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信念堅定行動,善用團隊文化潛移默化

文◎許仲博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261

周孟俞發現,比起理賠價值,她認為看著客戶從剛出生到要上高中、從社會新鮮人到成家立業,這種陪伴客戶成長,見證其人生階段的完成,成為他們家庭成員的一份子更是這份工作的價值所在。在此信念驅使下,她致力於成為協助客戶圓滿人生的保險業務員。

  回顧15年的從業經歷,富邦人壽富璇通訊處業務經理周孟俞回憶,自己原先任職於保險公司的理賠部門,在下定決心轉職為外勤業務後,卻發現緣故客戶早就被同為保險業務員的先生開發完,而理賠部門的同事自己就可以規劃保單,這也讓她初期陷入沒有客戶來源的窘境之中。
周孟俞分享,即便有在理賠部門的工作經驗,剛轉職時客戶還是會把她當成「業務菜鳥」,理賠專業知識一直到從業數年後開始進行理賠服務時,才開始慢慢發揮優勢,加上沒有緣故客戶支持,她的業務起步可以說是困難重重。

  「我當初的信念其實很單純,就是覺得要是脫落回去做內勤會『很丟臉』。」周孟俞坦言。也正是愛面子的性格特質,推動她不斷尋求突破現狀的方法,而她也發現,那些具備「如果失敗會很丟臉」信念的夥伴,往往更能挺過展業初期的困境,只要輔以良好的教育訓練,就很有可能成功發展。

  幾經思量後,周孟俞決定從轉介紹做起,她認為比起話術,真誠的跟朋友或是同事訴說自己的困境,對方其實都很願意替她轉介紹。「我是約到客戶後才開始學怎麼談保險。」周孟俞笑著表示,同樣是受到怕丟臉信念的推動,怕自己會在客戶面前表現不好,便會格外認真學習;到後來她更發現,原先內勤的夥伴每天都會「關心」她的業績報表,這些外部的刺激都不斷強化信念,進而成為推動自己不斷成長的力量。

信念沒有絕對,會隨著人生歷練不斷改動

  除了「脫落會很丟臉」的信念外,周孟俞分享自己還有一個信念是「當業務的年薪一定要比內勤高」,以此信念出發時,其實目標也會隨之成形,在與先生討論後,她發現只要每個月達成「富邦之星」的標準,就可以實踐此信念,接著便是電訪及拜訪客戶等實際行動,而信念自然也會成為過程中的動力來源。

  在客戶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周孟俞選擇舉辦講座的方式來獲取名單,並透過填寫問卷來得知客戶的需求以及感興趣的話題,但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有一位50多歲的客戶向她回饋:「雖然妳講得不錯,但妳才30歲,為什麼我要跟妳買保險?」周孟俞當下竟啞口無言,這才發現自己也有「年輕業務不可靠」的觀念。

  周孟俞驚覺這將會成為展業的一大阻礙,便開始思考如何應對具有這樣觀念的客戶。她發現,與其嘗試說服客戶,不如在不特別告知客戶自己年資的情況下,聚焦於提供專業的服務,只要專業度充足,即便客戶後來得知她的年資,「年輕業務都不可靠」的觀念一旦與真實狀況不一致,其實會自然化解。

  在種種信念的驅使下,周孟俞從業第1年靠著成交100多件保單,順利達成百萬年薪;在從業第2年,周孟俞完全複製前一年的從業模式,再次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此時她心中也隨之建立「只要複製這個模式,就能一直成功」的信念。然而這個信念到了從業第3年卻快速瓦解,因為她發現在客戶不斷翻倍成長的情況下,她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來做服務,隨之便開始進行客戶分類並進行轉型。

  從業第3~6年,主攻退休市場的周孟俞,在從業信念上也有所變化,她這階段的信念是在為客戶進行規劃後,對方退休時能達到財富自由,開始將焦點從自己移到客戶身上,以使命感作為自己的從業信念;第6年以後則開始做稅務規劃及財富傳承,延伸圓滿客戶的退休生活,助其達到無後顧之憂的信念。

  可以看出,從業信念其實是會隨著年資不同、價值觀的推移而有所變化,但總結多數績優業務員的從業經驗,不難發現從業信念都會逐漸從個人出發轉為替客戶帶來保障,如此的信念會更能讓業務員認知到保險的意義與自我價值,也是長久展業的關鍵。

善用團隊文化,引導夥伴建立良好信念

  周孟俞表示,現今不少年輕夥伴表現不如預期,業務主管都會歸咎於他們不負責任,但她認為根本的原因是他們無法被要求,而這則是在報聘前,雙方沒有達成共識的結果。

  在業務新人正式加入團隊前,周孟俞都會明確告知新人,業務工作是一份辛苦的工作,一定要被嚴格管理才有可能成功,以破除新人對這份工作的錯誤觀念。此外,周孟俞也會詢問對方來做保險的原因,並將其與個人的夢想結合,當替新人建立「做好保險工作就能實現夢想」的信念時,就可以使其在面對低潮時自我激勵,用信念的力量快速從低谷中走出來。

  現今具備「聽話照做就能成功」信念的年輕夥伴恐怕不多,要讓他們願意相信主管,與團隊的文化及氛圍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周孟俞分享,團隊內要呈現出家一樣的氛圍,讓夥伴知道不管出什麼事,家人都會全力協助你,彼此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而所有夥伴都在一同實現自己的夢想、共同為業績奮鬥的氛圍則需要由大團隊來帶領。

  周孟俞分享,自她入行以來,單位中由區部長鄧鈞鴻所訂定的團隊文化「鄧九點」就已經存在,至今隻字未改卻仍然適用,她有一個強烈的信念是:夥伴要是做不好,一定是與鄧九點有所違背。當信念禁得起時間的考驗,而且能不斷得到實際驗證時,就會愈發強烈。

主動關心,避免夥伴信念磨損

  直轄主管最大的任務,就是主動關心自己的下屬有沒有發生狀況,可以從出勤等日常數據發現端倪。要特別留意的是,在工作中的關心就是對事,出了辦公室則是關心內心,要做到「公私分明」,要是出去談心又講到業績,不免讓夥伴覺得關心帶有意圖。

  周孟俞分享,她認為把夥伴交給團隊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當團隊一起出去玩時,夥伴自然會述說煩惱,當聽到其他夥伴分享經驗、得知原來有人也遇過類似狀況,但後來還是順利解決,其實很快就能打破「已經沒救了、完蛋了」等負向的信念。

  單位內主管雖然有專屬的辦公室,但周孟俞每天坐在業務新人區的位置辦公,以就近觀察夥伴的狀態,如此的好處是能更好融入夥伴,當夥伴有問題時,也可以第一時間指導,而當夥伴看見周孟俞也在認真工作時,且她的每一項要求自己都有做到時,自然也會產生「這是一份要認真對待的工作」的信念。

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