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變幻原是永恆 - 20240216 - 副刊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副刊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東京】變幻原是永恆

【明報專訊】有沒有聽過可分解的鑽石?

這兩個字彷彿像天與地,黑與白,是徹底相反的概念。最近去了東京藝術大學的畢業展,由設計系碩士學生中村暖所研發、設計的鑽石,是我看過最無限接近永恆又會轉眼即逝的作品。

一般的天然鑽石由數十億個碳原子組成,大多誕生於1億至30億年前,在地底深處承受極端高溫高壓而形成。「普遍認為,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鑽石約有33億年歷史,而人類祖先智人出現的時間也只不過是20萬年前的事,相對鑽石的生命周期來說,可說是微乎其微。因此對人類而言,鑽石就是意味着永恆。」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地球科學礦物和寶石策展人Robin Hansen如此說過,也是大部分人會選用鑽石作結婚戒指的寶石,象徵長久婚姻的原因。

當天在畢業展展場,玻璃展示櫃內有一條巨型閃閃發光的鑽石項鏈,旁邊有一名作保安打扮的年輕男子。起初以為是珠寶設計作品,細看才知道,這是世界上第一顆由植物成分組成的鑽石(decompose diamond),放在泥土或海裏約280日便能分解。中村暖在作品簡介向觀眾發問,何謂「美」?對他來說,美是寄存於與地球共存、最終能消失於無、可持續的虛幻無常。原文他用上了「儚さ」,指短暫、淡淡地消失於無;「宿る」指精神靈魂的寄存,是日語語境才有的獨特字眼。

早於大學畢業前,當年21歲的中村暖便以自己的名字成立品牌,致力研發可循環使用的手袋材料與寶石,更研發了透明的鱷魚皮。本次的可分解鑽石,由構想開始約兩年時間,於倫敦、東京和福井三地共50名專家協助研發,結合專業力量為歷史揭開新一頁。平常珠寶店或首飾展都會有嚴密保安,所以為了彰顯作品的珍貴,中村暖本人便化身成保安,搞笑吸睛之餘又會在旁邊細心講解作品。

中村暖成功以日本的侘寂思想重新定義現代對美的價值觀。最終會回歸大地分解於海洋的鑽石,就像日語常常出現的形容詞:櫻花隨風飛舞(桜吹雪)、樹葉縫隙漏下來的日光(木漏れ日)、兩塊玉石接觸時發出的微妙聲響(玉響), 只存在於瞬間,轉眼便會消失於無的美,不是更顯得彌足珍貴嗎?

作者簡介:東京浪人生活中的三次元宅。著有繪本touch和漫畫《地獄行》

文:Papaya Fung

設計:賴雋旼

編輯:何詩韻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開眼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