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會取代我嗎?】解答人類和 AI 完美分工五階段,文、理組都不需害怕會失業!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AI 會取代我嗎?】解答人類和 AI 完美分工五階段,文、理組都不需害怕會失業!

首圖來源:Piqsels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本書】進入AI社會,我會失業嗎?看完這篇你就懂,AI 和人類是可以共處自如的,劃分出彼此各自擅長的工作內容,就能發揮 1 + 1 > 2 的效果!

本文選自《人人都能學會用AI:不懂統計,不懂程式,一樣可以勝出的關鍵職場力》,日本作家野口竜司是政策科學背景,擔任過日本企業總經理和董事,也為大企業與新創公司提供AI培訓諮詢服務,作為人生勝利組的「文科AI人才」,他想把跟 AI 和平共存的健康心態分享給大家。(責任編輯:徐宇儂)

別怕因 AI 失業,而是準備好從事「AI 職務」

網路、電視、雜誌等,天天都在討論「AI 會搶走我的工作嗎?」。很抱歉,事實就是「很多工作都會被 AI 取代」。我們就別逃避了,接受這個事實吧。重要的是,接受事實後,我們該做什麼準備、採取什麼行動,好往下一步邁進。

與其停滯在「與 AI 對抗」的狀態,我們應該把心態轉換成「與 AI 共事」

若因 AI 失去工作,那就轉而「挑戰新時代的新職務」吧。回顧歷史,當出現新技術且融入社會後,雖然會有某些職務就此消失,但同時也會出現前所未見、運用新技術的新職務

.冰箱發明後,賣冰的人失業了,卻發展出「電器行」職業。
.汽車發明後,馬車伕失業了,卻發展出「計程車駕駛」「車輛銷售」工作。
.IT 普及後,整理資料的庶務工作消失了,卻發展出與 IT 相關的工作。

如前述例子,在「工業革命」、「汽車化」、「資訊革命」這種重大技術演進時間點,都有「既有職務消失,同時也發展出新職務」的現象。能確定的是,AI 也將重演歷史。

與其害怕,不如大方接受和 AI 共存的未來

我認為,在 AI 時代一樣會發展出許多新職務。如前述,資訊革命後,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化,資訊相關的職務也越來越多。當被問到「您從事什麼工作?」時,回答「資訊類」的人也快速增加。AI 也是一樣,在未來回答「我是做 AI 相關工作」的人一定也會快速增加

就像「資訊類」中還細分各種職務,「AI 相關」這個大類別下,也會細分各式衍生職種。大家不用擔心,雖然有些職務因 AI 消失,但那些空缺,一定也有 AI 衍生出的各式職種隨後補上。只是,最危險的,是害怕因AI失業,而執著現職,裹足不前

我們一定要小心別陷入這種心態。與其擔心「我的工作會不會被取代啊?」,不如思考「如何運用累積的技能與業界知識,與 AI 共事」。即,別怕「因AI失業」,著手準備從事 AI 職務吧!

別害怕因 AI 失業,而是看見更多機會(圖片來源:Unsplash

怎麼調整和 AI 共事的心態?解答:孫子兵法

前面說「不怕因 AI 失業」,但我們對 AI 的恐懼究竟從何而來?大家都有各自理由,但我聽到的大多是像「感覺就很厲害啊」、「來路不明的東西」、「不知為何但就是害怕」這種籠統的理由,我認為可以歸納成「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知名顧問公司調查指出,在日本,只有二十二%的勞工認為「AI 能替自己的工作帶來正面影響」。相較於全球平均六十二%,足足低了四十%(Accenture 調查)。從這份調查報告也能得知:「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日本人對 AI 的態度更加不安」。

中國春秋時代的《孫子兵法》中有這麼一段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指「只要瞭解自己與對手,就不會輸」。對 AI 的態度也是一樣,在此借用《孫子兵法》這段話,我認為「知己知 AI(彼),百戰不殆」

.不瞭解 AI,就會徒增恐懼
.瞭解 AI,就能消除恐懼,讓 AI 為己所用

為了擺脫「因 AI 失業」所帶來的莫名恐懼與不安,讓我們先跨出第一步吧。這一步就是從瞭解 AI 開始。我們越瞭解 AI,不僅越能消除恐懼,更能轉身成為靈活運用 AI 的一方。因為瞭解 AI,我們才能擺脫「因 AI 失業」的束縛,踩穩第一步,朝靈活運用 AI 的「AI 職務」邁進。

「AI 職務」新誕生,文、理組人才都將發揮潛能

AI 普及化後,需要與 AI 共事的職種也隨之增加,或是說「人與 AI 共事」的型態更加普遍。瞭解 AI 後就會知道,AI 拿手的事很多,但隨工作內容不同,也有很多事還無法完全取代人。我們必須瞭解 AI 力有未逮之處,加以補足才是。

依照職務內容,區分人類擅長的工作與 AI 擅長的工作,所以人與 AI 共事、互補的模式,也能分成好幾種。有些是 AI 補足人類弱點,有些是人類補足 AI 缺陷。

人和人工智慧共處,該怎麼拆分工作比例?(圖片來源:Unsplash

我們以「工作內容分給 AI 的比例」,劃分人與 AI 共事的型態,具體而言有下列 5 種

① 人獨立工作
② AI 輔助人工作
③ AI 擴展人的能力範圍(不擅長的事、做不到的事)
④ 人輔助 AI 工作(擅長的事)
⑤ AI 獨立工作 = AI 完全取代人的工作

我們也能將這五種模式,視為與 AI 共事的不同階段。從「人獨立工作」變成「AI 完全取代人的工作」的狀態,說穿了也就是從「AI 輔助人」變成「人輔助 AI」罷了。

交給 AI 的工作比例由人類掌控,負責最佳化人與 AI 共事型態(交給 AI 的比例)的重要角色也是人類,而扮演這個角色的正是新誕生的「AI 職務」。「AI 職務」就是負責靈活掌控「人與 AI 共事」的角色。我們為了實踐這個角色,必須瞭解 AI,也需要再次確認人類擅長與不擅長的事

依分工比例,可劃分出五大 AI 共事型態

隨著 AI 實務應用比例提升,也衍生出各種人類與 AI 的分工型態。並非所有工作都會被 AI 取代,也不是所有工作皆由人類獨自完成,哪部分交給人類、哪部分交給 AI,每種工作都有合適的分工比例,而人類與 AI 的分工是否依照工作內容妥善規劃,將影響未來商業與店家的生產力

人與 AI 的分工可分為下列五大型態:

① 「一型」:人獨立工作
② 「T 型」:AI 輔助人的工作
③ 「O 型」:AI 擴展人的能力範圍
④ 「倒 T 型」:人輔助 AI 工作
⑤ 「I 型」:AI 完全取代人的工作

我試著統整了五種「人與 AI 的分工型態」,包含主要職掌、所用 AI 種類以及職務舉例,希望大家能先概略看過表格,而 AI 種類會在後續章節詳細介紹。

「一型」:人獨立工作

我們根據「以人為主」或是「以 AI 為主」劃分人與 AI 的分工型態。「一型」工作不依靠 AI,一如往常全由人類完成。例如:

.管理職務
.創意職務

像是經營管理這類管人或開公司的「管理職務」,以及設計並進行各式創作的「創意職務」,都是典型的「一型」工作。雖然 AI 也能間接輔助部分「一型」工作,但在不依賴 AI 的情況下,更能彰顯出只有人類才能創造出的價值

「T 型」:AI 輔助人的工作

橫畫代表人,而 AI 在底下支撐,這就是「T 型」分工型態,將原本由人類處理的工作,部分交由 AI 執行,輔助人類。屬於 T 型分工模式的職種如下所示:

.接待服務
.業務
.教育
.企劃、文字工作
.社會工作(Social Work)

為了讓大家更有概念,舉例如下:店員屬於接待服務類;不動產業務員、保險業務員、B2B 業務員屬於業務類;授課屬於教育類;企劃人員、撰稿人員屬於企劃、文字工作類;長照、社福工作屬於社會工作類

在 T 型分工型態下,執行工作時,人類與 AI 互動增加,是否擁有 AI 相關知識將影響工作效率。從事 T 型工作的人,若能掌握一定程度的 AI 知識,知道 AI 擅長與不擅長的工作,就能運用 AI 提升自我工作效率。

以店員接待顧客來說,假設服飾店導入內建 AI 的平板電腦,當顧客詢問時,由 AI 平板代替店員回答,或許就能找出顧客想找的品項,或是根據歷史購買紀錄推薦其他商品。不過,只由 AI 接待一定無法百分之百滿足所有顧客的需求。例如,可能會有顧客想問問熟識店員的意見,或是想開心地邊聊邊選。若店員能掌握 AI 在接待顧客這一塊的「能」與「不能」,就能自如調控哪些工作由 AI 代替,哪些工作該由自己花心思服務顧客。瞭解 AI、控制 AI,就更能發揮 T 型分工效益。

「O 型」:AI 擴展人的能力範圍

T 型分工是 AI 代替、輔助人類原本的工作,而「O 型」則是由 AI 擴展人的能力範圍,進而涵蓋到人類原本辦不到的事「O」這個字,代表將 AI 加進工作後,擴展了能力範圍的概念。以下是兩個 AI 擴展人類能力範圍的典型「O 型」工作。

.高度專業職務
.預測分析職務

「高度專業職務」與「預測分析職務」等,屬於 AI 擴展人類能力範圍的「O 型」職種。只說「高度專業」可能過於廣泛,具體而言是需要國家證照、專業知識與經驗的領域,像醫療、護理、律師、會計師等。

醫療領域在「擴展人類能力範圍」已有許多案例。在提升影像診斷精準度方面,就有 AI 根據大腦萎縮狀態,判斷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或是 AI 的癌症偵測率已高於醫師等例子。而擴展醫事人員能力範圍的例子也不少,像是運用 AI 事先預測生活型態病,或是預測流感會不會流行。

此外,在律師業務領域,AI 根據無數過往判例,預測此次案件將如何發展、關鍵為何、最後判決結果等,律師與其助手的能力範圍,也因 AI 得以擴展。

從事「O 型」職務的人面對 AI 時,要先掌握人類的「能」與「不能」,接著再從人類「不能」之處,找出「運用 AI 就能做到的事」、「運用 AI 能達成後,會大大提升價值的事」。若工作、產業的深厚知識,能與 AI 基礎知識發揮綜效,定能為現職帶來重大變革。

要提升 O 型職務中活用 AI 的程度,僅靠只懂 AI 的專家將困難重重。因為這些高度專業的工作,沒有深厚業界知識是做不來的正因如此,同時擁有深厚業界知識與 AI 知識的文組 AI 人才,將會是提升 AI 活用度的關鍵角色。

「預測分析職務」也相同,包含交易員、分析師、市場分析工作,擁有既存職種領域知識的商務人士,將成為 AI 運用的推手。

「倒 T 型」:人輔助 AI 工作

AI 輔助人類的「T 型」與 AI 擴展人類能力的「O 型」工作,主要執行者都是人類。

「倒 T 型」則是「主要執行者為 AI,不足之處才由人類輔助」的分工型態。若 AI 能執行所有工作步驟,或是 AI 的產出能穩定保有高精準度,就能歸類到「I 型」──工作幾乎由 AI 包辦的型態,但大部分的工作尚未達到這種程度。

在「倒 T 型」工作中,為了讓 AI 能順利執行,需要人類做好事前準備,或是檢查 AI 產出,並適時修正,以補足 AI 缺失,將人類輔助 AI 的概念以倒轉的 T 字呈現。

「倒 T 型」的職務範例有下列 4 項。

.資料輸入
.電話應對
.駕駛
.搬運

具體而言,像是打逐字稿、翻譯、電話客服、計程車/公車駕駛、理貨員、貨車駕駛等

人類才是確保最終服務品質的關鍵角色(圖片來源:Unsplash

例如,以 AI 做逐字稿,自動轉換正確率大約有九成以上,還無法產出完全正確的文章。因為 AI 特別容易聽錯新詞彙與特殊用語,就算 AI 能執行大部分逐字稿工作,仍需由人類檢查錯誤或是人工修正,才能確保文章產出品質。

此外,雖然 AI 也越來越擅長電話應對,但仍需人類輔助才能確保服務品質。以 AI 合成的語音品質多有提升,尤其是英文,漸漸聽不出與人聲的差異。若為電話預約等單純對話,AI 也能幾乎正確地完成。然而,像是應對突發狀況、處理客訴等,AI 仍無法全程獨立對話。我們可以建立工作流程,當 AI 無法處理時,透過系統轉接給輔助待命人員,來確保電話回應品質。

在「倒 T 型」的分工中,雖然將大部分工作都交給 AI,但仍需人類補足 AI 不擅長之處。瞭解 AI 的運作機制才能好好輔助 AI,像是「AI 能處理這種簡單的電話應對,但無法處理突發問題」、「安全性能因 AI 達到九十九%,但百分之一仍恐發生重大事故」等,澈底瞭解 AI 不擅長之處,是「倒 T 型」工作者使用 AI 時的必備認知。

「I 型」:AI 完全取代人的工作

最後是 AI 完全取代人類工作的「I 型」,工作執行以 AI 為主。「I 型」是 AI 獨立工作,不依賴人類的狀態,屬於 I 型的工作可能「因 AI 消失」。當 AI 能完全取代人類,很遺憾,這項工作只會日漸式微,甚至完全消失也不意外。人類也很難在「I 型」工作發揮價值。這類工作的例子如下。

.點單、結帳
.監視

「點單、結帳」與「監視」是典型「I 型」工作。零售業收銀、餐廳點單等,都屬「點單、結帳」;「監視」則像是異常偵測與監視、檢測不良品等工作。除了上述例子,可預見的是未來將有更多工作逐漸「I 型化」。

AI 時代來臨,不行動就落後!

隨著前面介紹的「人類與 AI 共事」越來越普遍,可預見的是社會各個角落,都將發生重大改變。而在發生巨變的時代,「不行動」將是風險。AI 時代就是「不行動就落後」的時代

如前所述,有調查報告指出「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日本人對 AI 的態度更加不安」。在先進國家中,唯獨日本人對 AI 態度如此消極,是十分可悲的事。若付諸行動積極運用 AI 的日本人再不增加,我們就無法追上國與國之間的行動差距。

別再擔心害怕改變了,每個人都動起來吧。「行動」,才是人類與 AI 共事時代能安居樂業的唯一解方。未來「與 AI 共事技能」將變得十分重要,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裡,盡早學會它吧。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超速學習:我這樣做,一個月學會素描,一年學會四種語言,完成 MIT 四年課程》,由 方智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人人都能學會用AI:不懂統計,不懂程式,一樣可以勝出的關鍵職場力》,由 商周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qsels。)

看更多人類和 AI 當朋友

• 「未來 3 個月,心肌梗塞發生率為 70%」拍一張眼底照,讓 AI 預先找出全身可能疾病
•【牽手的浪漫機器手臂也能實現】日本發明「散步女友手」,用 AI、傳感器模擬牽手的溫度和握力
• 職場生存術!數位轉型浪潮下主管跟風畫 AI 大餅,部屬該如何見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