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父親的呼吸器之後…陳時中嘆:為何不讓他在家安寧地走?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64,708

拔掉父親的呼吸器之後…陳時中嘆:為何不讓他在家安寧地走?

樂活終老,是一種美好的願景,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走得有尊嚴。衛福部長陳時中回憶起他的父親陳棋炎辭世前的情景,在悲痛不捨同時,也讓他日後在看待長照制度、和居家安寧政策時,莫不以尊重生命價值為上,期盼人人都得以安心終老。這段往事收錄在《樂活一生》一書:

「父親走的那一刻,醫院讓我親手拔掉呼吸器,一拔,父親的牙齒頓時全崩掉了下來;他身上裝滿管子留下的孔洞,我一針針地縫著,我心痛地問自己,為什麼不讓父親在家中安寧地走?至少有尊嚴多了!」回想起父親痛苦的離世,衛福部長陳時中吐露深埋內心多年心聲,眼眶泛淚盡是滿滿不捨。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陳時中擔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時,父親辭世。回憶那一夜,已是半夜一點多回到家,他才剛梳洗完畢,電話聲就響了起來,心頭湧起莫名恐懼,接起電話,果真醫院傳來父親已經撐不住消息,趕緊換上衣服直奔病榻。

自責沒讓爸尊嚴地離開

由於陳時中也是醫師,醫院善意地讓他親手為父親拔管,取下父親口中呼吸器時,「父親的牙齒一下子全都掉了下來,生前他的牙齒都是我幫忙看的,所以我知道父親的牙齒一向很好,當下感受父親在咬呼吸器時,是多麼地用力、多麼地痛苦。」(推薦閱讀:尊嚴善終/安樂死還不合法,現在怎樣才能善終?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陳時中接著拔掉裝在父親身上的幾條管子,親手一針針為父親縫補著拔管後留下的孔洞,心裡不禁想著,不到2個月前,父親還在家中過年,父親的學生還來家中看他,父親是多麼開心,「應該來醫院嗎?還是讓父親最後時日在家裡多待一些,是不是會開心些?在家中安寧地走,至少有尊嚴多了。」想到這裡,陳時中不禁嘆了口氣自問:「生命的尊嚴是什麼?」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為父親整理遺體後,天已亮,殯葬業者來了。陳時中說,殯葬業者大動作搬動父親遺體,十分不尊重,接著將父親遺體送到第二殯儀館,由於二殯沒有位置,殯葬業者竟將父親遺體隨意放在「亭仔腳」,令他十分不滿,感嘆他人生努力這麼久了,具一定社經地位,竟讓父親遺體遭到這樣對待,難過自責很不孝。

以同理心推動長照政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更讓陳時中氣憤的是, 得知第一殯儀館有位置時, 家人欲將父親遺體移至一殯,竟遭到管理單位拒絕,因為依「規定」遺體只能在找到下葬之處才能移出,「這是什麼規定,怎麼可以這樣?」但管理單位怎麼說都不放行。為了父親遺體能被尊重對待,一輩子都沒因私事拜託過別人的陳時中,最後只好找市議員幫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推薦閱讀:長照服務Uber化 風險誰來幫你把關?

陳時中說,經歷這些事,當時他深深覺得安心終老是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因此,他推動長照、居家安寧及《病人自主權利法》等相關政策,都深具同理心,站在尊重生命價值的角度出發,希望每個人的心靈都能獲得安頓。

本文節錄自《樂活一生:有尊嚴又快樂的活一輩子》,由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高儷綾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