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巴嫩擊殺哈馬斯高層「主動引戰」 以色列何以步步進逼?

在黎巴嫩擊殺哈馬斯高層「主動引戰」 以色列何以步步進逼?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1月2日,哈馬斯和黎巴嫩政府都公開指責以色列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市郊發動襲擊,殺死了有份創辦哈馬斯軍隊的現任哈馬斯政治局副主席薩利赫·阿魯里(Saleh al-Arouri)、兩位哈馬斯軍隊指揮官和四位哈馬斯成員。

阿魯里是哈馬斯與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朗聯手合作的重要中介人,最近也在哈馬斯和以色列透過中介的人質談判之中扮演重要角色。

擊襲發生後,黎巴嫩(不屬真主黨)的看守總理米卡提(Najib Mikati)指責以色列此舉是有意將黎巴嫩帶進以巴衝突的「新一個階段」。

哈馬斯政治局副主席薩利赫·阿魯里(Saleh al-Arouri)主張同西岸的法塔赫和解,但對於以色列卻持有強硬立場。(Reuters)

對此,以色列官方並沒有公開承認責任,但無論是美國還是以色列媒體都引述消息指這次攻擊是以色列所為。此前以色列國家安全局(Shin Bet)局長已曾在一段錄音中表明以色列政府會在土耳其、卡塔爾等其他國家追殺哈馬斯成員。以色列媒體稱內閣秘書要求部長級官員不要評論事件,但部份現任官員和執政黨議員都為此事公開稱慶,並向以色列安全部門致敬。在此背景之下,相信沒有人會懷疑這是以色列當局的作為。

真主黨無意升級

自10月7日哈馬斯發動襲擊以來,各界(尤其是美國)最為擔心的是以加沙走廊(Gaza Strip)為核心的以巴衝突會擴散開去。其中,在伊朗長期支持下據稱擁有高達15萬枚飛彈、有力打擊以色列全境的黎巴嫩真主黨是各方憂慮的焦點。美國當時迅速派出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航母戰鬥群趕赴地中海東緣正是為了阻嚇真主黨。

2023年10月11日,美軍核動力航母「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在地中海東部進行海上加油。(Reuters)

然而,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Sayyed Hassan Nasrallah,又譯納斯瑞拉)等了一個月才發表以巴衝突再爆後的首次演說,其中並沒有透露出任何升級衝突的意圖。

雖然真主黨同以色列一直在以黎邊境互相轟炸,真主黨方面亦屢有死傷,而以色列則早就撤離了接近黎巴嫩邊境地區的居民,不過雙方的攻擊(特別是真主黨方面)都停留在「點到即止」的層次,給人真主黨只是透過零星轟炸來「表演」自己有在為哈馬斯和巴勒斯坦同胞做事的觀感。

分析普遍認為,真主黨背後的伊朗並不希望為了加沙戰爭而浪費了真主黨這隻從北方長期威攝以色列的棋子。同時,在黎巴嫩長久不解的經濟和政治危機當中,真主黨也不希望再次引爆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的戰爭。到11月中,向來言必強硬的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更公開表示伊朗方面已透過幕後渠道向美國溝通了其沒有意願升級局勢的訊息。

1月2日,約旦河西岸大城拉姆安拉(Ramallah)民眾上街抗議以色列擊殺薩利赫·阿魯里(Saleh al-Arouri)。(Reuters)

要升級的是以色列?

此後,以、黎邊境局勢升溫的訊號卻似乎更多出自以色列。以軍多次表明其北部軍區已經做好應戰準備。以色列官員也多次表明,如果國際社會不透過外交手段落實2006年聯合國安理會的1701號決議,當中包括禁止黎巴嫩政府軍和聯合國部隊以外的任何武裝駐紮在黎巴嫩境內與以色列接壤的地區(按:即禁止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也禁止真主黨武裝部署在邊境地區),以色列將會親自出手。

12月27日,以色列戰時內閣「三巨頭」之一、總理民調支持度最高的前國防部長甘茨(Benny Gantz)警告以黎邊境的局面必需改變,「外交解決」的剩餘時間快完,威脅以色列將會親自出手阻止真主黨部署在以色列邊境,並制止其對以色列北部的持續轟炸。

此前一天,戰時內閣的另外一位「巨頭」、現任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表明以色列面對的攻擊不只來自加沙,還來自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伊朗、也門、約旦河西岸等其他六個場域。

主持以色列戰時內閣的內塔尼亞胡、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和甘茨。(Reuters)

除了與以色列沒有接壤的伊拉克、伊朗和也門之外,以軍其實在開戰之初已不斷在加沙以外的其他場域動武。以黎邊境的互轟常態不在話下;對於敘利亞,以軍從一開始就持續打擊其各個機場目標,似乎是要阻礙伊朗支持軍力在敘利亞的活動,近日以軍也在敘利亞境內擊殺了一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的高級將領。

在西岸,以軍和猶太定居者與當地巴勒斯坦人的衝突幾乎無日無之,聯合國數字顯示10月7日至12月30日,西岸一共有307名巴勒斯坦人被殺,而2023年也是聯合國2005年開始記錄以來死亡數字最高的一年。對於以色列方面的胡作非為,一直主張由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重返加沙的美國拜登(Joe Biden)當局12月初也不得不實施對破壞西岸和平人士的簽證禁令以示不滿。

上述七個被以色列視為威脅的場域,其實都算得上是伊朗「反抗軸心」的一部份,除了西岸自治政府有效管治的地區之外,其他全都充滿着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針對伊朗,一個被認為獲得以色列政府支持的黑客組織12月中就一度對伊朗發動網絡攻擊,使該國高達七成的加油站運作受阻。

加沙戰況地圖:圖中藍色部份為以軍清掃行動的區域,可見加沙北部已大體被攻下。近日以色列開始從此撤走部份後備役軍隊,但這並不影響以軍在中部和南部的持續高烈度軍事行動。(ISW)

以色列得寸進尺的底氣

在加沙戰爭持續近三個月、死亡人數衝破2.2萬之際,區內穆斯林國家對以色列的回應明顯是乏力的。埃及正面臨經濟危機,只求不必接收難民;土耳其則是以「嘴炮」式的政治操作為主,只為了為自己奪取穆斯林世界的政治分數;沙特至今未有明確行動;阿聯酋等近年同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也沒有要跟以色列斷交。

至於伊朗,由2022年反頭巾示威引發的政治不滿依然潛伏;最高精神領袖年事已高,有換屆的政治風險;國內通脹高企,三成人活在每日7美元的貧窮線下,人民對於革命衛隊等精英階層倍感不滿;氣候變化造成旱災,加重民生壓力。唯一的亮點在於外交,伊朗2023年3月跟沙特正式復交,又透過幕後對話和美國修好,換得美方多次發放被制裁扣留在國外的伊朗資金,並緩減對伊石油制裁的執行,讓其石油出口至今已幾乎回復到2019年美國重新實施制裁之前的水平。

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單位:每日千桶)。(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

從伊朗近三個月的行動來看,德黑蘭也不想加沙戰爭擴散開去。與伊朗相關的唯一升級衝突風險,只出自不斷攻擊紅海商船的也門胡塞武裝組織(Houthis)。

以色列的國家安全建制,似乎就是看準了這種區內形勢,因而不斷升級行動試探周邊勢力的反應和可以容忍的程度。正如其在加沙不計平民死傷、不顧國際孤立也要「消滅哈馬斯」一般,以色列部份政府中人正試圖利用這場戰爭,盡最大努力克服其周邊的威脅。在敘利亞擊殺伊朗革命衛隊高層、在黎巴嫩擊殺哈馬斯領袖,就是這種步步進逼策略的展現。

踏入2024年,美國決定將駐紮地中海的福特號航母戰鬥機召回國。人們可能會認為這是局勢漸穩的訊號,但從以色列在敘利亞、黎巴嫩的持續挑釁來看,美方更為擔心的可能是福特號在東地中海的存在可能會被解讀為對以色列「主動引戰」的支持,使美國在國際社會上更為孤立,甚至被迫介入以色列和周邊國家的衝突。

在加沙戰爭之初,不少反對以色列進軍加沙的人都擔心加沙巴勒斯坦人的高量死亡會激發區內國家介入,讓戰事擴大升級。然而,今日加沙已達至每100人就有1人被以軍殺死的境地,區內國家也依舊袖手旁觀。難怪以色列會步步進逼、得寸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