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新聞 - 林鄭民望現負數 管治困局難突破 眾新聞 Logo
眾新聞 CitizenNews
眾觀

林鄭民望現負數 管治困局難突破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公布,特首林鄭月娥最新民望為55.6分,較上次調查下跌1.2分,最新支持率為 42%,反對率為 44%,民望淨值為負 2 個百分點,較上次調查跌 5 個百分點,是上任以來首次錄得負數。三位司長的民望淨值均為上任以來的新低;局長方面,對比一個月前,十三位局長中四人的支持率淨值上升,七人下跌,兩人不變。簡單來說,民調顯示,特首和班子民望全面下滑,雖然幅度不算大,未出現嚴重危機,但市民對管治班子整體觀感趨勢轉向負面,是一個警號。

民研計劃在本月2至4日進行,正是緊接港府罕有發表聲明,譴責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港獨言論,令批戴風波升溫,政府被指打壓言論自由、學術自由,政治爭議擴大,明顯是令特首民 望下跌的即時原因;民望下跌,亦與林鄭和班子上台9個多月,先後交出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兩份功課,市民對林鄭政府的整體評價有關。中央對林鄭政府評價為「開局良好」,但市民對林鄭政府並未改觀,林鄭民望評分雖然一直比梁振英高(梁振英離任時評分是38.1分),但比董建輩華和曾蔭權都偏低( 曾蔭權上任初期民望平均接近70分,最高是72.3分, 董初期民望亦在60分以上)。梁振英上台後個人醜聞纏身,落台後UGL風波亦不清不楚,林鄭民望要維持「超英」,並不困難,但要追近曾蔭權首任民望,並不容易,暫時目標只能是超越董建華。

林鄭的民望難追上曾蔭權,暫時只能以董建華為目標。 

任何政治領袖都重視民望,林鄭並不例外,她甚至比任何前特首都重視民望、著重公關形象;競選期間和上任前,教育是其中一個重點,除50億元特別撥款外,亦一度提出擱置去年TSA考試,都是對準中產的民心工程;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亦以經濟民生為主打,淡化政治議題,上任以來,不少政治議題衝著而來,林鄭的整體策略亦以淡化、低調處理為主,甚至被形容為「易潔鑊」 ,即負面事情,儘量不上身。

林鄭一方面避免失分,另一面要取分,但施政報告未能令她得分,花了近530億元派糖的預算案更「倒輸」,拖累林鄭及整個班子民望;林鄭努力做贏取民心小事情,例如周日親自在政府總部外接收一群罕有病患者請願,取得一些正面宣傳,但拉大隊出席民主黨黨慶,因為捐款3萬元,社交網上加了一句「大和解」,整件向溫和民主派伸出友誼之手事件,本屬正面發展,但變成爭議,最後要講聲「唔好意思」;林鄭要突破與溫和民主派關係,因為捐款風波,吃了一記悶棍。她跳過政策局和署及醫管局,直接處理罕有病病人藥物需要,取得的一些正面宣傳 、民望得分,也被大小爭議性事件扺銷,造成林鄭現在民望不高不低的局面。

林鄭利用親自處理罕病病人的請願訴求,取得一些正面宣傳,民望得分。

林鄭未能將民望提升至一個相對高的水平, 原因包括有她不能控制的北京因素,中央不斷強調「一國」、設下「 底線」、「紅線」,市民對一國兩制失去信心,對特首和政府也不會有信心;也有管治上困局,特別是主要經濟、民生政策和政治困局方面,未能帶來突破,林鄭上任以來, 一大串管治上的承諾,新思維、新哲學、新作風,市民並未感受到新氣象,未看見希望,但又未至絕望;民望未能上升,下滑勢頭出現,假如再出現類似戴耀廷風波等爭議事件,市民對政府觀感將由負面轉差,特首和政府民望持續向下情況將會出現,要再扭轉趨勢將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