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花(五福花科荚蒾属植物)_百度百科

琼花

[qióng huā]
五福花科荚蒾属植物
展开8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琼花(Viburnum keteleeri Carrière),是五福花科荚蒾属的落叶灌木植物。 [11] [12]聚伞花序仅周围具大型的不孕花,裂片倒卵形或近圆形,顶端常凹缺;可孕花的萼齿卵形;果实红色而后变黑色,椭圆形,核扁,矩圆形至宽椭圆形;花期4月,果熟期9-10月; [13]在《渑水燕谈录》中说“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岁久木大而花繁也。俗目为‘琼花’,不知实何木也。世以为天下无之,惟此一株。” [14]
琼花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南部、长江流域及华南等地可栽培。琼花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气候,喜光,稍耐阴,较耐寒,不耐干旱和积水。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琼花的繁殖方式:播种、压条、扦插、嫁接繁殖。 [15]
琼花的叶、枝、茎、果均可入药,具有通经络、解毒止痒、清热消炎的功效。琼花枝条广展,树冠呈球形,树姿优美,树形潇洒别致,适于风景区、草坪、校园、庭院栽植观赏。琼花的花语:美丽、浪漫、完美的爱情。 [16]
中文名
琼花
拉丁学名
Viburnum keteleeri Carrière [11]
五福花科
绣球荚蒾
分布区域
中国江苏南部、安徽西部、浙江、江西西北部、湖北西部及湖南南部。
命名者及年代
(Carrière) Rehder,1949
变    型
琼花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落叶灌木。聚伞花序仅周围具大型的不孕花,花冠直径3~4.2厘来,裂片例卵形或近圆形,顶端常凹缺;可孕花的萼齿卵形,长约1毫米,花冠白色,辐状,直径7~10毫米,裂片宽卵形,长约2.5毫米,简部长约1.5毫米,雄蕊稍高出花冠,花药近圜形,长约1毫米。果实红色,而后变黑色,椭圆形,长约12.毫米;核扁,矩圆形至宽椭圆形,长10~12毫米,直径6~8毫米,有2条浅背沟和3条浅腹沟。花期4月,果熟期9-10月。 [12] [17]

近种区别

播报
编辑
琼花
枝叶
叶临冬至翌年春季逐渐落尽,纸质,卵形至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
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
花果
聚伞花序仅周围具大型的不孕花,裂片倒卵形或近圆形,顶端常凹缺;可孕花的萼齿卵形;果实红色而后变黑色,椭圆形
大型聚伞花序呈球状,形如绣球,几全由不孕花组成;花冠白色,辐状
图片
琼花 [8]
绣球荚蒾

产地生境

播报
编辑
分布于中国江苏南部、安徽西部、浙江、江西西北部、湖北西部及湖南南部。生于丘陵、山坡林下或灌丛中。庭园亦常有栽培。 [1] [12]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气候,喜光,稍耐阴,较耐寒,不耐干旱和积水。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2]

繁殖方法

播报
编辑

播种

琼花 [9]
播种方法:琼花果实为单果类中的核果,内果皮极坚硬,包于种子之外,种子采收期一般在10月以后,以种子外果皮发黑为成熟标志。种子采收后应沙藏,翌年清明取出,洗去果皮,将种壳(内果皮)剥去,或者磨损部分种壳,或者用0.1%的稀酸溶液浸泡24小时,使种壳软化后再播种,未经处理的种子一般当年很难出苗。播种后覆土1.5厘米左右,如是盆播应经常浇水、松土,使苗尽快出土。 [3]
苗期管理:去壳后的种子一般经1个月左右出苗,幼苗刚出第一对叶子时,应适当遮荫,特别是中午不要让阳光直射幼苗,以免水分蒸腾过快,使幼叶萎蔫。如发现叶片内卷,而傍晚立即复原,说明叶的蒸腾量大于根系的吸收量,是炎热或干旱条件下常有的现象。琼花当年播种出苗的,生长不快。第二年开始明显加快生长,长到10厘米以上时,可根据盆的大小摘去顶芽,促进侧芽迅速生长,为盆栽造型及嫁接做好准备。 [3]

嫁接

琼花实生苗一般要7年至8年方能开花,而若用成年琼花有花芽的枝条嫁接,成活后第一年就能开花。
嫁接方法是:在3月初(芽萌动前),取能开花的母树枝条(通常为树冠中上部的外围枝条),剪下长约5厘米左右的一段为接穗,留顶芽者较理想,一般用高接法。嫁接后置遮荫处。待接穗的芽发出叶片后,再直接放在阳光下。琼花的主干与分枝之间存在着生长相关性,当侧枝高接后,应剪去主干的顶端,以加快接穗的成活与成长,使之早日进入盛花期。 [3]

压条

于春季3-4月进行。选基部近地面处之一二年生枝条,在枝条下部芽的下面作刻伤处理,然后将这一部分埋入土中,其深度约10-20厘米,枝条上端露出地面。待下部生根后,即于生根的下方切离母株而予以分栽。也可于三四月进行高压,六七月即可生根,当年可剪下分栽。 [4]

扦插

一般用硬枝扦插,于秋季或早春进行。嫩枝扦插亦易生根,方法是:在幼龄母树上,取已停止生长,半木质化的新梢, 剪成5厘米左右的插条,于梅雨季节扦插在排水良好的基质上,个月内生根,生根率可高达100%。 [4]

栽培技术

播报
编辑
栽植后应浇足水,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每天要浇水,并向叶片喷水2-3次,以增加空气湿度。开花期间不宜过湿,以防落蕾落花。越冬期要控制浇水。春季天气转暖后出室,放避风向阳处。夏季光照强烈,应将它移置通风的凉爽处,或采取遮阳措施。生长适温为20-25℃,中国北方可在10月份入室入棚越冬,温度保持在5-8℃即可。春季转暖后出室,怕高温,应采取遮阳降温措施。 [5]
盆栽时应于每年秋末换1次培养土。培养土由腐叶土5份、园土3份、堆肥1份、河沙1份混合配制而成。琼花的施肥比较简单,主要掌握好如下两点:一是栽植时应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二是成活后,夏秋季各施1次稀薄饼肥水;生长旺季每月追施1-2次稀薄饼肥水;孕蕾期增施1-2次以磷为主的液肥。盛夏高温不宜施肥,应注意浇水。 [5]

病虫防治

播报
编辑
琼花适应性较强,沙土、粘土,一般土壤等均可栽培,用沙土栽培的苗根系发达。在生长旺季应注意薄肥勤施。如发现叶片发黄,可用1/1000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叶片。琼花叶片皮毛较多,一般不易受到虫害。但下表皮的角化程度较低,有些病菌孢子在萌发时的分泌物能溶解这部分角质层,所以在梅雨季节,通常需喷些波尔多液防治。此外,因琼花角质层的折光性为中等,故暑天不宜直接接受暴晒。 [3]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叶、枝、茎、果均可人药,具有通经络、解毒止痒、清热消炎的功效。 [16]

观赏价值

树姿优美,花形奇特,宛若群蝶起舞,逗人喜爱,秋季累累圆果,红艳夺目,为传统名贵花木。适宜配植于堂前、亭际、墙下和窗外等处。 [2] [15]

植物文化

播报
编辑
琼花为扬州市花 [3]扬州人对琼花情有独钟。原物虽已不在,但扬州人把一种叫聚八仙的花视为琼花,当作市花精心培育呵护,扬州大明寺内则有一株清朝康熙年间种植的琼花,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6]
琼花也是昆山市的市花。以种植琼花闻名的亭林公园成为游人的必游之地。其中最大的一棵琼树已有350年,堪称琼花之最。 [6]
在《渑水燕谈录》中说“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岁久木大而花繁也。俗目为‘琼花’,不知实何木也。世以为天下无之,惟此一株。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