高主教书院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高主教书院

香港岛中环半山区境内中、小学
高主教书院 (英文: Raimondi College),是一所位于香港岛中环半山区的著名学府。高主教书院被认为是香港著名的中学小学之一,因为它的师资、家长背景、校舍位置、学生校内外的成绩及成就等。 高主教书院小学部已搬迁往湾仔司徒拔道肇辉台1E,而中学部的正门在罗便臣道2号。中学校门的入口右手面,陈列著历届学生在校际比赛中所取得的奖牌、奖杯等,约有百多件。
中文名
高主教书院
外文名
Raimondi College
创办时间
1958年
校    训
坚毅力行
知名校友
唐英年张建宗等
类    别
中学
现任校长
区嘉为

历史发展

播报
编辑
高主教书院的学校名字纪念香港首为宗座代牧高雷门主教,他生于1827年的意大利米兰,他曾于1874年至1894年来香港。
1958年,校舍主大楼落成,第一任校监及校长为祈良神父,现任校长为区嘉为。
1967年,中六大楼落成。
1971年,学校延伸工程现成。
2008年,高主教书院开始于中一招收女生(共19名),并积极推行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 同年八月,高主教书院小学部搬迁往湾仔司徒拔道肇辉台1E,即前圣玛加利书院校园,小学部亦转为男女校。
为香港114间英文授课中学(即EMI学校)其中之一。
2011年,校方宣布重开幼稚园

学校象征

播报
编辑

校训

坚毅力行(意大利文:In Constantia Fortitudo)

办学宗旨

高主教书院秉承天主教学校一贯办学宗旨,奉行“全人教育”;并依照校训“坚毅力行”的精神,引领学生努力探求知识,并扶掖学生陶铸性情,发展潜能以至对社会的责任感。

核心价值

UNITY协和
PERSEVERANCE坚毅
LOVE爱心

校舍

播报
编辑
整个校园分为三幢建筑物:
Block A(前称:主大楼)楼高14层,坚道入口及操场设于地下;地下至六楼前为小学部,现时一楼及二楼为中一之课室;三楼为中二之课室;四楼为小卖部及更衣室;五楼为校园电视台摄制室、医疗室、地理室及两班中七课室;六楼为中三之课室及两个活动课室;七楼为中四班别之课室;罗便臣道入口及操场设于八楼;九楼为教员室、副校长室及校务处、十楼为图书馆、十一楼为中五班别之课室、十二楼设初级生物实验室及活动室;十三楼则设初级物理实验室及初级化学实验室;十四楼设活动室;有升降机连接地下至七楼,前往较上楼层需于五楼或七楼转乘另一升降机。
Block B(前称:F.2 Building),高10层,地下至六楼同样为前小学部校舍,七楼至十楼则为原初中班别课室,以及活动室,操场设于四、七楼;现时三楼为音乐室、五楼设美术室、六楼为初中科学实验室、八楼为社工辅导室、九楼为电脑室、十楼为家政室。
Block C(前称:F.6 Building),高4层,主要为预科班别课室,七楼为物理实验室及化学实验室;六楼为电脑室及多媒体电脑室;五楼为教员室及一个课室;四楼为3班中六及1班中七之课室,并有操场设于底层,Block C以行人天桥连接Block A八楼;有通道连接Block A五楼(称为Raimondi Garden),为教师由Block C往Block A乘坐升降机的必经通道,升降机(连接五楼至十三楼)设于Block A通道出口。五楼教员室对面,宏基国际宾馆下设有一排课外活动学社的储物柜。
礼堂共有两个;一为原中学礼堂,名为祈良神父纪念堂 (Carra Hall),位于中六大楼侧,为校舍旁宏基国际宾馆的一部分,启动空调时人数须50人以上,并须联络宏基国际宾馆。另外为原小学礼堂,名为耀基堂 (Karl Hall),位于主大楼一、二楼,现归中学部管理。

学生会

播报
编辑
2001 - 2002 Innovator
2002 - 2003 Gears
2003 - 2004 Out of ourselves(O3)
2004 - 2005 Nutcracker
2005 - 2006 Enzyme
2006 - 2007 Unique
2007 - 2008 Transformer
2008 - 2009 Pioneer
2009 - 2010 Novel
2010 - 2011 Sparkle
学生会干事(Student Union Executive Committee)由以下职位组成:
会长 (President) X 1
副会长 (Vice-President) X 1
秘书长 (Chief Secretary) X 1
外务秘书 (External Secretary) X 1
内务秘书 (Internal Secretary) X 1
财务秘书 (Secretary of Treasury) X 1
审计秘书 (Secretary of Accountancy) X 1
宣传秘书 (Secretary of Publicity) X 1
助理宣传秘书 (Assistant Secretaries of Publicity) X 2
每年学生会亦会通过面试,挑选同学成为副属干事(Sub-Committee)。

课外活动

播报
编辑
学校多年来积极参与香港校际音乐节和香港学校朗诵节,并于其中多项个人及团体比赛屡获殊荣。学校的管乐团中亦有不少团员是香港青年管乐演奏家的团员。在2008年及2009年,学校的弦乐团于第60及61届香港校际音乐节的弦乐中级组中夺得冠军。
在运动方面,亦拥有各类运动校队,包括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榄球、羽毛球、乒乓球、手球及网球等,多年来参加各项校际比赛并获奖无数。除足球队外,各运动校队均在第二组或以上级别作赛, 而游泳、羽毛球和篮球更长年于第一组别作赛。在2007-2008学年,学校的田径队于中学校际田径锦标赛中取得第三组的全场总冠军,同年篮球队于中学校际篮球比赛(港岛区)中亦取得第一组的全场总亚军及第二组的全场总冠军。
另外,学校也申请了优质教育基金,使学生能够更加完善地进行训练。学生会属下亦设有各类学会,学生可自由选择参加任何学会,亦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筹办学会,以培养学生对各方面的兴趣和知识。
学校在2012年开办通识学会,以配合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新闻联会亦于同年更名为文社。
自2009年开始,每年学生会都会在维园年宵开设摊位,售卖由学生设计的货品,资金由旧生会提供。在组织委员会,筹备,设计产品等工作都由学生作领导的角色,老师和旧生只会在旁协助和提供意见,以训练学生的领导才能。摊位每年踏入大年初一的凌晨,学生都会高唱校歌,庆贺年宵的终结,从中表达爱校之情和归属感,亦体现出“高记仔女”的团结精神。

学科学会

中文学社 (Chinese Society)
英文学会 (English Sociery)
科学联会 (Science Association)
社会科学联会 (Social Studies Association)
历史学会 (History Society)

制服团体

社会服务团 (Community Project)
公益少年团 (Community Youth Club)
国际少年服务团 (Interact Club)
少年警讯 (Junior Police Call)
图书馆学会 (Library Club)
校园电视队 (Campus TV Team)
红十字会第七团 (Red Cross Youth Unit 7)
新闻联会 (The Press Association)
香港 童军第99旅 (Scouts 99th HK Group - Scout Troop and Venture Scout Unit)
香港少年领袖团 (Hong Kong Adventure Corps)

运动学会

体育联会 (Sports Association)
篮球学会 (Basketball Club)
羽毛球学会 (Badminton)
乒乓学会 (Table-tennis Club)
田径学会 (Athletic Club)
足球学会 (Football Club)
游泳学会 (Swimming Club)
榄球学会 (Rugby Club)
网球学会 (Tennis Club)

文化学会

美术学会 (Art Club)
演艺联会 (Association of Performing Arts)
英语剧社 (English Speech and Drama Society)
摄影学会 (Photography Club)
英文辩论学会 (English Debating Society)
管乐团 (Wind Orchestra)
弦乐团 (String Orchestra)
少年合唱团 (Junior Choir)
音乐学会 (Music Society)

宗教学会

天主教同学会 (Catholic Society)
圣母军 (Legion of Mary)
基督徒团契 (Christian Fellowship)

兴趣学会

动漫及模型学会 (Anime and Model-making Club)
桥牌学会 (Bridge Club)
棋艺社 (Chess Club)
电脑学会 (Computer Club)
魔术学会 (Magic Club)
香港青年奖励计划 (AYP)

风纪组织

学生会 (Student Union)
学长团 (Prefect Body)

校舍安排

播报
编辑
主大楼:
五楼–电脑辅助教学室十楼–图书馆(扩充)十四楼–教员休息室 中二大楼:
二楼–化妆间 中六大楼:
一楼–学生活动中心(健身房)二楼–教员室(扩充)

知名校友

播报
编辑

政界

唐英年- 前政务司司长 (高主教书院小学部)
孙德基- 审计署署长、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区主席[8]
张建宗-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前劳工处处长、前教育署署长、前教育统筹局副局长
杨立门- 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
曾伟雄- 香港警务处处长
卓永兴—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副署长
韩志强- 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长
王永平香港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长
冯载祥- 前立法会秘书长
麦靖宇- 前行政长官办公室常任秘书长
梁志彬- 香港警务处前港岛总区指挥官
石礼谦- 立法会议员(地产及建造界) 、北京清华大学顾问教授、前土地发展公司总裁
郑承隆- 新民党副主席、仁济医院第四十五届董事局主席、仁济执行委员会主席、仁济医院管治委员会前主席,前高主教书院校友会会长
郑耀棠,—香港政治人物,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 [1]

学术界

唐健垣- 博士、退休教授,现为香港著名古琴家、古筝演奏家、南音和甲骨文研究专家,同时也是茶艺和园林专家,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康乃狄克州威士连大学、密芝根大学、香港演艺学院 [2]
霍伟栋-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助理院长
荣润国-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教授
冯浩恩- 现代教育补习老师
梁建勋- 遵理学校补习老师

演艺文化界

钟镇涛-歌手
刘祖德-资深音乐人、专业和声、歌唱老师
曾奕文(Edmond Tsang)-作曲家
许创基-音乐人
詹德隆-专栏作家、学者
陈浩民-资深演员
阮兆祥—资深演员
欧锦棠—资深演员
梁天伟-资深传媒工作者、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出任系主任
陈学鸣(司徒夹带)- 跨媒体创作人
朱凯迪-自由撰稿人,社会运动人士

商界

张永霖-香港大学校董会成员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兼任教授、中国联通(香港)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前亚洲电视执行主席
高主教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