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单以专辑的概念性来说做得比苏打绿好的有哪些?

之前标题忘了打华语乐坛,太招黑了
关注者
18
被浏览
12,689

10 个回答

苏打绿出过这么多张专辑,有的专辑概念性我真心觉得打遍华语乐坛无敌手,但也有的作为粉丝,第一次看到也是一脸懵逼的,比如《不甘寂寞》wwwwwww

《你在烦恼什么》的概念性就跟初中命题作文差不多

我就按《你在烦恼什么》这张专辑作为底线,来回顾一下我心目中比苏打绿做得好的专辑吧,标准如下:兼具视听性与专辑概念性。(为了公平起见,新人吴青峰的专辑就不放了)

1)安溥:炼云原声带 (anpu: Refine, the soundtrack)

炼云,安溥的第一场小巨蛋演出,
主题设下极为罕见的新编全翻唱曲目,
全部挑选华语音乐过去与当代歌者对歌曲和创作者的礼赞。
开卖后两场旋即完售,
也是继改回本名并沉潜三年后,
她以製作人与歌手身份带来的第一个作品,
演出结束后,这场製作打破观众的各种想像,惊艳各界评论,
安溥回到录音室进行现场录音的溷音製作工程,
在夏天后推出了炼云原声带。
精选十四首曲目穿梭当时现场时空,
忠实保留现场却也呈现了梦境般魔幻的声响,
这将是一张不可多得的纪录,与毫无妥协的混音艺术的作品。
小声哔哔哔,安溥的《ZOEA》也超好听的,快去听~
最喜欢里头的《不要不要》

2)陈珊妮:战神卡尔迪亚

「我们需要拥有一段自己的时间, 真正属于自己的梦, 和完全属于自己的孤独感。」 - 陈珊妮
--------------------------------------------------------------------------------------------------
珊妮说~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在1969年的Space Oddity中醒来, 自从手机取代闹钟的那天早晨开始, 卡夫卡巨大昆虫的想像彷彿永远消失了。
保持连线很重要, 就是尽量避免那种与人失去联繫的不安全感吧。想和你在一起, 又不想要靠得太近, 不想直接打电话, 却想得到彼此全部的注意力, 我们正在拿捏一种既适切又不思议的距离。
我们开始量身订做自己的新规则, 加新好友确保那些安慰支持不会间断。我们比起从前更脆弱了一些, 对外界的複杂要求更加难以忍受, 尽量避免解决真正的难题。我们在新的幻想形式裡, 寻找聆听的对象。
以更自恋的方式与世界建立著关系。
我们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 拿起手机照相, 储存了『得到你想要的』和『得到你以为你想要的』之间的差异, 随即在『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下面对尼采点讚。
我们为了行动装置忙个不停, 我们是正在被科技创造中的人类。
在2017年的Space Oddity中醒来, 房间裡独自一人, 想像我的太空我的宇宙, 汤姆上校独特的漂浮姿态, 总是被手机提示音打断。
在侯孝贤咖啡时光裡电车交错的美丽瞬间, 无意识滑著手机等待世界最简单的回信。
我们需要拥有一段自己的时间, 真正属于自己的梦, 和完全属于自己的孤独感。
是的, 我们一直没有勇气告诉自己, 我们需要那点孤独感。

《战神卡尔迪亚》的创作及概念:谈论时代青年网络化的情感。

2017年,陈珊妮无疑为华语流行音乐带来最精致华丽而独特的礼物,献给孤独的互联网时代及不断要求进步的少数派。



3)林俊杰:和自己对话 From M.E. To Myself

走出录音室,在房间、街头等地方录制专辑早已不新奇,这次林俊杰挑战全世界首次使用,假人头录音“Dummy Head”3D录制流行音乐专辑,透过后制还原后,当听众戴上耳机倾听,就会360度全方位感受到人头麦克风听到的声音。例如:录音时林俊杰从人头麦克风的左边走到右边,当你戴上耳机后,就宛如感受到林俊杰从你眼前走过一般,细腻而全面的立体音场,建构出一个又一个的空间,戴上耳机,全面沉浸于这位音乐导演,这次不是用影像,是用音乐让你“声”历其境中。

这是一张必须用耳机聆听的专辑,林俊杰希望透过这样的设计,能让听众沉浸在音乐世界中,透过音乐,一次又一次的跟内心的自己对话。而这不只是一个希望听者和自己对话的过程,在整张专辑创作与制作的过程中,林俊杰更是彻底剖开内心,与心中的自己睽违多年地好好深聊,和自己和好。面对自己之后,林俊杰的音乐世界更加宽广了,在这次的专辑中,他写出了对世界的感动,面对了爱情的遗憾,找回了失去的友情,遇见了音乐的梦想,唱出了情人间的温柔,在完成专辑后,林俊杰也感动的说,这绝对是一趟永难忘怀的音乐旅程。



4)莫文蔚:不散,不见

人们常说:「不见不散」,但对莫文蔚而言,人生是不断的再见,不断的道别再不断的重逢,所以[不散]是看[不见]的。这样的观点,是以独到的见解看待这个世界?还是以坚强的个性面对人生的离合悲欢?每个人的答案或许不同,但肯定都可以囊括在这句话里面:Karen莫文蔚「不散,不见」。

于专辑筹备前期,Karen脑海中浮现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光是物色制作人就花费半年的时间,是否要找曾合作过的制作人来参与?要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制作人来做这张专辑?每人负责多少首歌?这次应该要来点甚么不一样的呢?寻寻觅觅,直到有一天,Karen发现原来制作人最佳人选其实早就在身旁,最后她决定邀请巡回演唱会的打击乐手-荒井壮一郎,来担任她的专辑制作人!从「回蔚」专辑开始,他们的合作就无间断,Karen发现荒井的才华虽深不可测,但需要耐性慢慢发掘,荒井非常努力拓展自己的演奏事业,在多场大型演唱会都看到他的踪迹,而成为Karen专辑制作人,也是荒井的梦想之一,因此二人一拍即合,在巡演期间,他们争取时间商讨整个专辑的概念及方向,结论出来,专辑的概念是两个字-再见。

再见是道别
再见是重遇
再见可以是不用悲伤的
再见可以是义无反顾的
再见是需要勇气
再见是需要割舍
再见过去的自己才能跟全新的自己再见
不散就不见
「不散,不见 Departures」就是莫文蔚这次新专辑概念的灵魂!




5) 杨乃文:Silence

杨乃文最新专辑,在两年内历经许多人的期盼和等待,终于出炉。制作人林炜哲和杨乃文这两年,耗尽心力全在真实的创作音乐。

所有人都能从作品中听到能量和震撼的呈现,矛盾与妥协,失意与快乐,制作人林炜哲是真正进入到歌手的灵魂,找出最真实的瞬间再燃烧释放,献给大家;这种完全认真作音乐不哈啦的态度,不是只字片语能形容,也并非速食文化所能比拟,这种精神是和全世界的音乐人同步,这也是他们的作品和台湾大部份截然不同的原因。这样的音乐正是台湾年轻人目前需要的,与世界处在同步潮流,所有年轻人都能感受的热情和力量。

杨乃文:离心力

在惯性与反叛之间游移,

离心与向心相互作用抗衡,
抛不开,舍不得,

她的声音,她的存在,
一个让人戒不了瘾的引力,
杨乃文 2016 第六张 全新录音室专辑 《离心力》

《离心力》一种虚拟的惯性力,是一种为了应证某些表述的强大力量,专辑的命名就如同这十一首歌,首首像是从杨乃文心中所被离析出来不同面向的力量,慢慢扩散、渲染的情感直达每个人心中。


最新的专辑《越美丽越看不见》The More Beautiful, The More Invisible

让我悔过
是我的不对
──无法被束缚的名字摇滚缪思杨乃文──

把喜爱、崇拜、分类的自由还给所有人,是她始终如一的迷人之处。
高冷形象的带原者,从不讨好世上的规则,直率不羁在性格里、灵魂生动在音乐里,稍嫌矛盾,反而成立杨乃文的存在,也无需赘述,油然而生的摇滚地位。

──假面的年代复本猖狂越美丽越看不见──
不彰显既有的优越,省去迎合取巧的余力,杨乃文执守自身独特与本质, 世界尽是复刻的缺陷,美的是非,凭着我们所见角度,之于世界的边境,之于他人的结界,在这黑洞兹长虚空张狂的洪流里,愈经淬炼愈见淘选后的价值。 《越美丽越看不见》一词勾勒着难以被写实完整表达的杨乃文,看似清晰却又隐身于无形,有着无法取代难以抹灭的真实存在。

我们的内在和价值观如何被主流逼迫,让每个人成为复本,该如何跳脱?该如何解套?真正的美在于不能被轻易定义的外表,内在才藏有真正不能被定义的宝藏。

三年集大成的一张专辑,梗概呼应生而为人原生的模样,并无对错,却因时下的主流价值观,逼迫跟压抑,构成莫须有的罪名还需为此道歉,世界重蹈覆辙着这种恐惧,助长泛滥的崇拜陋习,引人深思。
杨乃文的个人风格,冷酷、直言的个性,常落入误会的莫须有罪名里,藉由专辑的十首歌,走过杨乃文自身反思,也向时下世代的氛围,抛出如此的命题。

《越美丽越看不见》的专辑命题,必须由一群创作鬼才淋漓尽致的发挥,才能造就。
不约而同的默契,不愿设限的胆量,创作过程,多以杨乃文为创作缪思引领,再进贡所有对音乐的想像力,为杨乃文量身打造此张专辑,一同追求实验的快感和自由创作的畅快。
杨乃文敞开的实验态度,邀请各风格领域的音乐人共同制作,为此张专辑注入融合不分时代潮流的意象和风格,用音乐复刻世界重蹈覆辙的恐惧,泛滥的崇拜陋习,如何让我们不愠不火的皆成为异类,也都不特别。

6)陈奕迅:Stranger Under My Skin

超脱俗世品嚐气氛后
陈奕迅交出审视自我另一面之作

歌曲简介︰
六月飞霜
为什么你说六月飞霜是古怪的现象?这世界就是充满荒诞、不公的事,扭曲的价值观人人唾骂,却人人奉行,还有什么值得哀伤呢?麻木感观吧!激昂的〈六月飞霜〉,仅是令你反省三分钟的歌吧。

Stranger Under My Skin
我们对之陌生的事及人太多,有时连自己的过去都彷似是陌路人一般,回首总像不相识。那个曾与自己亲近的我/ 她/ 他,就像一页隐藏的秘密,深深埋藏,无法晓得。

最后派对
追悼会上来宾流泪以外,其实也可以笑回应逝者,曾经肩并肩作战,曾经甜蜜的相恋,又或是大伙儿同欢同乐的日子,才是对那位好友致送最值得怀念的最后礼仪。活得精彩,最尾切勿流眼泪,对吗?

苦瓜
以「半生瓜」比喻人生,探讨人心起落。其实苦瓜味道一直苦味回甘从来没变,变的却是我们,年少时不爱辛涩,长大过后阅历加深了,才明白这又名为「半生瓜」的意味深远。苦味回甘,不就是人生的写照?

沼气
我想吸一口气,你却四出呼污气;我释出一口气,你却当作是世纪大毒气。存同求异,难吗?不如你隔离我,让我做回自己吧……

My Private Christmas Song(英)
季节限定的圣诞歌,不一定要令你大感普天同庆的热闹,一个人孤寂地过,凭著一首歌的共鸣也可变得温暖。独处品嚐〈My Private Christmas Song〉,让旋律静静渗入皮肤的触感,令人体会孤独也不一定难过。 


7)My little airport: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

全新专辑《介乎法国与旺角的诗意》,乐队已经大跳级,不再是你我心目中那队cutie小甜心,更强的社会性,让幽默与抗争两并存地发展,他们终于长大了。
抗争
另类音乐应该是怎样的?应该就是保持着反叛、自省、边缘、不为主流所收纳吧。My Little Airport在本年带来〈瓜分林瑞麟三十万薪金〉、〈Donald Tsang, please die〉这些歌曲,碟未出已在YouTube得到共超过10万点击率,更引起社会讨论、传媒追访,连八卦杂志FACE都要「做」My Little Airport,推记者Ivy去瞒骗阿P话某些访问内容唔出街又出街,好在My Little Airport绝不好虾,实时写首〈给face杂志的记者ivy〉放上网响应,据阿P说,Ivy听完歌后,都希望认真想想读传理系毕业的自己,为甚么要做FACE。 《介乎法国与旺角的诗意》还有〈失业抗争歌〉、〈边一个发明了返工〉、〈社会主义青年〉等社会性抗争作品 ,不是一味愤怒叫喊,却在幽默处更令人动容。
衰格
这也是My Little Airport最多衰格歌的一次,首推60's girly pop风格的〈湿湿的梦〉,完全是首露骨做爱歌!又有〈穷人卖屎忽〉,是乐队自我宣传广告歌,因为穷所以乜工作都接,只要跟音乐有关便可,唔好以为阿P或Nicole真系卖屎忽。还有商台禁播的〈浪漫九龙塘〉(当年《不设划位》节目话知佢,播了一次),点解禁播?因为歌词中有「爆房」二字,但如果这两个字出自吴君如口,应该冇人禁,想想这个社会的标准,是怎么一回事?算了,这些主流娱乐圈,不是我们的世界,还是回到维港带给大家的喜乐吧,碟中有首〈阿波马草结婚了〉,正正就是维港乐队22cats主音兼结他手阿波和太太马草结婚时,My Little Airport写给两位新人的,还在婚礼上唱了呢,听到的正是现场录音版本,宾客高兴的欢呼就在歌中。音乐,应该是人性的,《介乎法国与旺角的诗意》是一张很人性的唱片,绝不是主流乐坛几个作曲、填词人流水作业工厂式制作的无机物,起码这里没有那些爱到要生要死的怨妇之歌。


My little airport:香港是個大商場

My Little Airport(簡稱MLA)第五張全新專輯《香港是個大商場》碟名源自系列紀錄片《時代精神》(Zeitgeist)的啟發,該片探討世界金融經濟體系為全球帶來的負面影響,而近年香港亦因各種經濟「霸權」而陷入民怨沸騰的局面,在MLA眼中,香港是個大商場,而這次,他們想唱出一些在這個「大商場」影響下,各式小人物的小故事。
曲目 · · · · · ·
1. 九龍公園游泳池
2. 迷人的頸巾
3. 通利的阿賢
4. 我是為了兩千蚊才到這裡表演
5. 豬隻在城中逐一消失
6. terence的心事
7. 你是浪子,別泊岸
8. if you bring me to the party
9. milan
10. rm1210
11. 公司裁員三百人
12. 搭的士上班去
13. 西西弗斯之歌給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

8)陈粒:玩

“玩”是一种古老的手段,贪图短暂一乐。
奥德赛不仅是史诗,更是世界上第一台游戏机的名字;你已经记不清长岛冰茶之前,还有哪款鸡尾酒能让人们为之欢呼;正弦是一种令人头疼的数学模型,但同时也能制造令人着迷的电子乐;惠比寿的青年喜欢用保鲜膜密封三文鱼,惠比寿的艺术家喜欢用保鲜膜密封情侣;至于陈粒呢,她还在鲜活的音乐道路上不停探寻,也偶尔在人工的室内草场奋力蛙跳。
乐趣,一直不太好定义,但多半都是歪打正着。寻常的状态之外,偶发且欣喜。
太多灵感上的诉求,只有通过玩才能获取,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次的尝试,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久而久之,大家开始热衷于玩本身,而选择性淡忘了想要获取的些许。
终于,“玩”从一种手段,进化成了一种目的,进化成了一盘专辑。


9)郭顶:飞行器的执行周期

如果你有一个即将返程的飞行器,你期待它会带回什么故事?

比如你想去外面,看世界。飞行器是你的载体,穿越星云,安静地,飞速前进……
对"未来"的假想、“人工智能”的臆测一点点累积,最终命名为《飞行器的执行周期》。

"执行周期"也不算太久,2年时间自顾地默默飞行,在《落地之前》途径了《凄美地》,有时《在云端》,后来甚至观赏了《水星记》。从最初创作的40-50首歌中精心挑选,郭顶用10首充满根源型音乐风格的作品完成一次自我挑战,经过与科幻的主题融合产生一种奇妙的“对冲”感。

你知道,人总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假设一个地方特别美好,那地方是另一个城市、另一片星球、另一种境界,或是你所爱之人的内心……这个目的地,你可能一辈子都去不了,但也总想试一试。那地方不可预知,却永远迷人。这样的想法或许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而当你踏出一步,人与人之间或近或远的微妙关系变化,也便夹杂在这其中。

你会发现这张专辑的情感表达非常直接,它鼓励你去尝试任何可能性,尝试感知自己每一个细微情绪的转变,尝试去飞行。

就像郭顶所说:这张专辑听起来像一道巨大峡谷的裂缝从每个人自己的故事展开,最终形成一扇出口,送你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11)傻子与白痴:夜长梦少

以叙事的结构、电气的音墙,站在世界的角落,写出抚慰的歌。
“《夜长梦少》是一张关于行走在漫漫长夜的专辑。”
这一趟的旅途,前人给了我们太多的叮咛。上至环岛旅行攻略,下到穷游北欧游记,甚至是银河系搭便车指南,不一而足。但当我们出发之时,GPS失灵,车子抛锚,连路标都互相排斥。无奈之下,只能靠自己的双脚丈量大地,用目光识别来去人心。旅途之初,每个人都是新手上路。
就这样,我们从城市走到近郊,再到下一个新的城市;时而阵痛时而窃喜,从星光璀璨走到意兴阑珊;从午夜走到破晓,从出发时的一个人,到后来的几个人、一群人。
傻子與白痴,以一种荒诞的方式行走着。不索取不是因为无所求,沿途放荡也不是因为迷失方向。这一路总少不了要回忆和自我叩问,拼凑消逝时光,用空酒瓶敲打被挥霍的和被珍惜的。当个体和集体身份彼此拉扯,梦与现实相互交织,傻子與白痴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任何的时代里,总有人在夜里舍不得睡,执拗地往前赶路,只为多看一眼,被白昼掩盖的风景。

12)古巨基:游戏 基

基仔两首派台之作分别均以电玩游戏为名的情歌—“任天堂流泪”及“必杀技”,此外“还珠格格III”片尾曲“在这离别时候”亦收录在内。而今趟基仔更邀来李彩桦任“任天堂流泪”的MV女主角。
古巨基的游戏概念专辑

13)魏如萱:不允許哭泣的場合

『不允许哭泣的场合』,魏如萱用"标本"来形容这张专辑。
「他们将动物的尸体制作成标本,栩栩如生彷彿没有离开一样」
「歌在完成的那一刻,也代表故事已经说完了。」

有些记忆想忘却忘不了,藉着制作标本就能将记忆隔离,『不允许哭泣的场合』是魏如萱寄托某些记忆制作的标本。
首先,从内到外的记忆皮囊里极满的情感和骨架都必须重新逐一拆解和经过破坏的过程。

曲目介绍
★麻醉 / 「溶话」
魏如萱与键盘手张瀚中共同谱写的曲子,宛如好莱坞经典电影歌曲的「溶话」里,风度翩翩的绅士旋律加上她蹑手蹑脚的气音,大方率性又撒娇扭捏,连耳垂尽是管弦乐的泡沫,诱人要踮起脚尖跟着旋转飘舞。
★川烫 / 「三个字」
吉它手韩立康继『优雅的刺猬』「麋人」的曲子让魏如萱发展出有角的声线,「三个字」里电吉它与铜管齐响,加上魏如萱歌词中暗讽着现今部份年轻人的人际关系,你一定马上就能感受叫人气得想要乱叫又跺脚的情绪。
★剔骨 / 「一时」
由香港the marshmallow kisses双人组合其一的Peter编曲,「一时」像棉花糖中间藏着夹心的惊喜口味,疲累瞬间退散,不由自主想拍手又使人似醉酒般脸颊泛红,词曲及演唱都像踩着菱形步,小心,一不小心你就会跳针。
★剥皮 / 「脱光光」
飢饿艺术家OLIVER负责编曲的「脱光光」节奏如连绵起伏的云层和太阳般一会儿亮一会儿又暗了的捉摸不定。这原是魏如萱随性创作的短诗,隐喻着人性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盲点也让人心有戚戚焉啊。
★缝合 / 「抽屉」
引人入胜的是键盘手张瀚中创作的演奏曲「抽屉」,探戈据说起源于情人之间的祕密舞蹈,这样顿错感强烈的断奏式演奏紧接制作人陈建骐谱曲和吉它手徐千秀编曲的「陨石」像双人魔术般猜不透的旋律走向,待袭而来是惊人歌德派的暗黑面貌,魏如萱挑战不同以往的曲风,她是只刺猬或称她为野兽都还是优雅的,在利落的一瞬间「陨石」即掳获你的双耳。
★去油 / 「勾引」
制作人陈建骐少见的trip-pop曲风加上诗人夏宇吟读诗集《salsa》其中一篇“排队付帐”,夏宇认为诗集《这只斑马》《那只斑马》中「勾引」这篇相当适合人来性感的魏如萱,这样迷幻又妩媚的强烈风格,在台湾乐坛也算是特立独行,一向被笑称我行我素的外星人魏如萱,自称不运动又迷糊状态的爵士声线,令人很难不上瘾。
★漂白 / 「晚安晚安」
彷彿凑近耳畔呢喃的「晚安晚安」,则缓步连结着她的声线与法语间独特的亲密关系,温柔但强烈地在睡前告白。
★风干 / 「我们」
魏如萱首次与雷光夏合作的「我们」,当你听见大提琴的低鸣,请慢慢随着海浪的潮起潮落走向这两位爱做梦的他们的梦境里。
★固定 / 「飞鸟」
《飞鸟与鱼》故事众所熟知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魏如萱将眷与恋的惆怅写进「飞鸟」,编曲则由「在哪里?」词曲创作「if」来自香港的Jackie负责,扣人心弦的吉它如羽毛般的浪回荡犹如掀起记忆中那段不舍的痴恋,即使相爱也不会是恋人,当朋友也是奢求的宿命彷彿引出雷光夏所创作「我们」的前传。
★组装 / 「吼哟」
继「我爸的笔」魏如萱出乎意料的逻辑见解,使口语的形容词再度变成趣味的口头禅,吉它手韩立康为「吼哟」打造的编曲,一定会让你不经意在洗澡或走路时随口就哼起,当然也不难想象现场演出时台上与台下一起吶喊的画面。
★浸泡 / 「呜」
魏如萱首次尝试编曲,制作人陈建骐认为简单的钢琴就如同简单的寓言般深刻,「呜」叙述猎人与猎物之间情感交错,在短短文字中也感受到其怪诞思绪,虽是绵密轻声却又错综如刀刃的抽离感, 放在专辑结尾「呜」犹如烈酒般柔中带劲。
★收藏 / 「陨石」
「我想忘了我想忘了的,但我忘了我是忘不了的。」
「记忆的标本虽然是死亡的,但这段记忆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活在我心里的抽屉。」

更新

哈哈哈,题主猝不及防的改名了啊

我本着严谨的态度更新一下,一方面也是因为题主的头像我很喜欢吧,我大EVA还能再圈500年钱!

既然说到华语乐坛,我再提名几个。

1.《黑梦》—窦唯

窦唯此时刚刚脱离黑豹乐队单飞,还没有玩起玄之又玄的实验音乐,曲风还是很重,但已有了窦唯本人的风格。既有高亢的吼叫也有梦呓般的低语。

本作也正式确立了所谓魔岩三杰的名号,成为了中国摇滚乐的高峰。

2.《幻听》—窦唯

窦仙双杀,double kill!

窦唯在本张专辑已经开始此后器乐摇滚和实验音乐的漫漫长路,但还未一头扎进让人有些不知所措的境界。保留了优美的人声。

曲调丰富,空灵,比较容易入门。

3.《阿密特》—张惠妹

让你明白什么叫游刃有余!阿妹的嗓音让人如痴如醉。华语乐坛有不少所谓的概念专辑,但大多做的不成功,但此张是个例外。

4.《浮躁》—王菲

窦唯➕张亚东➕王菲的神仙组合。本专主打意识的概念,你可以看到处在全盛时期的三人才华横溢的代表。

5.《菊花夜行军》—交工乐队

来了来了,压轴的硬菜!

我更新答案一部分是因为题主的头像,还有一部分就是我私心推荐这张专辑。

我没有语言形容,因为他太好听了!!!

林生祥主导的交工乐队拿出这一张客家话的音乐专辑,完成了对乡土对故乡亲人的致敬,造就了客语音乐高峰。故事以一个名叫“阿成”的打工仔的口吻,诉说了一段关于城市化,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故事。

阿成进城打工,无奈没有出人头地,只得回家种菊花,月下幻想菊花成了大军,点兵点将。

专辑用了很多土味十足的乐器:三弦,唢呐,锣,甚至拖拉机的声音。却营造了史诗一般的气氛,极优美又极壮阔。

强力推荐。

好了,更新结束,希望你们喜欢。


谢邀。

题主想必是苏打绿的粉丝,所以我大胆猜测题主是想结识更多的好的音乐人。

不过,这个问题问得的确有些招黑~

言归正传,题主所说的专辑性可能说的是一张专辑的整体性吧。

如果是这样,那么想必概念专辑应该比较切合题目。

一般来说,我们把拥有同一主题,而且最好是歌曲有上下文联系的专辑,称之为概念专辑。

我重点提下中国与外国的几张,题主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继续挖掘。

1.《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The Beatles

最伟大乐队的最伟大专辑,在各大音乐榜单上从来不会跳出前三名~可谓史上第一钉子户。作品把一张专辑笼罩在一场演出中,在当时可谓破天荒的。

2.《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Pink Floyd

Pink Floyd的惊世之作,因为极好的录音效果被众多耳机发烧友用作试金石。与其说里面有十首歌,不如说是一整段音乐切割成了几部分。前奏与尾奏无缝连接。

另外此乐队后来的很多专辑,如《The Wall》也都是概念专辑,强烈推荐。

3.《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The Mars》—David Bowie

David Bowie的名作,他在里面化身一位外星摇滚明星,这是他最富盛名的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4.《The Black Parade》—My Chemical Romance

这个乐队属于EMO风格(情绪朋克),听起来很过瘾。本专辑围绕一个主题:死亡。深度与悦耳度兼备。

5.《寓言》—王菲

天后的大作就不用介绍了吧,一般来说,华语乐坛的概念专辑少,因为中国的传统就是重抒情,轻叙事。

不过本传做的很好,既有逼格也有大众化的作品,不少人觉得这是王菲的巅峰。

6.《丑奴儿》—草东没有派对

一鸣惊人的台湾乐队,爆红出圈,那年金曲奖力压五月天夺得大奖,可以说实至名归。

整张专辑围绕着“少年”“丧文化”等主题,应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后浪代言人。他们的爆红也拉开了台湾的乐队风潮,一众独立乐队来大陆巡(lao)演(jin),以后的历史地位不会差。

先推荐这些吧,别的诸如窦唯,万青也都很棒,题主如果是真的想去接触的话,会发现这个音乐世界的宽广。

关注我的公众号,更有很多好康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