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搜救隊員憶土耳其救災,建物呈「千層派」倒塌型態,搜救犬幫了大忙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台灣搜救隊員憶土耳其救災,建物呈「千層派」倒塌型態,搜救犬幫了大忙

台灣搜救隊員憶土耳其救災,建物呈「千層派」倒塌型態,搜救犬幫了大忙
台灣搜救隊結束土耳其救災任務15日返台,5隻搜救犬收到了內有零嘴與玩具的禮包,領犬員都認為「搜救犬一定會很開心」。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攝 112年2月15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於外界有民眾覺得搜救犬工作很辛苦,獸醫師邱裕龍指出,其實民眾不用太擔心,因為對搜救犬來講,救援或搜救對於搜救犬來說是一個「找人的遊戲」,獸醫師會視搜救犬狀態,在每一次任務更換搜救犬,也會嚴格要求休息及派遣的均衡,搜救犬的狀況,「我說可以才可以出去」。

台灣搜救隊員憶土耳其救災,建物呈「千層派」倒塌型態

(中央社)台灣搜救隊結束任務返台,屏東特搜副大隊長陳世鴻回想抵達重災區阿德亞曼(Adiyaman)那刻說,印入眼簾是7成以上房子呈現「千層派」倒塌型態,結構不穩,隊員克服救援難度救出受困女子。

屏東搜救隊派出40名人力,7日出發到土耳其重災區阿德亞曼進行救災任務,昨天晚上10時順利返回屏東隊上,屏東縣長周春米也前往迎接救災英雄,並發獎勵金及雞精讓隊員補身體。

周春米致詞指出,屏東特搜隊在去年11月取得國家級中型特搜隊認證,且不斷提升自主訓練、整備後援,在國際發生困難時,伸出援手,以屏東特搜隊的弟兄為榮。

屏東特搜副大隊長陳世鴻接受媒體聯訪表示,面臨攝氏0度以下的天氣環境,是救援最嚴峻的考驗,所幸過程中感受到土國民眾熱心,每天入夜天氣冷靠火爐取暖,當地民眾就會提供木材、火盆等,甚至提供飲食。而返國時沿途收到掌聲,相當感動。

陳世鴻回憶起抵達重災區阿德亞曼那刻說,印入眼簾就是7成至8成的房子都倒塌,且土國建物主驗採空心磚,房子倒塌型態屬於「千層派」,本身結構就不穩,若遇到餘震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

「救災無國界!」陳世鴻說,10日發現一名女性包裹著棉被受困在瓦礫堆中,搜救隊員評估並無壓到身體,以器具救援,並協助女子慢慢向外移動,成功救出女子時,真的相當振奮,也提升團隊士氣。

救出女子後,陳世鴻還特別向前與女子父親擁抱。陳世鴻說,單純想給予擁抱,因為還有其他家人受困在裡面,能救多少是多少,因為生命的延續才有後續的機會。

搜救犬視救災如遊戲,獸醫師重派遣與休息平衡

(中央社)台灣搜救隊結束土耳其救災任務返台,除了返抵國門的搜救隊員成為鎂光燈焦點,5隻搜救犬更吸引民眾目光,隨隊獸醫師表示,任務派遣與休息平衡對於搜救犬相當重要。

土耳其東南部與敘利亞接壤地區發生規模7.8強震,台灣搜救隊出動130人、5犬,分二梯次於6日、7日前往馳援,經過通盤考量,搜救隊於12日結束搜救任務撤離,在抵達桃園機場時,5隻乖巧活潑的搜救犬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台中市政府消防局中犬專屬獸醫師邱裕龍接受媒體聯訪表示,這次隨行搜救犬共有5隻,每天除了基本生理檢查,對於吃喝拉撒也要逐一詢問,其中1隻搜救犬在任務中腳部受傷,經過多日包紮和治療後,情況已逐漸好轉,也沒有太大影響。

對於外界有民眾覺得搜救犬工作很辛苦,邱裕龍指出,其實民眾不用太擔心,因為對搜救犬來講,救援或搜救對於搜救犬來說是一個「找人的遊戲」,獸醫師會視搜救犬狀態,在每一次任務更換搜救犬,也會嚴格要求休息及派遣的均衡,搜救犬的狀況,「我說可以才可以出去」。

邱裕龍說,土耳其的嚴寒氣候,連搜救隊員都受不了,因此他特別注意搜救犬的保暖工作,除了日常量體溫,還特別注意搜救犬肢體末端溫度,在運輸籠裡休息的狗窩也都鋪有比平常更舒服的軟布,下方還會定時更換暖暖包,讓搜救犬跟領犬員都感到放心。

另外,為了方便搜救犬在返台長途航行中上廁所,邱裕龍說,搜救隊也特別與空服員討論,在機艙廚房處鋪滿寵物尿布墊,方便搜救犬散步,直到有便意或想尿尿為止,5隻搜救犬返台也收到了內有零嘴與玩具的禮包,領犬員都認為「搜救犬一定會很開心」。

台北市搜救隊員林義智表示,以前只覺得搜救犬是任務的其中一環,但這次真的覺得搜救犬幫助很大,當災害範圍很大時,透過搜救犬的聽力及嗅覺可以更快地找到目標,經過了這次任務讓他覺得搜救犬真的很重要。

協助土耳其救災  搜救犬返台吸引民眾目光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灣搜救隊結束土耳其救災任務返台,5隻搜救犬吸引民眾目光,隨隊獸醫師15日表示,任務派遣與休息平衡對於搜救犬相當重要。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攝 112年2月15日

奔波前線協調救災,黃志揚讓土耳其看見台灣真情誼

(中央社)台灣搜救隊在土敘強震後迅速赴土耳其救援,駐土耳其代表黃志揚身處協調第一線。他觀察,搜救隊此行讓土耳其了解台灣是值得真心相待的友人,民間反饋尤其強烈。土耳其重建之路漫漫,台灣不會缺席。

土耳其東南部與敘利亞接壤地區6日發生規模7.8強震,罹難人數已超過4萬1000人。台灣搜救隊分兩梯次前進土耳其救災。

從深入災區到安全返抵桃園機場的過程備受關注又充滿高度不確定性,而在幕後穿針引線的推手之一,就是時隔20年再次披上救災戰袍的黃志揚。

時間拉回2003年12月26日,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Kerman)發生規模6.6地震,歷史古城巴姆(Bam)被夷為平地,2萬多人不幸罹難。國際救援組織一一投入救災,台灣由黃博村領搜救隊馳援,時任駐杜拜辦事處秘書黃志揚等人前往協助。

談到在伊朗及土耳其協助救災的經驗,黃志揚15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能再度與黃博村攜手協助救難及同吃泡麵,別具意義。不過,土耳其災情更為嚴峻,搜救難度更高,「再來就是天冷,當年挺過伊朗的GORE-TEX戰袍都不太能禦寒。」

過去7天,黃志揚在伊斯坦堡機場、位於安卡拉的代表處及災區3地來回奔波,電話從沒停過。對他而言,眼前的挑戰無非是巨大天災後的高度不確定性,每個環節都讓他難有十足把握。

第2梯次的成員比儀器早抵達,甚至發生裝備被運去他處的狀況,更是讓他與搜救隊為難,該先派人力加入第1團,還是等精良的儀器運抵再動身?先加派人力卻無相應裝備發揮,會不會反而造成第1團的負擔?

衡量各種可能後,第2梯次再拆成兩組人馬,分別拉車進入重災區阿德亞曼省。

搜救隊出入災區一路上經歷許多波折,好在土耳其比當年的伊朗更便利,搜救隊設備更精良,整體專業度、戰力提升。此外,此行有醫師、護理師及獸醫師隨團,台灣於國際救災協調機制的參與度也更高。

「過去國際救災協調機制仍在萌芽階段,台灣有點『在門外』參與,必須使勁與對方互動;可是這次看得出來我們很熟國際機制的運作方式,一到災區就先成立分區指揮協調中心(SCC1),這是很明顯的進步」,黃志揚說道。

photo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駐土耳其代表黃志揚(穿黑色大衣者)在台灣搜救隊隊長黃博村(左1)等人陪同下,代表台灣政府將部分救災裝備物資贈予伊斯坦堡志工團體搜救協會(AKUT),以繼續協助災區救援工作。(駐土耳其代表處提供)中央社記者鍾佑貞伊斯坦堡傳真 112年2月16日

不只救災的硬底子,台灣的軟實力也在這次救災中完全體現,黃志揚特別有感。

他說,在伊朗救災相對辛苦,當時台灣還沒打出名號,搜救隊也到得晚,救出生還者的機率低;如今不管在哪個層面,台灣打出響亮名聲。土耳其台商的能量更是強大,無事不包。其中林榮堂、馮芷玲及張家蘭等動用所有人脈安排搜救隊住宿、後勤運送甚至搜救犬檢疫等,伊斯坦堡台灣貿易中心及台灣同鄉會也同步動員,讓搜救任務圓滿落幕。

展望台灣及土耳其關係,黃志揚說,921大地震土耳其伸援牽起的這份情,台灣記一輩子,「有問題,我們就馬上來幫」。土耳其無論官方或民間都感念台灣這次投入救災,人民的反饋尤其令人感動,讓他對雙邊關係再度提升相當有信心。

黃志揚認為,如此綿長的情誼未來也將體現在協助土耳其重建上。

他指出,這次災情「怵目驚心」,重建規劃時間長及規模也大,許多遭夷平的城市更要重新來過。另有災區兒童教育銜接的問題待解,台灣將與土國相關單位討論如何投入資源,協助災區慢慢地癒合創傷。

台灣搜救隊今天順利返台,黃志揚重任暫告結束,終於可以與在安卡拉的女兒相聚。黃志揚的妻子與兒子因故留在台北,過去這段忙到昏天暗地的日子,女兒一句「你在這邊(災區)做的事比照顧我更重要」令他備感窩心。

photo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土耳其東南部與敘利亞接壤地區6日發生規模7.8強震,釀成嚴重死傷。台灣搜救隊分兩梯次前進土耳其救災。駐土國代表黃志揚(前排著黑色西裝者)處在雙邊聯繫第一線。(駐土耳其代表處提供)中央社記者鍾佑貞伊斯坦堡傳真 112年2月16日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

“2023土耳其大地震”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