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相爺、太師的不同 | 台灣百科全書 | Fandom
台灣百科全書
Advertisement

最近迷上八點檔的劉伯溫,裡面有這些稱呼的角色

請問國師、相爺、太師的不同,他們是負責什麼職務丫? 相當於現代官員的什麼職務呢?


【太師】指兩種官職,官職從一品.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后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後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並未給太子講過課。

 太師 注音一式 ㄊㄞˋ ㄕ 注音二式 t i sh 通用拼音 t i shih 職官名。三公之最尊者。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於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於太師﹑少師。」三國演義˙第八回:「本欲留將軍止宿,恐太師見疑。」 古代樂官之長。掌管樂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於是就太師以正雅頌,因魯史以修春秋。」

李善長是朱元璋的老師,所以民進黨解釋李鴻禧之於陳水扁一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師」是中國歷代封建帝王對於佛教徒中一些學德兼備的高僧所給予的稱號。依宋志磐《佛祖統紀》卷四十三述國師稱號的由來說:「自古人君重沙門之德者,必尊其位,異其稱,曰僧錄、僧統、法師、國師。入對不稱臣,登殿賜高座, 如是為得其宜。」所以後來才有些學德兼備的高僧,常被當時帝王尊為國師。 但我國國師名稱原非專封高僧,如王莽封劉歆為國師,以為太子之師;另或為太師、國子祭酒之異稱。  【國師】 解釋: 1. 國家的軍隊。左傳˙襄公十八年:子殿國師,齊之辱也。


2. 一國的師表。後漢書˙卷二十七˙趙典傳:公卿復表典篤學博聞,宜備國師。


3. 王莽時設立的官名。漢書˙卷九十九˙王莽傳中:少阿、羲和、京兆尹紅休侯劉歆為國師,嘉新公。


4. 六朝時稱國子監祭酒為國師。梁書˙卷四十一˙王承傳:三世為國師,前代未之有也,當世以為榮。


5. 古代帝王對學德兼備的高僧所給予的尊稱。景德傳燈錄˙卷五˙西京光宅寺慧忠禪師:時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與國師試驗,三藏纔見師,便禮拜立於右邊。


國師有兩種解釋,一個是一國的師表,那就相當於太師;另一個就是高僧會是會堪輿之術或易經ˋ術數的人,混元大師自稱是國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丞相 注音一式 ㄔㄥˊ ㄒ|ㄤˋ 注音二式 ch ng shi ng 通用拼音 ch ng si ng 職官名。秦漢以後輔佐天子的最高行政官員。多由一人擔任,有時亦由二人或多人共同掌政。歷代時設時廢,或改易其名,明洪武十三年後不復設置。

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員,當時也是稱為內閣,相當於現在的行政院,丞相相當於行政院長. 參考資料 知識家+國語字典+網路

   2006-12-18 00:56:17 補充
   現在是民主時代,而太師ˋ國師ˋ丞相的官職是屬於帝制時代的官名,並不能完全等同.

相關詞:

   聞太師,
   龐太師,
   楊府太師,
   宇文太師,
   太師府,
   太師聞仲,
   太師是,
   太師小魚,
   太師少師,
   太師穴
   太師,
   國師,
   amp,
   京兆尹紅休,
   太子太師,
   王莽,
   ldquo,
   劉歆,
   太傅,
   劉伯溫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