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Montages (麥煒和醫生) - 明醫網

解構Montages (麥煒和醫生)

[2011-11-23]

麥煒和,小學作文「我的志願」是要做科學家,結果科學家做不成,神推鬼哄當上腦神經科醫生。面對中年危機,開始投入科普寫作,希望一圓兒時夢想。(mpwmontages@omghk.com)

去年十月接到為明報寫健康專欄的任務,每星期交一篇稿,每篇八百五十字。之前寫過一季Views,三個月的稿用了半年籌備,現在要每星期一篇,確實有點難度,但此乃長遠問題,當務之急是要替專欄起個洽當的標題。

香港業餘寫作人為專欄命名有一條公式,便是玩「食字」,即是在成語中套入與作者有關的諧音字,以創作出令人會意的新詞彙。隨手翻開娛樂雜誌,便會發現大量食字的例子:超級巨「聲」(超級巨星)、金枝「慾孽」(金枝玉葉)、古靈「偵探」(古靈精怪)、「畢打」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醫生的專欄自然要以「醫」字替代成語中的「依」、「衣」或「伊」,佳作如「醫醫筆寫」、「醫言故我」等早已被前輩用了,剩下那些「少了醫人」、「醫生磅水」、「醫索易燃」、「蟹肉醫麵」之流根本狗屁不通。那麼可否用筆者姓名來食字(如小董的「此董非董」、畢明的「畢腦作」)?「煒」字頗為偏鋒,很難用上;「和」令人聯想到「和諧」,那是敏感的政治議題(亦不想編輯難做),一樣不行。

其他三個健康專欄也是以外語作標題,朝着這方向,自然想到用拉丁文了。拉丁文是醫生的共通語言,很多醫學用語也是源自古羅馬的詞彙:Angina pectoris、Centrum semiovale、Substantia nigra…筆者心水是Vice versa(逆向思維)或Alter ego(另一個我),不過拉丁文有一陣令人窒息的哲學八股味,週末是要relax的,沒理由一開口便拉丁文,實在太沒趣了。

那麼法文呢?法蘭西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國家,很適合副刊的風格和品味。筆者翻查英語中常用的法文詞彙,果然有所發現 — Montage,是你了!

Montage(中譯「蒙太奇」)是一種電影剪接手法,導演以大量零碎片段切換出時空交錯的效果,以營造張力及壓迫感,洛奇系列便是利用蒙太奇來交待主角的特訓過程,記得狄娜姐姐當年在無線做主持介紹電影,也是借用了《蒙太奇》為節目名。

Montage亦是腦神經學的名詞,意思是紀錄腦電圖時所用的各種方位、組合及模式,就算同一位病人,我們也會紀錄很多個不同的montages,因為一個montage看不見的變化,轉個montage便會現形 — 從多個角度看事物,便是Montages的含義。

包含了腦神經學及電影的元素,還有昔日娛樂圈的集體回憶,而且法文得來又不會太造作,專欄標題捨Montages其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