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壞習慣別帶到職場來!】八大典型學生思維,只會讓你的職場路走得不順遂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學生壞習慣別帶到職場來!】八大典型學生思維,只會讓你的職場路走得不順遂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所謂的學生思維,就是將求學時期的各種壞習慣帶到職場來。

知乎上最近出現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內容是:八種錯誤的學生思維。社會不像考卷選擇題,很多事情做錯了是可以重新嘗試的、重新選擇的。成為社會新鮮人之後,代表的是更多的責任與負擔。事實上,這篇文不只適用學生,這篇文其實適合所有工作者。(責任編輯:方綺)

總分衡量模式,導致沒有人要追求頂尖

「總分」衡量模式對學生認識發展影響不小。語數外,哪弱補哪,在「總分」決定輸贏的形勢下,更多學生被教導把非擅長科目從60分提高到80,而少有人去把英語從95分提高到98分甚至100分,因為後者追求的卓越在學校衡量體系之下並不受歡迎。同樣的努力,前者會得到更多的效益,不傻的人都看得出來,但這種「總分」性優秀是以最終同質化為代價的;所有「不傻」的人都會選擇前者,而又做到競爭中途不退場,哪到最後大家總體都很優秀,又都很一樣。

《哈佛最受歡迎的行銷課》提到一個例子,市場把「耗油量、安全度、舒適度」等指標作為SUV領域的通用標準後,Jeep、尼桑及其他競爭品牌各項指標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趨同──導致同質化;社會上誰最受歡迎競賽,如競選等,為了贏得比賽,每個人都儘量一樣「友好、愉快、幽默」一旦每個人都按照指標去變得一樣幽默一樣友好,還是同質化的「優秀」,就不會在有人脫穎而出。

陷入指標衡量之中,取長補短的思維就會讓我們無法容忍「弱點」,你很少有強大的意志去做相反的事情──增強你的優勢,拉開你與競爭者的距離。(在弱點過得去的情況下)

不要看到別人練出了馬甲線就擔心這個世界是別人的!

「我怎麼面對那些各方面都優秀的人?」知乎上不乏這樣的問題,很多人生怕自己哪方面不如人而產生自卑,這是一種忽略了社會複雜性的單一思維。

社會是複雜的,可能一個姑娘獲得成功並不是因為她具有一身的馬甲線,而可能只是因為她是個姑娘或者是一個漂亮姑娘。不要看到別人練出了馬甲線就擔心這個世界是別人了,於是趕緊丟下自己的事加入馬甲線訓練隊伍,也許你去搞定她男朋友,這個世界還是你的。

學生時期,只有作弊才有互相合作機會

我不是說沒有,但多少是缺乏的,需要強化。從小到大,學習都是自個的事情,大家已經習慣這種自力更生模式。偶有鍛煉合作的機會也僅限於一些考試「作弊」行為……多數學生是少有體驗這種合作訓練的。面對這種十幾年的思維潛在固化,企業和商業培訓學校空喊的「加強合作」的口號是很可以理解的,雖然好像沒什麼用….不過,如果是自己主動意識到這個問題,和自己有意識死磕,知道什麼時候該從容與人合作,主動索求幫助,對自己應該是有幫助的。

過於拼命的菜鳥很嚇人,滿臉寫著「我要抓住任何機會提高自己」

剛進公司的菜鳥有急切的學習動機,滿臉寫著「我要抓住任何機會提高自己」,這架勢蠻嚇人──想獲得成長是自己的事情,你犧牲上班時間明目張膽的行使你的學習行為不合乎契約精神,除非公司允許你可以把上班時間用於個人提高(有些公司的成長與個人成長是互利共生的關係)。

強烈的排他性思維讓人感到不舒服

學校考試無數次「排名次」運動,學生間競爭多於合作….脫離學校後,曾經體制下養成的排他思維會有意無意的滲入生活方方面面,可能它影響你,你卻鮮有察覺。競爭意識在工作中有用,但若把這種排他思維滲透到生活中,那就會令人很不舒服。

只會回答問題,不會問問題

多年如山的試卷回饋,我們回答幾萬個設計好的題目,但現實並不處處給你提供考卷,設計問題,讓你回答,這相對缺失的是我們提問題的能力。工作和生活裡,很多問題是隱性的,你不發現、不提問,就只能被動等待問題出現──遭糕的是,可能最終問題呈現了,但不是來讓你「解決」的,而是來宣告你「失敗」而已,你連處理的機會都沒有。

社會不像考卷選擇題,很多事情做錯了是可以重新嘗試的、重新選擇的

社會不像考卷選擇題,很多事情做錯了是可以重新嘗試的、重新選擇的。物件不合適可以換,抱著「不選則已,從一而終」的選擇題思維,大概要被相親;很多人糾結畢業後去大城市好還是回小城市,仿佛選錯了去處就會困死終身。可是你沒發現嗎,一到社會,城市不合適了可以換,沒有必要在畢業前夕過於痛苦。

經歷無數次「一分定排名」的回饋實驗,我們這些小白鼠還是極害怕選錯一個選項,雖然我們不斷在內心糾正,但要走到坦然,還需要一個不斷與自我較真的漫長過程。

溝通思維層次平淡普通

普通學生平時交流最多的是同班同級的人,思維、認識狀態相近,交流並不需要太多理解成本,不能理解與不同職業、階級、背景的社會老鳥交流的難。就是你大一級的學長、學姐,在心態和心理上也與你也有了層次性不同。學生時代不應過分看重人脈,但相對不可以缺少的是跨層次性溝通。交流不局限於同級,這對學會同理心,融入社會是有好處的。

延伸閱讀

【選錯公司做什麼都白搭】台灣人職場通病:嫌薪水福利不好,又不敢勇敢跳槽
難以管理、自我感覺良好、懶惰 …… 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薪水只有兩萬八?」,七八年級生面臨上班沒熱情又多工的職場世代困境

(本文經合作夥伴白詩詩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典型的「学生思维」有哪些?〉。)

首圖來源:picjumbo_com,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