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的人物誌 轉角想遇到彩虹 要靠自己 | am730
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7-04-07 06:00:00

城中村的人物誌 轉角想遇到彩虹 要靠自己

分享:
陳淑儀創榞劇場,首齣原創劇由他執導,朱凌凌擔綱演出。

陳淑儀創榞劇場,首齣原創劇由他執導,朱凌凌擔綱演出。

鬼才編劇潘惠森以荒誕及黑色幽默的作品見稱,是殿堂級大師。作品無數,近年減產,對上一齣他創作的,是2012年的《都是龍袍惹的禍》。他寫晚清的朝廷,寫慈禧太后寵信的宦官安德海,究竟是死有餘辜,抑或死於主子權鬥下的犧牲。執筆之時,剛好是上一屆特首選舉中。五年後再執筆,又是選舉鬧哄哄之際。今次《在牛池灣轉角遇上彩虹》,是時代寫實劇。他寫牛池灣村,一個在聲稱不夠地起樓的大都會裡,但慶幸仍屹立著的一條村落。他寫街市。寫找尋愛,看似都是一些,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長期保留下去的東西。
 

潘惠森呷的咖啡有時會拼夾街市的豬肉味、或都市裡越來越缺的人情味。

潘惠森呷的咖啡有時會拼夾街市的豬肉味、或都市裡越來越缺的人情味。

榞劇場源自於團劇團,那是已故戲劇家何偉龍創辦的劇團。劇團結業後,何偉龍的愛徒陳淑儀,承繼師傅對戲劇的追求,再創榞劇場。團劇團曾是牛池灣文娛中心的駐場劇團,大小演出都是在這裡做。潘惠森當演藝學院的老師前,是新域劇團藝術總監,創立了《劇場里的臥虎與藏龍》計劃,給不論年資的編劇、演員,提供一個原創的平台。一辦11年,潘惠森幾乎每一年便會有好多時間,每天都會在牛池灣文娛中心一帶遊走「打躉」。對,是「打躉」。演出前,他拿起一本書,走到文娛中心後的牛池灣村內一個街市,街市內有一間茶餐廳,他點一杯咖啡,就坐一個多小時。今年當牛池灣文娛中心要慶祝三十周年,很自然就會想到,要找陳淑儀與潘惠森兩個跟這裡很有淵源的人。


牛池灣村是九龍十三鄉之一,根據【新安縣志】記載,牛池灣建村的年代,能追溯到清初。在人口膨脹,高樓大廈起得密麻麻的今天,慶幸牛池灣村仍然保留著,村內還有一個樓上是住宅,樓下是一排排並列的街市,在街市中央穿插,可以伸手左右兩邊都買到餸。而不是那種巨型冷氣超市,店員戴着手套、衛生帽隔着櫃位跟你交收的那種街市。


潘惠森說:「有時飲著咖啡,會聞到隔籬豬肉檔的肉腥味,很偶爾會見到老鼠,更多時會聽到茶客不同的故事。」因此,他決定一切就由這個街市開始,「所有的人都與這裡有關連,劇名《在牛池灣轉角遇上彩虹》,是實體的,因為往牛池灣,要在彩虹下車,在地鐵站內拐一個彎就由牛池灣變了彩虹,或者彩虹變了牛池灣。」


總有屬於自己的彩虹
真好,轉角就找到彩虹。有時人生在世,未必經常或甚至從未遇過彩虹,有些人的天空總是灰沉沉的。潘惠森說,這就是他想寫的故事。「有一次跟聯席藝術總監伍潔茵聊天,她以前當演藝學院老師。記憶中有些學生學習表現很飄忽,遲到早退不在話下,上堂不集中,心事重重,沒法處理好功課也沒法處理自己,而裡面佔大多數,都是來自單親家庭。家庭問題令他們表現很參差,很多年輕人說話的語氣,已老氣橫秋像久經歷練,他們都不快樂,有些甚至會不斷反問為何要把我帶到這個世上。」


「誤落塵網打撈愛 踏碎鐵鞋不了情」是這劇的對聯。「既然都來了塵世,不如出力的找愛,也嘗試從你的世界裡,去找你的彩虹,每人,都一定可以找到他們獨有的彩虹的。」

《在牛池灣轉角遇上彩虹》

地點
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時間
 4月28-5月1日下午8時
4月29-30日下午3時
5月6-7日下午3時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