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工作讓人待了就不想走?6個最新國際指標定義好工作 - 人才永續@天下學習
Cheers 首頁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好工作應該有哪些面向,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提出了六個指標,可以供上班族或企業檢視參考。

你的工作是否是「好工作」?在全球政治、經濟高度變動下,所謂好工作的定義也在改變。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早在1999年提出的「尊嚴勞動」(decent work,也有翻譯「合宜勞動」)概念,一份好工作不只是就業機會,還應該提供社會安全保護、推動勞動權益、促進社會對話等不同面向。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2030永續發展目標」時,也將「尊嚴勞動和經濟成長」列為17個目標中的第8個,強調政府、企業、勞工之間的協作,希望每個人都擁有一份好工作。

好工作需要的架構

到了2022年,面對AI、氣候變遷、後疫情時代等種種挑戰,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延續尊嚴勞動的精神,提出了「好工作框架」,希望引導企業、政府乃至社會各界的努力方向。這個框架涵蓋6個面向,包含:

1. 公平的報酬:除了提供足夠的工資、保險、退休金、福利之外,WEF更鼓勵國家和企業讓勞工透過集體協商來確保自己的薪資水準,甚至讓勞工直接成為公司的股東或董事。

2. 負責任的科技應用: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下各種新科技7應用,公司應該採取「以勞工為中心」的原則,確保勞工在面對新科技時能獲得足夠的支持,學習在工作中有效運用新科技。此外,隨著越來越多企業蒐集員工數據,也要注意員工的隱私權益。

3. 彈性措施和社會保障:很多時候,各種彈性措施(如遠端工作、彈性調整工時)和保障福利(如工傷、育兒等)並非所有員工能夠受惠,公司應該設法確保公平性,尤其是非全職員工更經常被排除在外。

4. 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除了傳統的職場安全防護之外,公司要注意提升員工心理安全感,提供員工有意義感和尊嚴感的工作內容,並應設定合理的工時。

5. 多元、平等、共融:企業的員工組成應該要反映所在地的市場人口結構,不該在性別、種族、性傾向、年齡、身心障礙等方面失衡,而公司的管理團隊則該反映公司內部的員工結構。

6. 提升就業競爭力,建立學習文化:在科技變化快速的年代,公司需持續提升勞工的就業競爭力,特別是訓練勞工「與科技工具協作」的各種能力,包含提升既有技能(upskilling)和學習新技能(reskilling),並透過各種獎金、給假等激勵方式建構學習文化。

延伸閱讀

  1. 1 零工經濟來了!
  2. 2 決定升遷最常見的「管理偏誤」,麥肯錫:女性得先證明自己,男性卻不用
  3. 3 【實作練習】秒懂Web3 ! 數位商機洞察課 - 區塊鏈、元宇宙、NFT
  4. 4 情境管理:主管必學,驅動組織當責的13堂攻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