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臺灣超過3,000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文◎崔浩風

0
168

  知名香港女歌手李玟,日前由其二姊發布訃聞,因為長期的抑鬱症影響而輕生,搶救無效去世,享年48歲。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協會資料,2022年臺灣共計3,787人自殺,較2021年增加5.6%。且平均自殺年齡自2004年起不斷下降,從37.6歲一路下滑到27.4歲,顯見民眾的心理與壓力問題仍亟待解決。

  更令人憂心的是,自殺通報人次年年都在攀升。根據衛福部統計最新資料,2009~2020年,自殺通報人次從2萬5,813人飆升至4萬3,469人。另外,在所有自殺通報中,自殺原因前3名分別為「憂鬱傾向與其他精神疾病」43.3%、「家庭成員問題」20.7%與「感情因素」17%(註)。

  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全世界每年有超過70萬人自殺身亡,相當於平均每40秒就有1個人自殺,是15~29歲年輕人的第4大死因,而造成的痛苦與影響更是遠超這個年齡層範疇。

  綜觀歷史,自殺一直是困擾人們的一大問題,以至於各大主流宗教都將反對自殺寫入教義,但收效不顯。人活得好好的,當然不會想要自殺,但是經濟、社會、家庭等環境或疾病,卻為一些人帶來了莫大的壓力,以至於他們產生了「不如一去」的念頭,並且付諸行動,金融危機下的人們、飽受霸凌的學生、遭逢網路暴力的名人,都是血證。

  因此,想要應對自殺問題,需要從關心身邊的人做起,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成為他們心靈的支柱,從根本解決他們的壓力問題。同時,也建議用保險做好完善的醫療保障與財務規劃,作為壓力帶來心理疾病後的治療所需,也作為遇到金融危機時的經濟後盾。

註:自殺原因通常並非單一,因此為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