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杨华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展开266个同名词条
杨华,湖北钟祥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武汉大学国学院、简帛研究中心、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国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论丛》杂志副主编。武汉市政协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委员(2012年) [5],武汉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学习专门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礼学和经学、楚地出土简帛和楚文化史方面的研究。主持“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通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简帛所见楚地丧祭礼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中国古代丧祭礼制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课题)、 “《仪礼集释》校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委托项目)、“民间日用类书与中国古代礼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
主要论著有《先秦礼乐文化》、《新出简帛与礼制研究》、《古礼新研》、《古礼再研》、《楚国礼仪制度研究》等专著,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Religions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1]
中文名
杨华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7年4月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职    业
教师
主要成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18年)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0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
主要成就
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史学会理事
湖北省国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武汉市政协第十二、十三届委员(2012年至今)展开
出生地
湖北钟祥
代表作品
《先秦礼乐文化》、《新出简帛与礼制研究》、《古礼新研》、《古礼再研》
性    别
职    称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二级教授
职    务
博士生导师
学位/学历
博士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教育背景
1983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94年7月毕业,在该校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中国古代史)和博士(先秦史)学位。
工作经历
1.1994年8月—现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原历史系)工作,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及博士生导师。
2.1999年7月—2000年6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3.2009年7月—8月、2016年9—10月,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
4.2007年9月—201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
5.2013年1月—2015年12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
6.2006年11月—2017年5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
7.2017年5月—现在,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研究领域

播报
编辑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礼学和经学、楚地出土简帛和楚文化史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聚焦于中国礼文化通史的研究,致力于利用出土的简帛资料研究中国古代礼制问题,特别注重经学与史学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互证的研究方法。

出版图书

播报
编辑
  • 作者名称 杨华
    作品时间2005-1-1
    《中国文化史》是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天瑜,杨华,任放。

科研活动

播报
编辑
1.代表性著作
(1)《先秦礼乐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新出简帛与礼制研究》,台湾古籍出版公司,2007年。
(3)《古礼新研》,商务印书馆,2012年。
(4)《古礼再研》,商务印书馆,2021年。
(5)《中国文化史》(合著,2/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07、2019年(修订第二版), “十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6)《楚国礼仪制度研究》(主撰),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2017年(《荆楚文库》修订版);台湾昌明文化有限公司,2017年。
(7)《中国礼学研究概览》(主撰),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
2.其他著作
(1)《中国文化发展轨迹》(合著,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先秦财政史》(《中国财政通史》第一卷,合著,1/2),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4)《中国文化史经典精读》(合著,1/2),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5)《20世纪思想家论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6)《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1/2),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7)《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记录》(合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8)《中华传统美德读本》(合编,1/2),武汉出版社,2014年。
(9)《湖北通史·秦汉卷》(合著,1/2),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10)《仪礼集释》(合作整理,1/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11)《长江文明研究》(主编),长江出版社,2020年。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集》(主编),人民出版社,2021年。
(13)《经国序民: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合编,1/2),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
3.代表性论文(共120余篇)
(1)《秦汉帝国的神权统一:出土简帛与<封禅书><郊祀志>的对比考察》,《历史研究》201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12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4期。
(2)《论〈开元礼〉对郑玄和王肃礼学的择从》,《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3年第4期。
(3)《先秦血祭礼仪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3期。
(4)《孟子与齐燕战争:兼论〈孟子〉相关篇章的文本编年》,《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
(5)Water Spirits of the Yangzi River and Imperial Power in Traditional China,Religions 2022, 13(5), 387。 [2]
(6)《唯物史观与中国古礼研究——20世纪礼学研究方法论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6]
(7)Hatred and Revenge in Ancient China During the Qin and Han (221 B.C.-220 A.D.):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Ritual and Law(《秦汉时期的怨恨与复仇:儒法冲突与情感表达》),Emotions Across Cultures:Ancient China and Greece (《跨文化情感:古代中国与希腊》),Edited by David Konstan,De Gruyter 出版社,2022年6月。 [3]
(8)《襚·赗·遣——简牍所见楚地助丧礼仪研究》,《学术月刊》2003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4年第1期。
(9)《“五祀”祭祷与楚汉文化的继承》,《江汉论坛》2004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5年第1期。
(10)《The Chen Zhang Fanghu》(与Mattos, Gilbert L合作),Orientations 32卷第2期,2001年2月。
(11)《战国秦汉时期的里社与私社》,《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6年第4期。
(12)《出土简牍所见“祭祀”与“祷祠”》,《四川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18年第4期。
(13)《中国古代的家礼撰作及其当代价值》,《湖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4期。
(14)《楚地丧祭礼制研究:以出土简帛为中心的讨论》,《文史哲》2010年第6期。
(15)《中国何以成为“礼仪之邦”》,《江汉论坛》2020年第1期。
(16)《“礼崩乐坏”新论:兼论中华礼乐传统的连续性》,《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1期。
(17)《<酬世锦囊>与民间日用礼书》,《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年第4期。
(18)《理雅各<礼记>翻译的局限:兼论经典外译问题》,《国际汉学》2020年第2期。
(19)《礼仪制度与亚洲文明对话》,《光明日报》2020年3月21日。
(20)《中国古代都邑建造之巫祝仪式》(韩文),韩国木简学会编《木简与文字》第20号,2018年。
(21)《中国古墓为何随葬书籍》,《岭南学报》(Lingn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复刊第十辑《出土文献:语言、古史与思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22)《〈尚书·牧誓〉篇新考》,《史学月刊》1996年第5期。
(23)《踊辟礼综考》,《人文论丛》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24)《先秦衅礼研究》,《江汉论坛》2003年第1期。
(25)《出土日书与楚地的疾病占卜》,《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6)《楚礼庙制研究》,《楚文化论集》第六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27)《新蔡简所见祭祷礼仪二则》,《楚地简帛思想研究》第二辑,湖北育出版社,2005年。
(28)《楚简中的诸“司”及其经学意义》,《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第1期(春之卷)。
(29)《“谅阴不言”与君权更替》,《中国社会史评论》第六卷(2005年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30)《新蔡楚简祭祷礼仪杂疏(四则)》,《简帛》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31)《楚地水神研究》,《江汉论坛》2007年第8期。
(32)《新蔡祭祷简中的两个问题》,《简帛》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3)《<序宁祷券>集释》,丁四新主编《楚地简帛思想研究》第三辑,湖北育出版社,2007年。
(34)《经学史研究的复兴》,载冯天瑜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35)《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6)《楚简中的“上下”与“内外”——兼论楚人祭礼中的神灵分类问题》,《简帛》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37)《上博简<武王践阼>集释》,《儒家文化研究》第三辑,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
(38)《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第25-28号简补说》,《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
(39)《楚地山神研究》,《史林》2010年第5期。
(40)《<天子建州>礼疏》,《学鉴》第三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编《2007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论文集》,2011年。
(41)《中国文化史分期问题再思考》,载《中国文化史探究集——冯天瑜先生七十寿辰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42)《楚礼研究刍议》,《学鉴》第五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
(43)《叶家山墓地所见西周早期丧葬礼制四则》,《江汉考古》2013年第4期。
(44)《楚简札记三则》,载罗运环主编《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45)《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几个特点》,《武汉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43)《楚人“夜祷”补说》,《简帛》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46)《包山简155号所见楚国丧葬制度》,《简帛研究》2015年秋冬卷。
(47)《汉唐如何惩处“不孝”》,《光明日报》2016年3月7日。
(48)《庆氏礼学述论》,《人文论丛》2017年第1期。
(49)《“大行”与“行器”:关于上古丧葬礼制的一个新考察》,《湖南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50)《僎的“复古”与乡饮酒礼流变》,《中国经学》2018年第1期(总第22期)。
(51)《礼、法合一与中国的法律传统:以秦汉法律简牍文书为切入点的讨论》,沈岿、彭林、丁鼎主编《传统礼治与当代软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52)《朱熹与宋代的乡饮酒礼变革:兼论礼典设计对地方官僚政治的回应》,《武汉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53)《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祭祖与孝道》,澎湃新闻(2022-03-31 09:50)。 [4]
论文共计120余篇,详细目录见其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hua2006)。
4.主持课题
(1)“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通史研究”(18ZDA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8-2022年,在研。
(2)“近50年出土简帛与中国古代礼制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批号:101151932,2001-2003年。
(3)“出土简帛与中国古代礼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批号:05JJD770015,2006-2015年。
(4)《仪礼集释》校点(“儒藏”礼部子课题),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委托项目,批号:10JFRZY034,2010-2013年。
(5)“中国古代丧祭礼制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项目,批号:NCET-07-0642,2007- 2012年。
(6) “简帛所见楚地丧祭礼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批号:09BZS006,2009-2014年。
(7)“楚国礼仪制度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课题,批号:2011LW001,2011-2012年。
(8)“关于新形势下大中小学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委托项目,批号:13JF010,2013-2013年。
(9)“民间日用类书与中国古代礼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批号:15JJDZONGHE018,2015-2018年。
(10)“长江文明研究”,武汉市政协委托项目,2016-2018年。
(11)“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基本情况梳理”,中宣部法规研究室委托项目,2021年。
(12)“新编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先秦至隋唐五代卷)”,中国历史研究院委托项目,2021年,在研。
5.科研获奖
(1)《中国文化史》(第2版),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高等教育类),排名2/3,2021年9月。 [7]
(2)《秦汉帝国的神权统一:出土简帛与<封禅书><郊祀志>的对比考察》(论文),湖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
(3)《楚国礼仪制度研究》(著作),湖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集体,作为“世纪楚学”丛书之一),2015年。
(4)《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释讲》第三讲《文化之源》,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集体,沈壮海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2014年。
(5)《先秦财政史》,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集体,《中国财政通史》从书之一),2017年。
(6)武汉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优秀教学一等奖,1999年。

教学活动

播报
编辑
1、硕博士研究生课程:中国古代礼制研究、中国文化史精典导读、“三礼”文献会读、中国史研究前沿(主持)。
2、本科生课程:中国文化史、中国通史(先秦秦汉部分)、《史记》导读。
3、硕博士招生:招收中国专门史(中国文化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中国古代礼制研究、先秦秦汉文化史、经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4、博士后:开展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礼学方面的博士后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