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近代作家)_百度百科

李健吾

近代作家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李健吾(1906年8月17日-1982年11月24日),笔名刘西渭。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从小喜欢戏剧和文学。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外文系。1931年赴法国巴黎现代语言专修学校学习,1933年回国。历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教授,北大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著有长篇小说《心病》等。译有莫里哀、托尔斯泰、高尔基、屠格涅夫、福楼拜、司汤达巴尔扎克等名家的作品,并有研究专著问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中文名
李健吾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籍    贯
山西运城
出生日期
1906年8月17日
逝世日期
1982年11月24日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
《草莽》《这不过是春天》《青春》《山东好》《金小玉》
父    亲
李岐山 [2]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李健吾
李健吾,中国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父李岐山参加辛亥革命,1919年被北洋军阀暗害。李健吾自幼随母漂泊异乡。10岁起在北京求学。1921年入国立北师大附中,翌年与同学蹇先艾、朱大柟等组织文学团体曦社,创办文学刊物《国风日报》副刊《爝火》,开始发表小说、剧本。
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在中文系,后转入西洋文学系。同年由王统照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1931年赴法国留学研究福楼拜等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1933年回国,在中华教育基金会编辑委员会任职。1935年任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从事进步戏剧运动,是上海剧艺社以及苦干剧团的中坚。抗战胜利后,应郑振铎之约,与郑振铎合编《文艺复兴》杂志,并参与筹建上海实验戏剧学校(后改名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任戏剧文学系主任。
1954年起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还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市政协委员。

戏剧创作

播报
编辑

人物概况

李健吾传
李健吾自幼酷爱戏剧,学生时期即参加话剧演出,曾任清华大学清华戏剧社社长。1923年开始发表剧本《出走之前》,先后共创作、改编近50部剧作。他的剧本贯串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爱国、民主思想,注意反映劳苦大众生活感情,情节紧凑,布局严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被称为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剧作家。

创作经历

20年代有9部剧本问世,多数是独幕剧,反映城市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主人翁是工人、士兵、仆人。命运的焦点常集中在女性身上。《翠子的将来》(1926)、《母亲的梦》(又名《赌与战争》,1927)是这阶段有代表性的剧作。
30年代是李健吾思想活跃、勤于艺术探索的时期,剧本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其中有充满对国家命运忧虑、大声疾呼抗日的《信号》(原名《火线之外》,1932)、《老王和他的同志们》(原名《火线之内》,1932);有反映革命斗争,歌颂革命者,揭露封建军阀,寄希望於共产党的《这不过是春天》(1934),《十三年》(原名《一个没有登记的同志》,1937);有以沉郁的笔触,通过惊世骇俗的故事,反映农村生活及人性善良与邪恶斗争,带有浪漫主义特征和法国戏剧影响的反映农村生活的《村长之家》(1933),《梁允达》(1934),还有锋芒对准新、旧道学家,批判并存于中国的封建道德、资本主义文化的两部喜剧《以身作则》(1936)、《新学究》(1937)。在这些作品中,多数是多幕剧
40年代是李健吾剧作的黄金时期,以改编中外名著为多。这主要由于沦陷后的上海言路堵塞,创作殊艰,除《黄花》(1941)、《贩马记》(原名《草莽》上部,1942)、《青春》(1944)外,其余10多部都是改编剧本,较著名的有《秋》(1942)、《金小玉》(1944)、《王德明》《阿史那》(以上1945)等。
1937年后的孤岛文学盛名一时,而其中孤岛文学的戏剧运动也是最为活跃的,其中优秀剧作的代表就有李健吾的《草莽》。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李健吾
李健吾的改编剧本,只取原作基本构思,而将背景、情节、人物加以改造,使之彻底中国化,演出中甚得好评。40年代后期起,李健吾主要精力投入教学、研究、翻译上,偶有创作。1976年后,有《一九七六年》(1977)、《吕雉》(1979)等剧本问世,宣泄了他对十年动乱的愤懑,对新时期的赞颂。
李健吾的剧本贯穿著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爱国、民主思想,著意刻画不同阶级的人性,有布局严谨、情节紧凑、语言流畅、人物性格鲜明的特色,被称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剧作家。其中《这不过是春天》(1934)以北伐战争为背景,反映革命者深入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进行斗争的事迹,有较大影响。李健吾的喜剧以刻画生动的喜剧性格见长,格调清新,风趣幽默,尖锐泼辣,而不失真实,舒展自如而不矫揉造作,颇多上乘之作。如《青春》(1944)即以反封建的主旨、生动的性格塑造、强烈的喜剧效果赢得好评。

写作特点

播报
编辑
(1)时代性不强,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有自己特殊的风格。
(2)重人性分析,重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揭示,重艺术技巧和形式的探索。
(3)对话俏皮利落,结构严密紧凑,趣味性较强。

文学创作

播报
编辑

小说

李健吾作品
李健吾的小说取材於父辈革命斗争及城市劳动者生活,主要作品有中篇《西山之云》(1928)、长篇《心病》(1931)以及结集成《使命》(1938)、《坛子》(1931)的短篇。早期写过的小说,短篇《终条山的传说》曾被鲁迅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鲁迅评他的短篇《终条山的传说》 "是绚烂了,虽在十年后的今日,还可以看见那藏在用口碑织就的华服裏面的身体和灵魂"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可见李健吾小说特色之一斑。

评论

自30年代中期起,李健吾以刘西渭的笔名发表文学评论和戏剧评论,文学评论有咀华集和《咀华二集》等;戏剧评论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编出版的有《戏剧新天》《李健吾戏剧评论选》。他的评论不以判断作品优劣为己任,而是铸进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发现,旁徵博引,展开联想,时有独到的见解。

散文

李健吾作品
李健吾还写了不少散文,有散文集《意大利游简》《希伯先生》(1942)、《切梦刀》(1946),散文《雨中登泰山》于1961年发表。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李健吾一生写过大量戏剧评论,如《雷雨》《论“上海屋檐下”》《清明前后》《读“茶馆”》等。他对剧作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艺术上常有独到见解。他的评论分别收入《咀华集》和《咀华二集》。

翻译著作

播报
编辑
李健吾作品
李健吾是中国最早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从1925年就发表译作,以小说、剧本为多,间有理论。小说有《司汤达尔小说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等,剧本有《爱与死的搏斗》和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人的戏剧集及以及巴尔扎克司汤达缪塞等人的作品和论著。其中莫里哀喜剧27部,是国内最完整的译本及高尔基戏剧集7 册,《契诃夫独幕剧》1册,《托尔斯泰戏剧集》7册,《屠格涅夫戏剧集》 4册。他的译文讲究诚和信,文笔流畅,通晓易懂,雅俗共赏。
作为法国文学研究工作者,他著有《福楼拜评传》(1935)、《司汤达研究》(1950)、《莫里哀的喜剧》(1955)等专著与专论。

代表作品

播报
编辑
《这不过是春天》
《这不过是春天》是李健吾的成名作。剧本以北伐为背景,写革命者冯允平受命由武汉潜入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住进了警察局长的家裏。他是厅长夫人往日的情人,又正是厅长奉命捉拿的革命党。冯允平的到来引起厅长夫人的万千思绪。当她瞭解了冯允平的身份和处境后,强忍住感情,买通捉拿他的密探,掩护他安全离开北京。剧本的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一个徘徊在黑暗与光明之间、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这是一个有时代内容的形象,也反映出作者对方生未死的中国社会的认识。剧本曾遭北平市警察局禁演。1935年由旅日同学会首演于日本。
《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是3幕喜剧。写前清遗老徐举人,以倒背四书、家教森严自得,整日以“男女有别”为大防,把一双儿女禁锢家中。女儿偶然偷出家门即被一无赖营长看中,营长买通下人以看病为名进入徐宅与徐女相会,败露被逐。结果这个营长正是他为女儿指腹为婚的多年音讯杳然的未婚夫。他自己虽高唱"男女有别……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却为女仆倾倒,不能自持,闹了许多笑话,道貌尽失。这部喜剧不仅讽刺了徐举人,对当时官场军队勾结一气,抢男霸女,贩毒肥私等丑恶现象也进行了辛辣的揭露。此剧由国立剧专于1940年首演于四川江安,导演张骏祥
《金小玉》
李健吾
《金小玉》又名《不夜天》,根据法国剧作家萨杜的《托斯卡》改编。李健吾只取原作构思,背景、人物、情节均作了很大改动。剧本写革命者莫同从北平监狱逃出后,由青年考古学家范永立安排,避於南城旧宅。警备司令王士琦发觉莫同与范永立有涉,遂设阴谋,激起范所爱名伶金小玉妒意,用她作眼线,包围旧宅。王士琦当金面严刑拷打范永立,范终不屈;金为救范供出莫同,但莫同已自尽。王士琦杀范,并图霸占金,金小玉血刃王士琦后自杀。剧本结构严谨,情节紧凑,4幕戏集中在一夜之间,环环相扣,惊险跌宕。《金小玉》由苦干剧团於1944年首演于上海,导演黄佐临,丹尼饰金小玉,石挥饰王士琦。
《青春》
《青春》写辛亥革命前夜,华北某农村田寡妇的独子田喜儿,与村长的女儿杨香草相爱。杨村长以门户不当、男女私情有伤风化反对。田喜儿约香草私奔未成,杨村长将18岁的女儿嫁给了邻村罗举人11岁的儿子。一年后,罗举人携子、媳串亲;田喜儿与香草偶遇於村头,痛叙离情和相思之苦。罗举人见状怒极,休了香草;杨村长则逼女儿自裁。正无可收拾,田寡妇无视杨村长要去县裏告状的恐吓,带著香草和田喜儿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这是一部洋溢著青春朝气、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性格喜剧,是李健吾继《以身作则》以后又一部以反封建为主旨的喜剧作品。苦干剧团1944年演出,获得成功。

出版图书

播报
编辑
  • 作者名称 李健吾
    作品时间2003-08
    《李健吾散文选集》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13-6-21的一部图书,作者是李健吾
  • 作者名称 李健吾
    作品时间1982-9
    《李健吾戏剧评论选》来自李健吾的一部作品
  • 作者名称 李健吾
    《意大利游简》是李健吾编写的民国旧书。在民国37年4月再版 原书总计99页。
  • 作者名称 李健吾
    话剧剧本。李健吾作于1934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京警察厅厅长奉命捉拿从南方来的革命者,而革命者却是厅长夫人的老友,正住在厅长家里。此事为密探侦知,厅长夫人买通密探,放走了革命者。
  • 作者名称 李健吾
    《咀华二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李健吾。
  • 作者名称 李健吾
    《咀华集》是1984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作者名称 李健吾
    作品时间2007-6-1
    《福楼拜评传》是2007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健吾。这本书主要讲了法国文豪福楼拜的艺术追求及其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

著作书目

播报
编辑

创作书目

《西山之云》(短篇小说集)1928,北新
一个兵和他的老婆》(中篇小说)1929,歧山书店
无名的牺牲》(短篇小说集)与李卓吾合集,1930,歧山书店
《坛子》(短篇小说集)1931,开明
《心病》(长篇小说)1933,开明
梁允达》(话剧集)1934,生活
福楼拜评传》1935,商务;1980,湖南人民
《母亲的梦》(话剧集)1939,文生
《意大利游简》(散文集)1936,开明
《以身作则》(话剧)1936,文生
《咀华集》(评论)1936,文生
《这不过是春天》(话剧集)1937,商务
新学究》(话剧)1937,文生
《希伯先生》(散文集)1939,文生
《十三年》(独幕剧)1939,生活
《使命》(短篇小说集)1940,文生
《咀华二集》(评论)1942,文生
《信号》(话剧)1942,文生
《健吾戏剧集》(第2集)1942,文生
《黄花》(话剧)1944,文生
《草莽》(话剧)1945,文生;后改名《贩马记》,1981,宁夏人民
《切梦刀》(散文集)1948,文生
《青春》(话剧)1948,文生
《山东好》(报告文学集)1951,平明
《原只是-个货色》(相声集)1951,平明
雨中登泰山》(散文特写)1963,人文
《戏剧新天》(评论集)1980,上海文艺
李健吾独幕剧集》1981,宁夏人民
《李健吾戏剧评论选》1982,戏剧
李健吾剧作选》1982,戏剧
李健吾文学评论选》1983,宁夏人民
李健吾创作评论选》1984,人文
李健吾散文选》1986,宁夏人民
《撒谎世家》(话剧)据美国W.C.Fitch的《真话》改编,3939,文生
《花信风》(话剧)据法国萨尔度的《花信风》改编,1944,世界
《喜相逢》(话剧)据法国萨尔度的《喜相逢》改编,1944,世界
《风流债》(话剧)据法国萨尔度的《风流债》改编,1944,世界
《不夜天》(话剧,又名《金小玉》)据法国萨尔度的《La Tosga》改编,1945,重庆美学出版社
《秋》(话剧)据巴金的《秋》改编,1946,文生
《云彩霞》(话剧)据法国司克芮布的《 Adrienne Leconvreur》改编。1947,上海寰星图书杂志社

翻译书目

《迷药》(小说)法国司汤达著,1935,生活
《箱中人--西班牙故事》(小说)法国司汤达著,1935,生活
《圣福朗旦斯考教堂》(小说)法国司汤达著,1935,生活
《法妮娜.法尼尼》(小说)法国司汤达著,1935,生活
《福楼拜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司汤达小说集》1939,生活
《贾司陶的女住持》(小说)法国司汤达著,1936,生活
《爱与死的搏斗》(话剧)法国罗曼.罗兰著,1939.文生
包法利夫人》(长篇小说)法国福楼拜著,1948,文生;1958,人文
《情感教育》(长篇小说)法国福楼拜著,1980,上海译文
《圣安东的诱惑》(长篇小说)法国福楼拜著,1937,生活
契河夫独幕剧集》1948,文生
可笑的女才子》(独幕话剧)法国莫里哀著,1949,开明
屈打成医》(话剧)法国莫里哀著,1949,开明
《党.璜》(话剧)法国莫里哀著,1949,开明
《吝啬鬼》(话剧)法国莫里哀著,1949,开明
《乔治.党丹》(又名《受气丈夫》)法国莫里哀著,1949,开明
李健吾译著
《德.浦叟雅克先生》(话剧)法国莫里哀著,1949,开明
《向贵人看齐》(话剧)法国莫里衰著,1949,开明
《没病找病》(话剧)法国莫里哀著,1949,开明
《三故事》(短篇小说集)法国福楼拜著,1949,文生
《底层》(话剧)苏联高尔基著,1949,上海出版公司
《仇敌》(话剧)苏联高尔基著,1949,上海出版公司
《怪人》(话剧)苏联高尔基著,1949,上海出版公司
《野蛮人》(话剧)苏联高尔基著,1949,上海出版公司
《瓦莎.谢列日诺娃》(话剧,又名《母亲》)苏联高尔基著,1949,上海出版公司
《日考夫一家人》(话剧)苏联高尔基著,1949,上海出版公司
《叶高尔.布雷乔夫和他们》(话剧)苏联高尔基著,1949,上海出版公司
《头一个造酒的》(话剧)俄国托尔斯泰著,1950,平明
文明的果实》(话剧)俄国托尔斯泰著,1950,平明
《光在黑暗裏头发亮》(话剧)俄国托尔斯泰著,1950,平明
《司汤达研究》(论文)法国巴尔扎克著,1950,平明
《浦罗米修斯被绑》(歌剧)希腊艾斯基勒斯著,1951,平明
《落魄》(话剧)俄国屠格涅夫著,1951,平明
《宝剑》(诗剧)法国维克多.雨果著,1952,平明
《贵族长的午宴》(话剧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52,平明
《单身汉》(话剧)俄国屠格涅夫著,1954,平明
巴尔扎克论文艺》1958,新文艺
《莫里哀喜剧六种》1963,上海文艺
意大利遗事》法国司汤达著,1982,上海译文
《莫里哀喜剧》(第1-4集)1982-1984,湖南人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