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基站_百度百科

5G基站

5G网络的核心设备
收藏
0有用+1
0
5G基站是5G网络的核心设备,提供无线覆盖,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基站的架构、形态直接影响5G网络如何部署。由于频率越高,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也越大,5G网络的基站密度将更高。
2024年3月,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移动通信技术5G的全球连接数已达16亿。预计2030年前,5G将成为主导连接技术。 [148]
截至2024年一季度,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 [147] [150]
中文名
5G基站
外文名
5G Base Station
特    点
密度高
关键技术
MR技术、Massive MIMO等
测试方法
OTA测试等
所属领域
通信技术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2018年

2018年3月30日,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天津开放实验室开通,这是中国第一批5G应用示范城市之一天津的首个5G基站。截至2018年3月30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正在中国多地建设5G基站,包括雄安新区苏州上海成都兰州深圳广州 [3]。5月,湖北移动公司5G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经理介绍,武汉2018年初被列入中国移动首批5G试点城市,计划2018年完成超100座5G基站建设。主要分布在光谷汉口江滩汉口火车站三大区域,其中光谷是最大的5G基站分布区 [4]。8月13日,北京联通正式发布了“5G NEXT”计划,北京市首批5G站点同步正式启动 [5]

2019年

2019年1月27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宣布,青海西宁已建成并开通了首个5G基站 [2]。10月31日,在2019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式上,工信部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塔共同宣布启动5G商用

2020年

2020年1月20日,工信部负责人在国新办举行的2019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中国5G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力度加大,2019年底中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 [6]。截至2月底,中国建设开通5G基站已达16.4万个 [7]。截至3月底,中国已建成5G基站达19.8万个,预计全年新建5G基站超过50万个 [8]。截至5月17日,中国开通5G基站超过20万个。截至6月底,5G基站累计达到41万个。 [9]
2020年4月30日16时左右,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正式投入使用,5G信号首次“登顶”世界之巅。
2020年8月12日中国联通香港上市公司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与中国电信新增共建共享5G基站约15万座。公司可用5G基站累计达到约21万座,其中自建超过10万座,在超过50个重点城市实现连续覆盖。 [10]截至8月底,通过通信大数据平台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的5G用户超过了1.1亿。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完成IMT-2020规范的审批。 [11]
截至2020年9月,中国移动已在中国完成了35万个5G基站的建设项目,在中国340个地市和重点县提供了5G的商用服务,同时打造了100余个中国集团级的5G龙头示范项目,带动了超过两千个省级的区域特色项目。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政企事业部总经理刘坚在2020年河南移动5G产业高峰论坛致辞中提到。 [12]
截至2020年9月23日,中国已建设开通5G基站超50万个,累计终端连接数已超过1亿。
截至2020年11月12日,中国已建成近70万个5G基站,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1.8亿,良好的基础设施促进了许多基于5G的新应用。
截至2020年11月26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已经共建了超30万个5G基站,5G网络基本覆盖了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主要城区。 [1]
2020年12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累计已建成5G基站71.8万个,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 [13]
2020年12月21日消息,在近日举行的“2020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五届通信技术年会”上,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能源决策支持中心博士、研究员高洪达指出,短期内,5G基站引起三大运营商的电费增长并不明显,但到2026年全部升级为5G后,将会达到2.1%,甚至高于数据中心(约2%)的耗电量水平。 [14]
2020年全年,中国新开通5G基站超60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

2021年

2021年1月26日,工信部发布数据,2020年全年中国新开通5G基站超60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超高清视频、云游戏等个人应用场景逐渐丰富。
2021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工信部扎实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印发《“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促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高质量发展。 [32]
2021年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到2020年底,累计开通5G基站71.8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户;IPv6规模部署纵深推进,活跃连接数达到13.9亿,4G网络IPv6流量占比从无到有,超过15%。海底光缆、跨境陆缆等国际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稳步提升。 [15]
2021年5月17日,在2021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开幕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截至2021年3月底,中国建成5G基站81.9万个,占全球70%以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9000个,5G正快速融入千行百业。2021年计划新建5G基站60万个。为推进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化应用,自5月17日起,新进网5G终端将默认开启5G独立组网(SA)功能,新建5G网络全面支持IPv6。 [24]
截至2021年6月,已建成5G基站近85万个,形成全球最大5G独立组网网络,5G行业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1万个。 [25]
截至2021年8月份,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达到103.7万座,已覆盖中国所有的地市级城市,以及95%以上的县城城区和35%的乡镇镇区。5G手机产品加速渗透,2021年1-8月份,国内5G手机出货量达到1.68亿部,同比增长80%。尤其是8月份,5G手机占比已经提升到74%。 [27]
2021年9月13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说,中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5G基站、终端连接数全球占比分别超过70%和80%。 [26]截至9月底,北京市已建成5G基站4.7万个,基本实现全市5G网络覆盖 [29]
2021年10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表示,中国5G基站数达115.9万个,5G终端连接数达4.5亿户,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2亿户家庭的能力。 [28]
在2021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上 [30]
2021年11月2日,在2021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在题为《与您携手 共赢未来》的致辞中表示:建设好“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构筑好“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助推数字经济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30]
2021年11月16日,工信部召开“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中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115万个,占全球70%以上,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中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7%的县城城区和40%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终端用户达到4.5亿户,占全球80%以上。 [31]
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139.6万个,覆盖中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市区、超过97%的县区以及50%的乡镇镇区;5G共建共享走向深入,电信运营企业共建共享5G基站超过80万个,促进5G网络集约高效发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42亿户,其中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4.97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98亿户。 [35]
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二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中国已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800个,覆盖22个重点行业领域,形成了柔性生产制造、设备预测维护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 [35]
2021年12月2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2022年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披露了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11月,中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139万个。 [2] [24-25] [28] [31] [33]
2021年,河南省全面实现了乡镇以上和农村热点区域的5G网络全覆盖,全省5G基站总数突破9.66万个,居中国第5位。 [34]
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国共有671款5G终端获得进网许可,其中491款5G手机、161款无线数据终端、19款车载无线终端;各省市共出台各类5G扶持政策文件583个,其中省级70个,市级264个,区县级249个。 [35]
截至2021年底,中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建成全球最大5G网,实现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中国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10.1个,比上年末提高近1倍。超300个城市启动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建设。 [37]
截至2021年11月,山西省累计建成5G基站33265个,重点场所5G网络覆盖率达95%。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末,5G基站143万个。
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1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总量占全球60%以上,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10.1个。 [36]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指出,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建成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5G用户数达到3.55亿户。2017年到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64]

2022年

2022年2月15日消息,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四五”云南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规划》明确,到2025年,云南省5G基站数量达到15万个。 [38]
2022年2月28日,国新办就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2022年目标是5G基站要新建60万个以上,基站总数2022年底达到200万个。 [40]
2022年3月8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5G基站总数已经超过了142.5万座。下一步,工信部将在基站建设上进一步下功夫,2022年力争超过200万座,打好网络基础。 [41]
2022年3月,5G基站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月份末,5G基站总数达150.6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5%。其中,1~2月份新建5G基站8.1万个。 [42]
2022年3月23日,在中国移动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700M 5G网络进展比较顺利,通过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2021年共建设20万个700M基站,2022年计划再建设28万个700M基站,届时,700M网络将实现中国覆盖。 [43]
2022年3月,据国资委网站,国家能源集团龙源江苏公司环港风电场、海安海上风电场先后成功建成江苏省首批中近海海域海上风机5G基站。 [44]
2022年4月5日,海南三亚方舱医院首个中国移动4/5G基站建通,5G测试下载达934Mbps,上行达116Mbps。 [45]
2022年4月,来自中国电信官方消息,中国电信2022年自研5G扩展型小基站集中采购项目,拟采取单一来源方式采购,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中标。 [46]
2022年4月,中国广电5G核心网广西节点竣工仪式在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举行,广西节点的竣工,标志着广西成为中国率先完成广电5G核心网省级节点建设的省份之一。 [47]
2022年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工作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介绍,2022年一季度,国内新建5G基站8.1万个,总规模超过150.6万个。 [48]
2022年4月18日,记者从“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迎接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重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专场获悉,2019年海南在国内率先实现“县县通5G”,2020年基本实现海口、三亚主城区室外覆盖、其他市县城区热点覆盖,至2025年,海南将实现5G基站数量翻番,预计建设2.5万个5G基站。 [49]
2022年4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称,下一步,工信部将持续提升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全年推动完成60万个5G基站建设,千兆光网的覆盖能力超过4亿户家庭。 [50]一季度新建5G基站达到了13.4万个,累计开通近156万个5G基站。一季度新增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4811万户,总数累计达到了4.03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达到了24.3%。 [51]
2022年4月19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一季度,中国5G基站新增13.4万个,累计建成开通155.9万个,5G网络已覆盖中国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城区。 [52]
2022年5月,中国建成5G基站近160万个,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建设5G网络的国家。固定宽带由百兆迈向千兆跨越升级,光纤用户占比由2012年的不到10%提升至2021年的94.3%。 [53]
2022年5月,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发布了2021年广东省互联网行业发展情况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广东省5G基站建成17.1万个;5G用户4096万户,占全省移动宽带用户总数的26.9%;网民规模达8901.1万,互联网普及率76.6%。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4月末,中国已建成5G基站161.5万个,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建设5G网络的国家。5G基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比例为16%。 [54]
2022年6月14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十年来,中国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其中,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韩夏表示,工信部将全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网络覆盖深度,加快5G等新兴技术规模化应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 [55]
截至2022年4月,上海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51716个,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稳步推进,5G已经逐渐成为上海数字经济发展舞台上的“主角”之一。 [56]
2022年7月8日,在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高峰论坛上,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表示,中国移动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了95万个,其中,广东超过10万个;千兆光纤覆盖超过1.8亿户,其中,广东超过两千万户;数据中心机架超过了116万架,其中,广东超过13万架。 [57]
截至2022年5月底,中国建成开通5G基站170万个,覆盖中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和92%的乡镇镇区,每万人5G基站数超过12个。 [58]
2022年7月19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王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其中二季度新增基站近30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 [59]
2022年7月23日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也是智能家电应用发展的关键环节 [60]截至2022年底,建成开通5G基站231.2万个。 [100]
2022年8月,2022年上半年,北京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共建成并开通5G基站7000多个,使北京5G基站数达到5.9万个,平均每万人5G基站数27个,列中国第一。 [61]
2022年8月,全球六成5G基站在中国,中国12%的5G基站在广东。 [62]
2022年1至6月,河北省新建5G基站2.2万个,完成年度建设计划的88%。5G基站累计达到74266个,居中国第七位,同比增长136%。 [63]
2022年8月12日消息,福建省通信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已建成5G基站超6万个,基本实现所有乡镇 5G网络覆盖。 [65]
2022年8月14日消息,据央视介绍,山东省现已建设超13万个5G基站。 [66]
2022年8月18日,记者从上海无线电检测行业联盟2022创新发展论坛获悉,上海已累计建设超6万个5G室外基站、21万个5G室内小站。 [67]
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建成开通5G基站196.8万个,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5亿户,比2021年末净增1.2亿户。 [68]
2022年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 [69]
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5G基站数已达到196.8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4亿户家庭的能力。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超过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150EFlops。 [70]
截至2022年8月末,5G基站总数达210.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9.8%,占比较上年末提升5.5个百分点。其中1—8月份新建5G基站67.7万个。 [71]
2022年9月,2022北京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办,北京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8.9个,全国排名第一。 [72]
截至2022年9月底,河南省新开通5G基站4.5万个,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省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新增5G基站4万个”目标任务。河南省5G基站累计达到14.2万个,居全国第5位。 [76]
截至2022年9月末,中国的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072万个,其中,5G基站总数达22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0.7%。 [79]
截至2022年10月2日,中国移动在全国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110万个,占全国5G基站比例超过50%。 [73]
截至2022年10月9日,新疆全区5G基站累计超过3万个,相比上年末净增长58.2%。 [74]
截至2022年10月,湖南省5G累计投资超86亿元,2022年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4.5万余个。 [75]
截至2022年10月,河北省已开通5G基站8.38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267.7万户,均居全国第七位。 [77]
截至2022年10月,福建省实现5G网络乡镇全覆盖 已建成5G基站7.1万个 [78]
2022年11月,《2021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年5G基站数量达3.69万个。 [80]
2022年11月1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进行解读。山东省实施5G“百城万站”深度覆盖,开通超过16万个。 [81]
2022年11月21日消息,截至10月末,5G基站总数达225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2.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0.9%,占比较上年末提升6.6个百分点。5G移动电话用户达5.24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69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31.1%。 [82]
2022年11月29日,在北京市信息通信行业总经理座谈会上,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少林通报,1月至10月,北京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55.3亿元,同比增长23.3%,高于全国增速1.9个百分点;实现电信业务收入610.6亿元,约占全国4.6%,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增值电信企业(增值电信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实现电信业务收入3792.6 亿元。 [83]
2022年11月30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会议分组会议审议了广东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作情况的报告,广东省大力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超21万座,数量全国第一。 [84]
2022年11月,2022上海“双千兆”行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绽放杯”颁奖典礼获悉,截至2022年11月,上海已建5G基站6.5万座,建设密度在全国排名第一。 [85]
2022年12月,2022年中国5G发展大会在深圳举行。会上公布,深圳已建成5G基站6.4万个,5G基站密度国内第一。 [86]
2022年12月9日,据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消息,截至目前,河南省全年新开通5G基站4.89万个,提前超额完成“新增5G基站4万个”目标任务,5G基站总数达到14.6万个,居全国第5位,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基本满足应用场景需求。 [87]12月13日消息,中国电信携手中国联通在广东省清远市连樟村开通了全国首个电信联通共建共享的低频 5G 基站。 [88]12月,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14日称,预计深圳全市5G通信基站储能有望于2023年全部接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 [89]12月20日,中国移动现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了127万,千兆宽带覆盖住户达到2.4亿户。 [90]
2022年12月,工信部发布数据,截至11月末,5G基站总数达228.7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6.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6.8个百分点。 [91]
2022年,中国5G基站新增88.7万个。5G基站已达到231.2万个,总量占全球超过60%。 [96]
截至2023年3月2日,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5G基站总数达23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3%,较2021年12月提高7个百分点 [102]
截至2023年3月,西藏全区已建设5G基站9508个 [108]

2023年

2023年1月1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局副局长何佐贤在活动上介绍,广东累计建成5G基站超22万座,数量全国第一。 [92]
2023年1月11日,从在京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230万个,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成效明显。 [93-94]
2023年2月2日消息,北京市经信局召开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会上披露,2022年全市经信系统全力推动产业经济企稳恢复,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为4%,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目标为6.5%,同时新增1万个5G基站。 [97]
2023年2月14日,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在厦门举办“5G东风来千兆进万家”5G千兆示范城市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在厦门,福建移动已建成5G基站超5600个。 [98]
到2023年底,上海计划建设超过7.2万个室外5G基站,累计打造1000项5G应用。 [103]
截至2023年2月末,中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 [104]
2023年4月,从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到2023年年底,河南5G基站总数将突破18万个,全省5G项目年度投资超过200亿元,并且实现5G网络农村热点全覆盖。 [105]
2023年4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截至2023年3月底,中国的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64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超过1793万个,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 [107]截至2023年4月底,新疆累计建设5G基站3.9万个,全区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9.16%的乡镇镇区已实现5G网络覆盖,每万人拥有5G基站15个。 [109]
截至2023年4月底,湖南5G基站数量已达10.7万个 [113],全国5G基站总数达273.3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4.5%。 [114]
2023年5月17日,召开的“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消息,中国铁塔累计承建5G基站建设项目189万个,占全球一半以上。 [112]
2023年5月22日消息,山西省已累计建成5G基站7.6万个,万人拥有5G基站数居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60余个。 [115]
截至2023年5月末,中国的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总数达284.4万个,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城区。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60个,应用案例数累计超5万个。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GTI国际产业大会上发布的数据。 [118]
2023年6月2日消息,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卓乃湖5G基站开通运行,相关区域有了5G信号,将实现藏羚羊产仔高清视频回传。此举标志着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保护站相关区域可通过5G网络连接全球。 [116]
2023年6月初,深圳5G基站突破7万个,5G用户超1300万,5G网络覆盖密度和用户占比居各大中城市前列,为深圳市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117]
截至2023年7月,辽宁省已建成5G基站8.1万座。 [119]
2023年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6个月,电信业务收入增长6.2%,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7.1%,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6.76亿户,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超过21.2亿。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5G应用已经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拓展深化,应用案例数累计超5万个。 [120]
2023年8月10日,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5G+水利海洋专题赛启动会在泉州举办。记者从启动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6月,福建省累计建成5G基站9.4万个,实现所有乡镇和85%以上建制村5G覆盖,推动重点港口、码头5G深度覆盖,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海岸沿线30公里5G连续覆盖。 [121]截至8月21日,山西累计建成5G基站8.4万个,万人拥有5G基站数居全国第一方阵。 [122]
2023年8月22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5G网络建设方面。截至7月末,5G基站总数达305.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9%。中国的5G移动电话用户达6.9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40.6%;千兆宽带接入用户达1.34亿户,占用户总数的21.7%。 [123] [125]10 月,华为将在第十四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推出5W超低功率的5G基站。 [126]10月,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5G基站1.85万个,5G用户普及率达75%。 [127]截至2023年10月,中国5G商用四年以来,5G基站部署突破300万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 SA网络,5G规模化增长关键指标持续刷新。 [128]
2023年10月19日,上海全市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总数已达8.8万个,5G基站建设密度全国第一。为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新基建,新一轮新基建行动方案将进一步降低贴息项目资金申请门槛,申请项目的最低投资额度将由原来的1亿元调整为5000万元。 [129]
2023年10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截至9月底,中国的累计建成5G基站318.9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1.45亿户信息通信业保持稳步增长网络服务能力持续升级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58.4%5G和工业互联网融入国民经济众多领域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130]
截至2023年10月末,中国5G基站总数达321.5万个。 [132]
2023年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的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10月末,5G基站总数达321.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8.1%,三家基础电信企业5G移动电话用户达7.54亿户。5G基站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2.78个,超90%的5G基站实现共建共享 [132-134]
2023年11月25日,《安徽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2023)》发布。《报告》显示,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11.3万个,数量居全国第9位。 [135]
截至2023年11月30日,山东省5G基站规模突破20万个。 [136]
截至2023年11月末,中国5G基站总数达328.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8.5%。 [137]
截至2023年底,北京移动已累积建成开通的5G基站数量突破5万大关,达到5.2万座,北京地区总量占比过半;其中室外站约3.6万座,已基本实现全市室外5G信号良好覆盖;室内站约1.6万座,重点覆盖重要地标、学校、医院、交通枢纽、商圈等,5G综合覆盖率超过99%。 [138]
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 [137] [139-140]
2023年,河北全省通信行业在农村地区累计投资46.9亿元,全省农村新增5G基站7030个,累计达4万个,实现了全省乡乡通5G。 [151]

2024年

2024年2月,根据工信部通报,2023年度千兆城市关键指标中,汕头拥有5G基站超过1万座,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18.07个,5G用户占比达到44.3%,10G-PON端口占比45.84%,500M及以上用户占比达到26.4%。 [141]
2024年2月28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数说通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建成5G基站1.9万个,累计建成9.2万个,5G基站密度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 [142]
2024年2月28日,召开的云南省信息通信行业2024年度工作会上获悉,云南省5G基站数突破10万个,意味着该省正式驶入5G时代“快车道”。 [143]
2023年,北京推进打造智慧城市,实施“光网之都,万兆之城”行动计划,累计建成5G基站10.7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 [145]
2024年2月底,福建已累计建成5G基站11.4万个,实现97%行政村5G“点亮”;10G PON端口达77.5万个。5G用户达2411.6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48.6%,规模首次超过4G用户。 [149]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1162万个,其中5G基站338万个。 [144]
2024年3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12月,累计建成5G基站337.7万个,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3.32亿户,较2022年12月净增4.88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例达57.5%。 [146]
2024年3月25日,中国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末,中国5G基站总数达350.9万个。 [147]
截至2024年一季度,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个。 [150]
2024年5月17日,《2023年度河北省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报告》发布,2023年河北省新建5G基站突破8万个,新建量居中国第一位,总量居中国第六位。 [152]
截至2024年3月,江西省累计建成5G基站11万个,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到94.4%,10个设区市建成“千兆城市”,5G移动用户数达2436.2万户,千兆以上宽带用户数达582万户。 [153]
2024年5月,四川5G基站达到18.84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2.5个,同比增长53.8%,行政村通5G网络比例达88%。建成千兆城市13个,千兆光网具备超6000万户家庭覆盖能力,实现双千兆网络乡乡通达,工业园区万兆光网全覆盖。算力指数和运力指数分别位居全国第10和第5。 [154]
截至2024年3月末,重庆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31个,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超94%,重庆市已有渝北区、江北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黔江区等10个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千兆城市”。 [155]

架构分析

播报
编辑

逻辑架

5G基站主要用于提供5G空口协议功能,支持与用户设备、核心网之间的通信。按照逻辑功能划分,5G基站可分为5G基带单元与5G射频单元,二者之间可通过CPRI或eCPRI接口连接。
5G基带单元负责NR基带协议处理,包括整个用户面(UP)及控制面(CP)协议处理功能,并提供与核心网之间的回传接口(NG接口)以及基站间互连接口(Xn接口)。
5G射频单元主要完成NR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及NR射频信号的收发处理功能。下行方向,接收从5G基带单元传来的基带信号,经过上变频数模转换以及射频调制、滤波信号放大等发射链路(TX)处理后,经由开关、天线单元发射出去。上行方向,5G射频单元通过天线单元接收上行射频信号,经过低噪放、滤波、解调等接收链路(RX)处理后,再进行模数转换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发送给5G基带单元。 [16]

设备体系

为了支持灵活的组网架构,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5G无线接入网将存在多种不同架构、不同形态的基站设备。从设备架构角度划分,5G基站可分为BBU-AAU、CU-DU-AAU、BBU-RRU-Antenna、CU-DU-RRU-Antenna、一体化gNB等不同的架构。从设备形态角度划分,5G基站可分为基带设备、射频设备、一体化gNB设备以及其他形态的设备。 [16]

关键技术

播报
编辑
5G基站建设组网多采用混合分层网络,这样就可以保证5G网络的易管理、可扩展、高可靠性,能够满足5G基站的高速数据传输业务。同时由于5G主要是实现数据业务传输,因此5G基站需要适应高楼大厦、河流湖泊、山区峡谷的复杂应用环境,为了保证5G基站建设的良好性和完整性,下文简要介绍5G基站建设的关键技术。 [17]

MR技术

MR是一种无线通信环境评估技术,其可以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员,由网络管理员评判报告的价值,以便能够优化无线网络通信性能。MR技术应用包括覆盖评估、网络质量分析、越区覆盖分析、网络干扰分析、话务热点区域分析和载频隐性故障分析。MR可以渲染移动通信上下行信号强度,发现网络覆盖弱盲区,不但客观准确,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资源,能够及时发现网络覆盖问题,为网络覆盖优化提供进一步的依据。MR可以实现24小时×7天实时数据采集,完成上下行无线网络质量分析,反映全网通话质量的真实情况,提高全网通话后续数据支持。无线网络建设时,如果越区覆盖范围过大,将会干扰其他小区通信质量,MR可以直观地发现小区覆盖边界,判断是否存在越区覆盖,调整无线网络结构。话务热点区域分析可以实现话务密度、分布和资源利用率指标分析,实现关联性综合分析,制定容量站点、扩容站点的精确规划。 [17]

64QAM技术

64QAM能够合理的提升SINR,针对5G网络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降低5G网络部署的复杂度,可以降低重叠覆盖引起的同频干扰及弱覆盖问题,在满足5G网络广覆盖的要求下,增加覆盖的深度,提升5G网络的综合覆盖率,从而实现热点区域连续覆盖、无缝覆盖,不仅能够让更多的用户接入到5G网络,同时还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通信服务。64QAM在5G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调制和解调。64QAM调制过程如下:64QAM能够将输入的6比特数据组成一个映射;多电平正交幅度调制生成一个64QAM中频信号;并串转换,将两路并行码流改变为一路串行码流,可以增加一倍速率,码流从2进制改变为8进制,接着可以输出调制而成的RF信号。64QAM解调过程如下:5G网络传输信号时,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或载波自身限制,信号传输难免受到噪声干扰导致信号发生畸变,如果畸变很小则可以直接判断为0或1,如果畸变比较严重,无法直接判断信号,就可以采用硬判决和软判断方法,准确、快速的识别信号。 [17]

抗干扰技术

5G网络基站建设时需要部署大量的无线设备,这些无线设备的数量非常多,安装部署地点也非常复杂,彼此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干扰问题,造成干扰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本身存在故障,5G网络运行时频道经常发射错误的信号,影响自身信号质量;5G网络设备安装与配置严重不规范,影响5G信号发射的灵敏度。5G网络干扰主要是指无线电干扰,这些干扰包括互调干扰、带外干扰。因此5G基站建设时,设计、施工人员需要从源头上解决信号存在干扰的问题,既可以保障信号的稳定性,也可以大大地提高控制管理效率。具体地,首先对基站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全电磁检测,将可能的将设备自身造成的干扰降到最低;其次是定期加强对发电设备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进行处理,进而减少信号存在的干扰。 [17]

MIMO技术

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亦称为多天线技术,通过在通信链路的收发两端设置多个天线而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能提供分集增益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提供复用增益以增加系统的频谱效率,提供阵列增益以提高系统的功率效率,近20年来一直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MIMO技术已被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LTE/LTE-Advanced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的WiMAX等4G标准采纳。但是,现有4G系统基站配置天线数较少(一般不超过8),MIMO性能增益受到极大限制。针对传统MIMO技术的不足,美国贝尔实验室的Marzetta于2010年提出了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或Very Large MIMO)概念。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站配置数十至数百个天线,较传统MIMO系统天线数增加1~2个数量级;基站充分利用系统的空间自由度,在同一时频资源服务若干用户。
传统MIMO到大规模MIMO的演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大规模MIMO的基站天线数和空分用户数较传统MIMO有数量级增加,两者在无线通信基本原理与具体方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大规模MIMO的基础理论、信道测量与建模、信道信息获取、无线传输、实验和测试等方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规模MIMO已通过了较为理想的实验室验证和更接近实际的外场测试,并获得了符合预期的巨大性能增益。今后,各研发机构还会进一步开展组网验证,为大规模MIMO未来在5G系统的商用奠定良好基础。 [18]

测试方案

播报
编辑
5G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高速、大容量、高可靠、低时延等快速增长的移动通信业务的需求。而大规模MIMO有源天线技术作为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空间复用大幅度提升频谱利用效率,结合新型编码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通信系统容量和通信速率。因此,大规模MIMO有源天线技术是5G移动通信基站所普遍采用的技术,但随之而来的便是5G基站天线如何进行测试的问题。
对于传统基站而言,天线与RRU(Radio Remote Unite,射频远程单元)是相互分离的,他们之间通过射频线缆连接,相对独立,性能互不影响,其各自的性能可以分别通过独立测试进行检验。天线的辐射性能测试可以在微波暗室通过远场或近场方式完成,无源天线的远场或近场测试均是测试天线性能所广泛采用的成熟的测试方法。RRU的射频指标可以在实验室通过传导方式测量
参考传统基站测试方式,很容易提出把有源天线系统拆分成无源天线阵列和RRU两部分分别进行天线辐射性能测试和射频传导测试的方案。事实上,根据实验室测试经验,“无源天线阵列+功分网络+信号源”所测得的波束赋形方向图与5G基站有源天线一体化OTA(Over the Air,空口辐射)测试的结果并不一致。“RRU+耦合板”的射频性能传导测试结果与一体化OTA测得的射频辐射指标也存在差别。原因在于对于5G基站天线而言,天线与RRU集成在一起,一方面电磁耦合、有源驻波等干扰因素不能完全消除;另一方面,有源天线的校准及幅相加权是通过各个射频通道上的一系列有源器件配合完成的,与无源天线阵列通过无源的功分网络来进行幅相加权的方式差别很大。所以对于采用了大规模MIMO有源天线技术的5G基站而言,一体化OTA测试方式才能有效反映其性能指标。尤其到了毫米波频段,频段更高,设备尺寸更小,电磁干扰问题更加突出,拆分测试将会非常困难,只能采用一体化OTA测试方案。
2017年12月冻结的3GPP 5G新空口协议中已经写入了关于5G基站的所有射频性能指标的OTA测试规范,这意味着5G基站天线一体化OTA测试将会成为5G基站硬件性能测试的主要方案。然而射频指标的OTA测试却仍面临着诸多困难。 [19]
5G标准中定义的1-H,1-O和2-O的站型,均规定了相应的OTA射频测试项。尤其是1-O和2-O的站型,没有了传统的传导测试的天线接口,所有的射频测试项都需要在OTA环境下进行测试,测试项包含有发射功率,调制质量,占用带宽,邻道泄漏功率比,杂散,互调,灵敏度,阻塞,等等。所以用于OTA测试的全电波暗室例如:远场紧缩场,中场,带有平面波产生器的小场等等成为必要的环境选择。3GPP标准中建议了远场,紧缩场,一维紧缩场,近场四种选择,并给出不同场的MU(Measurement Uncertainty)和相关测试项的校准和测试方法建议。对于一维紧缩场,已有机构根据类似的原理研发了平面波产生器,也进行了大量的系统测试和验证工作。 [20]

基站电源

播报
编辑

问题

5G基站AAU采用Massive 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造成设备功率增大,5G基站功率约为4G基站的3~4倍;同时5G基站和现有基站大量共站建设,为基站的配套电力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果直接共用原有开关电源,会带来开关电源容量不足,蓄电池后备时长不足的问题;如果需要新建或替换开关电源,则会浪费大量的投资。运营商对5G基站和原有基站电源后备时长需求不同,应如何配置开关电源及蓄电池;5G如何才能降低电能损耗,以上都是5G基站建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解决方案

传统开关电源
采用传统开关电源为5G供电是最常用的5G电源建设方案。传统开关电源供电:当开关电源总容量充足时,可直接利旧原有开关电源,扩容整流模块及蓄电池,当开关电源总容量不足时,可替换或新建一套开关电源。 [21]
优点:利用原有基站开关电源,只需扩容整流模块,可节省大量投资,缩短工期,可快速交付项目。采用传统开关电源供电时,交流电能通过开关电源一次转换后就可为设备供电,电能转换次数少,转换效率高。 [21]
缺点:AAU(有源天线单元)采用48V供电,供电距离较短,损耗大。采用同一套开关电源为原有设备及5G设备供电时,5G设备与其他原有设备备电时长相同。若原有蓄电池容量不足,新建蓄电池需要采用电池切换系统(也称电池共用管理器)进行并联,会增加建设成本。 [21]
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为5G供电,是在传统供电方案的基础上,增加DC/DC设备。 [21]
优点:增加设备较少,供电距离较远。 [21]
缺点:电能转换次数多,转换过程中能量损耗大。 [21]
高压直流远供
高压直流远供,此方案是在传统开关电源的基础上,增加直流远供设备,用于为5G设备供电。 [21]
优点:供电距离远,5G应用场景基本没限制,适合远距离、大功率的供电场景,如果两站之间需要新建光缆,可采用光电复合缆,降低光缆电缆的施工费用,减少成本。 [21]
缺点:需增加的设备较多,短距离内电能因转换次数多,损耗大,相比传统开关电源投资大。 [21]
分布式电源为5G供电常用于存量基站和新建基站。 [21]
分布式电源+刀片电池
分布式电源+刀片电池为5G供电常用于存量基站和新建基站。 [21]

基站能耗

播报
编辑

耗能问题

基站能耗以电为主,相比4G网络,5G不仅功耗提升了三倍以上,并且由于覆盖范围的衰减,5G基站的需求数量又是成倍增加,因此,对于运营商而言5G基站的高功耗甚至成为了主要制约5G建网的首要原因。 [22]
5G基站
5G基站主要能耗集中在基站、传输、电源和机房空调四部分,而其中基站的电费支出占整体网络能耗的80%以上。基站能耗中,负责处理信号编解码的基带单元(BBU)的功耗相对较小,而射频单元(RRU/AAU)是功耗的主要来源。
经测算,以当前平均1.3元/度的转供电价计算,一个4G基站每年的电费是20280元,一个5G基站每年的电费将高达54600元。
当前,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均为全封闭机房,机房内的电源设备、发射设备、传输设备等都是较大的发热体。要保持机房一定的工作环境温度(基站环境标准GB50174-93规定长年基站温度18°C-28°C),主要靠空调来实现,为保障设备在恒温下运行,不因为温度过高而宕机,制冷系统就要不间断地为基站降温,也是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解决方法

1、由电力转供模式向直供模式转变。3月24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指出,对具备条件的基站和机房等配套设施加快由转供电改直供电。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直供电价比转供电大约低20%左右。 [22]
2、政策扶持。不少地方政府在5G战略规划中提出了调降电费等定向支持,各地出台政策开放各类市政公共资源加快5G网络建设,资金支持也成为地方政策支撑的重点。 [22]

难点分析

播报
编辑
5G网络全面云化,在带来功能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技术和工程难题:
(1)网络云化使跨层故障定界定位困难,后期升级过程也更加复杂而低效。
(2)边缘计算的引入使网元数目倍增,问题定位难度增大等问题。
(3)微服务化,用户更多的定制业务,也给业务编排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4)传输方面,海量隧道动态变化,人工规划和分析调整无法满足业务需求;高精度时钟的建设和维护要求高、难度大,需要新的支撑手段。大宽度传输,一旦出现故障,需要更快恢复的技术手段,否则将导致更大影响和损失。 [23]

建设成果

播报
编辑
截至2022年底,全省全年新建5G基站27831个,累计建成5G基站85149个,基站总数上升至全国第10位 [99]
截至2022年末,重庆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19.04个,高于全国16.39个的平均值,位居西部第一。 [110]
2023年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2022年年5G基站新增88.7万个(目前已达到231.2万个,总量占全球超过60%),中国已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4亿户,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5G用户达5.61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1/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 [95]
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2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1083万个,其中5G基站231万个。 [101]
2023年4月20日,记者从国新办发布会获悉,一季度末,中国的累计建成5G基站超264万个,全国已建成千兆城市110个,千兆接入用户突破亿级规模,移动网络IPv6流量首次突破50%,算力基础设施综合能力显著提升,5G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旅游多个领域应用落地,已全面融入52个国民经济大类。 [106]
截至2023年4月底,北京市已建成通信基站31.3万个,其中5G基站9万个,占比基站总数28.7%,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全国第一。 [111]
2023年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天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其中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 [124]
截至2023年9月底,云南省累计完成5G网络建设投资39.6亿元,新建5G基站20216个,新增5G基站32631个,提前3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131]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1162万个,其中5G基站338万个。 [144]
2023年,北京推进打造智慧城市,实施“光网之都,万兆之城”行动计划,累计建成5G基站10.7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