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香港作家倪匡的印象是什么?

或者对他笔下文章的印象
关注者
395
被浏览
737,115

195 个回答

民科,当年不想大学读文科也跟他有关,记得90年代小学看凤凰卫视,他写的卫斯理出电视剧时,有个情节就是卫斯理穿越从天而降,说是拆扇门垫在下面就能缓冲不死,我怎么算加速度和空气阻力都不对,想着大学还是读个理科看看是不是我学少什么没算对。

当年,金庸去欧洲出差,请好友倪匡帮忙代笔,在报纸上每天更新天龙八部,没想到,一个月后,金庸回来后发现阿朱死了,金庸火冒三丈,和倪匡大吵了一架

那年,1963年,金庸的代表作天龙八部正在香港的明报连载,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然而,这个时候金庸却要前往欧洲出差一个月,为了不耽误连载,他恳请好友倪匡帮他代笔。在出发前,金庸特意嘱咐倪匡,千万不能“写死”任何主要人物,尤其是女主角阿朱。然而,一个月后金庸回到香港,打开报纸一看,才发现阿朱居然死了,金庸火冒三丈,和倪匡大吵了一架

原来,在代笔期间,倪匡非常崇拜主角乔峰那种英雄气概。他认为,一个侠肝义胆的江湖豪杰,不应被爱情所牵绊。于是,他临时做出决定,直接让阿朱死了,好让乔峰能更加独立突出。金庸一看此举,气的火冒三丈。两个文学巨匠就此大吵了一架。金庸强调小说人物性格的丰满和立体,不希望简单化处理;而倪匡更看重剧情的戏剧张力以及主角的英雄气概。两个人的理念分歧导致了这场争执

后来,金庸再次需要出差。他无奈之下,还是托付倪匡继续代笔。这次金庸再三嘱咐,千万不要再“杀”任何人物了。然而等他回国,却发现倪匡又给剧情制造了一场风波。他没有杀死阿紫,但编写了大量戏剧性的悲欢离合,让本就复杂的情节变的更加扑朔迷离。金庸看后大为头疼,只能亲自重新审阅删改,将倪匡增添的大部分全部删除,只保留了阿紫悲惨失明的情节

尽管两人的合作过程比想象中要艰难,但从结果来看,这次“强强联合”还是给天龙八部的成功发挥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在倪匡的部分描写中,他增添的阿紫和游坦之的感情线索,让故事的戏剧张力与冲突明显提升。可以说,正是在两个文学巨匠的共同努力,天龙八部才最终成就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这部千古绝笔。它独特丰富的人物刻画、对人性深刻的理解与描摹,都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境界,影响后世无数

尽管金庸和倪匡在创作理念上发生过激烈的冲突,但最终两位文学巨匠的合作成就了一部不朽之作。他们通过坚持各自的观点,共同努力,使得天龙八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金庸虽然与倪匡经常因为文学创作的理念而争执,但这些争执也让小说更加富有层次,呈现出更为深刻的人性描写

在文学创作中,合作和冲突常常伴随着创作的全过程。金庸和倪匡的合作之路虽然曲折,却在争论中赋予了天龙八部更为丰富的内涵。这也提醒我们,在文学创作中,不同的观点和碰撞都可能孕育出意想不到的灵感,成就传世之作。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正是因为两位文学巨匠在创作理念上的矛盾,才有了这部独一无二的巨著,留下了永恒的光芒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