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_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目录
正在收听 :
羲和中国古代的太阳神 83万 57"
羲和
[xī hé]

羲和,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与制定时历的女神,中国最早的天文学家和历法制定者。[1][2][14]

羲和的原始形态来源于远古神话,在时代的更迭中她由最初的“日母”演变成“日御”,在后来的不断演化发展中,羲和又作为太阳神话、天文史官的代表人物,明确地承担了文化的功能载体,并集中在古诗词文化环境中的运用上。

中国部分学者认为:羲和、常仪是同为一人,“羲和、常羲,亦同一人名,同一故事之变也”。[3][4]因此,羲和也是一位日月女神。

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名称取义“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象征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14]

  • 别名
    常羲、常仪
  • 所处时代
    上古时代
  • 民族族群
  • 主要成就
    羲和浴日、制定时历
  • 本名
    羲和
  • 神话体系
    中国古代神话
  • 身份
    日月神、日母、日御、时历神
  • 丈夫
  • 国籍
  • 所属类别
    先秦神话

神话原型

关于羲和的原型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译: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天台山,海水从南边流进这座山中。在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个羲和国。这里有个叫羲和的女子,有一天在甘渊中洗澡。羲和这个女子,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于是羲和首先以日母的形象出现于人们的面前。她是人类光明的缔造者,是太阳崇拜中至高无上的神。
在以后的演变中又有了《楚辞·离骚》中的:“吾令羲和弭莭兮,望崦嵫而勿迫。”(译:“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王逸注:“羲和,日御也。言日未出之时,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华乎,”(译:羲和还没御日出行,若木之花为何放光,王逸注解:羲和,是为太阳驾车的神。)又演变成了御日的神,并开始第一次应用于诗歌创作。至汉代由于《前汉纪·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十八》:丞相又奏言古有羲和之官。以承四时之节。以敬授民事。(译:丞相又上奏说古代有羲和的官员。以承接四季的节日。以慎重任命百姓的事务。)(出自《前汉纪》)又发展为一种官职,不难看出羲和这一文化现象对文学、政治的影响之深。再到后来,又在诗歌体系中滋生出了“羲和鞭日”、“羲和敲日”、“羲和练日”、“羲和倚日”等等意象,羲和的原始意象已从神话中逐渐解体并形成不同版本的羲和意象。文人墨客、才人骚子从神话原型提炼其文化因素作为文学创作的载体,于是个人意志改变了羲和的原貌。羲和神话与羲和意象在内容上的关联性,使它在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发挥到了极致,从此羲和开始由神话的荒原向诗歌的百草园过渡,羲和意象开始走向全新境界。
“人类心灵深处有一远古遗留的心理结构,它是通过遗传和文化积淀继承的,各文化成员之间,现代人与原始人之间,这一结构基本相同,故称之为原型。原型是潜意识心理结构。当它浮现到意识里时,总是以某些特定形象象征式地表现出来。故而原型又指表现特定心理的特定形象,这类形象曾用于表现初民原型,故而就是构成神话的基本要素——神话意象。”太阳正是这类形象中特别典型的一个,中国最早太阳神话原型见《山海经·大荒南经》。[5] 从这个意义上看,羲和是十个太阳的母亲,当之无愧的日神
关于羲和的隐含意义,姜亮夫先生在《楚辞今译讲录》中认为羲和之“羲”的本字当是“曦”。姜说是矣,《论衡·是应》正作“曦和”;《玉篇·日部》:“曦,日色也”;《集韵·支韵》:“曦,赫曦,日光”。可见羲(曦)本义是指日色、日光。和字,《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三经》曰:“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郭注:“曲回五种。”所谓和山,就是因其曲回而得名。此亦为可证和为旋转之义。此外根据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理论“盖天说”,可以推知,古人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循环不已,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斗极而旋转的。因此羲和之义,就是“旋转的日光”的意思。
旋转的日光
正在加载 展开全文
正在加载 加载更多
查看更多
打开百度App阅读全文
猜你关注
广告
猜你关注
广告
以上商家均已加入百度信誉V保障计划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说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神话原型
  3. 神职演变
  4. 典籍记载
  5. 轶事典故
  6. 羲和浴日
  7. 羲和伴日
  8. 相关争议
  9. 身份性别
  10. 二位一体
  11. 部落遗迹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参考资料详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