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本文訊息由 RE-THINK 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VidaOrange  修訂後刊登。)

安全帽花盆可以回收嗎?回收都會被再利用?環保署公告全國資源回收率高達55.14%,大家資源回收到底做得好不好?以「海廢圖鑑」獲德國紅點設計等全球八大獎項肯定的新創環保團體 「RE-THINK 重新思考」(下稱 RE-THINK)從淨灘、減塑行動,持續致力於用「創新的角度」和社會溝通。今年更往垃圾源頭更進一步,推出「回收大百科向資源回收議題邁進行動。

日前 RE-THINK 與 foodpanda 合作,發起台灣史上最大回收素養調查。在3.7 萬樣本中,超過九成民眾都表示有回收習慣,但根據環保署 108 年度垃圾破袋採樣分析資料顯示,一般垃圾中至少有四成為應回收之廚餘、紙張與塑膠,顯示民眾雖然有「環保意識及回收習慣」,但回收知識可能剛好在及格邊緣。

民眾在問卷也表示,其實平常都會做回收,但面臨最大的困境是——垃圾桶標示不明 (52%)、不同地方規矩不同 (49%) 、不知道該丟什麼類別 (48%) ;而民眾吸收回收相關知識來源多為垃圾桶上標示、學校教授與社群網路。下面這份調查點出了民眾回收的四大迷思,包括:

迷思 正解
1. 回收動作好簡單? 68.3%的民眾,答錯日常生活中常見垃圾的回收分類,諸如電子發票屬於不可回收的垃圾,而廚餘、便當盒則應回收。
2. 回收都可以再利用? 34.5%的民眾觀念錯誤。其實垃圾只要沒有被正確分類、收集與處理,就失去回收價值。
3. 只要是塑膠都可以再回收? 18.1%的民眾以為塑膠都可以回收,但目前環保署公告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中的 3號 PVC 塑膠回收相對困難,而 7 號 PLA 生質塑膠則因台灣沒有堆肥設施,最終還是以焚化處理。
4. PLA回收後有再利用? 84.6%的民眾不了解 PLA 材質與後續回收作法。

備註:常見咖啡透明外帶杯或生鮮透明雞蛋盒屬於7號PLA材質

「每個迷路的垃圾,都有個丟錯的主人」RE-THINK 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創辦人黃之揚表示。研發超過一年的「回收大百科」,整理出包括塑膠袋、安全帽、花盆、濾水器濾芯等 101 個最常見的生活垃圾,其中也包含了民眾常有的回收迷思,包括其實屬於一般垃圾的電子發票、橡皮筋、絨毛娃娃,與應該被妥善回收的乾淨塑膠袋、生熟廚餘等。而「回收大百科」網站的亮點,是以動態爆炸圖的設計,讓生活常見的垃圾爆炸拆解,幫助民眾快速了解垃圾的材質組成、回收率、又該以什麼方式正確回收。

今年 RE-THINK 將結合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進行一連串與餐飲相關的回收教育,更將前進校園為學生上一堂回收必修課,也不排除進入夜市、餐廳來場垃圾桶大改造,結合企業產品特色與 ESG 推動回收教育,持續在線下展現影響力。

現在就來測測看,你在「丟垃圾大考驗」中能拿多少分吧!

圖片來源:回收大百科

(本文訊息由 RE-THINK 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Vida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責任編輯:鄧羽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