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以「斤變両」暪騙消費者收近百投訴 改名「換殼」續經營 消委會點名譴責四間藥店 (10:44) - 20230907 - 港聞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即時港聞

屢以「斤變両」暪騙消費者收近百投訴 改名「換殼」續經營 消委會點名譴責四間藥店 (10:44)

消委會點名譴責4間位於銅鑼灣的藥店,包括「藥城」、「521生活百貨」、「環球大藥坊」及前身為「環球大藥坊」的「安康大藥坊」,指相關藥店採用不良營銷手法,例如以「斤變両」、「両變錢」的手法,刻意迴避提及計價單位,而且屢勸不改。當中有投訴個案需支付逾10萬元購買藥材。消委會公開譴責4間藥店後,其中一間藥店於受傳媒追訪後隨即「落閘」。

消委會在2021至2023年8月間,接獲96宗涉及4間藥店的投訴,佔期內同類投訴31%,當中80宗涉不良銷售手法。單計今年首8個月,已錄得49宗相關投訴,總金額逾58萬,當中10宗投訴來自本港消費者,另外39宗投訴分別來自澳門、新加坡及內地。消委會亦發現,相關藥店曾在接獲投訴後,改名繼續經營,認為屬業內慣常技倆,暪騙消費者。

消委會又指,藥店的不良銷售手法亦較以往「聰明」,除不清晰地書寫藥材單位,亦會同時推介多種藥材,但各項藥材採用的單位不同,混淆消費者,大部分投訴人均比原定價錢貴10至16倍。其中一宗個案涉及受點名譴責的「環球大藥坊」,有內地旅客年初一家三口訪港,到藥店購物時,店員向其中一人介紹中藥,當時並未提及價錢及單位,事主稱有興趣後,藥店隨即派人將藥材磨粉,並收取事主10.9萬元,事主隨即到海關舉報,其後先獲退款兩萬多元,及後獲全數退款。

另一求助個案涉及一對內地大學生情侶,二人到其中一間受譴責藥店之一「藥城」打算購買止痛藥膏,店員改為先後推薦兩種中藥藥材,推銷時未具體交代兩種藥材的單位,標示字體亦大小不一,又刻意混淆兩種藥材,在推銷同時已為藥材磨粉,最終向二人收取兩萬元,二人經討價還價後最終支付一萬元,經投訴消委會後成功退款。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強調,藥店退錢與否和被檢控與否絕無關係,檢控工作由海關獨立審視。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認為,點名譴責非常有用,除可向業界發出警號,亦有助教育消費者,期望向業界不良份子及害群之馬發出強烈警示,呼籲各監管及執法機關加強監管、果斷執法。黃鳳嫺又表示,相比消委會2015年譴責藥店時,近年接獲的同類投訴所涉個案銀碼已經較低,消費者亦提高意識,更願向消委會投訴或備案。她又表示,與海關有「秘密通報機制」,不時會將投訴個案轉交海關審視,前提是考慮消費者意願,轉介海關前會先尋求消委會同意。

4間被消委會點名批評的藥店:

  • 「藥城」- 銅鑼灣駱克道522號地舖
  • 「521生活百貨」- 銅鑼灣駱克道521號地舖
  • 「環球大藥坊」-  銅鑼灣東角道22-24號怡東商場地下20號連1樓
  • 「安康大藥坊」(前身亦為「環球大藥坊」)- 銅鑼灣東角道22-24號怡東商場地下20號連1樓

藥店曾承諾改善 惟消委會續接獲投訴

消委會商業手法研究及消費者投訴審查小組副主席彭楚夫指,消委會決定點名譴責前,曾約見4間藥店的負責人,當中一名聲稱是「藥城」及「521生活百貨」處理會計的代表,否認店舖職員作出不良銷售行為,但承諾會向管理層傳達消委會的信息;「環球大藥坊」負責人拒絕會面,但承諾改善營商手法及妥善處理相關投訴個案。彭續稱,今年首8個月接獲的所有相關投訴,經調停後,藥店均願意退還部分或全部款項。不過,消委會其後不斷接獲有關4間藥店的投訴,其中「藥城」增8宗投訴、「521生活百貨」增5宗投訴、「環球大藥坊」與「安康大藥坊」共增4宗投訴。

消委會亦發現,「藥城」舖位前身為一間名為「宗宏堂大藥坊有限公司」的藥店,2015年曾被消委會點名譴責以不良手法經營,而「藥城」的其中一名股東正為「宗宏堂大藥坊有限公司」。而「環球大藥坊」雖已結業,被「安康大藥坊」取代,但「環球大藥坊」及「安康大藥坊」同樣由「新兆財有限公司」營運。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及訪港旅客在購物時,要先向店員問清售價,包括計算單位及方法和總金額,付款前切勿讓店員將藥材或蔘茸海味磨粉或切片;若被強迫購買,不要提供信用卡、現金或電子支付二維碼,在安全情況下報警求助及拍攝商戶的門面及地址。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消委會 不良營銷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