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規劃】44歲家族生意掌舵人擁千萬資產 冀提早退休兼移民澳洲有咩困難?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退休規劃 - D201125

【退休規劃】44歲家族生意掌舵人擁千萬資產 冀提早退休兼移民澳洲有咩困難?

退休規劃

發布時間: 2020/11/25 16:45

最後更新: 2020/11/25 16:49

分享:

分享:

【退休規劃】44歲家族生意掌舵人擁千萬資產 冀提早退休兼移民澳洲有咩困難?

增個人保障減家人風險

Alvin認為,Victor為家人籌謀之際,忽略了個人的風險。由他提供的保險資料顯示,他的人壽保障不足。現時單是物業未償還按揭便有1,200萬元,但他只有630萬元人壽保障。作為家庭唯一經濟支柱,萬一他有事便會令一家大小同時面對風險,所以他的人壽保障應該要遠比債務大。現時除了物業以外,Victor其他資產總值只有440萬元,到時銀行要求還款亦無能為力。整體來說,他的按揭欠款較高,而其餘資產不足,所以重點應先做好人壽保障的風險管理,最少要增加600萬元定期壽險保障。

Alvin認為20年定期壽險比較適合他。他目前可把握在工作能力較佳情況下,多付一點保費,減少未來負擔。而危疾方面,他只有40萬元保障,相比他的收入,只是少於3個月的金額,與沒有安排的分別不大,一般情況下有100萬元保障會較適當。

另外是Victor太太的保障問題,她並非家庭收入來源,也不需要照顧她原生家庭的親人,相對上人壽保障的用途不大,但醫療保險及危疾就必需安排穩妥。她現時已40多歲,現時購買危疾保險的保費肯定不低,所以在選擇產品時,應考慮一些保費支付期較長的計劃,例如20年支付期,以減低每年的保費。另一選擇,是在投保初期,例如保單生效後5至10年內有較大保障額,即是同樣保費有更大初期保障的產品。

危疾保障非用回報衡量

有人認為40多歲才買危疾,所付的保費和可能得到的保障相比,槓桿不大不划算。Alvin認為,這種想法是從投資回報角度來考慮,並沒有明白傳統保障型保險產品的主要用途是管理風險。當保單生效一段時間後,需要獲得保障的壓力隨着年期而降低,到後期其他資金因有更長時間累積滾存,而得到較理想回報,保障的重要性便會減少。因此,購買危疾保障並不應該只用回報來考慮,反而應該以支出及保障額來決定。除了Victor夫婦二人以外,在家庭規劃上他們也應該要為孩子購買危疾保障。他們現時年紀小,可購買長年期供款計劃,所需支付的保費負擔少很多。

Alvin另提醒Victor應為所有家人購買住院保障,可以購買自願醫保,以他作為保單持有人,便能享受最大的稅務扣減。另外,孩子通常很容易有傷風感冒等的輕微疾病,不立即治療又令父母非常擔心,所以孩子的醫療保障計劃,亦要考慮應否增加門診的附加保障。

月入6位數冀移民兼提早退休可行嗎?請按【上一頁

 

【關於作者】
林昶恆(Alvin)在金融服務機構累積了近30年工作經驗,現時是一名獨立專業理財教練(Money Coach),為不同機構提供正向理財教育,講座演說和培訓課程,亦提供個人理財人生咨詢,每年獲邀出席各類活動超過200場。Alvin出版了多本個人理財書籍,《四桶金富足退休指南》已發行到第四版。

【原文刊於第682期《iMoney》(收費文章)】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林昶恆 香港第一代認可財務策劃師、香港大學輔導學碩士及中文大學金融學碩士

欄名 : 你財策劃師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