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俊華建議南京加快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為兒童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賀鵬飛)南京市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正在舉行,41名港澳委員和特邀代表人士出席。1月18日,來自香港的南京市政協委員關俊華建議南京加快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幫助兒童認知南京、認知世界,拓展兒童參與城市發展建設的有效渠道,為兒童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作為兩屆南京市政協委員,關俊華長期關注香港和南京的教育交流等議題,曾在南京兩會期間提出南京和香港加強青少年課程交換、建立姊妹學校計劃等建議。今年他建議加快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為兒童營造一個安全、健康和富有啟發性的環境,為孩子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1996年,聯合國第二次人居環境會議首次提出「兒童友好城市」(Child Friendly City)的概念,建議將兒童的根本需求納入城市規劃。2004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了兒童友好城市的行動框架,提出了在城市建設中有關兒童福祉的12項權利,並強調兒童友好城市是一個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兒童權利公約的結果,不論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區,在公共事務中都應該給予兒童政治優先權,將兒童納入到決策體系中。

「兒童是社會的未來,他們的全面發展與城市環境密切相關。」關俊華認為,加快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已經成為當務之急。為此,他建議南京市建立跨部門合作的工作組,包括政府機構、教育部門、城市規劃部門和社區組織等,共同制定兒童友好城市的規劃和政策。該工作組將確保兒童的需求和權益得到充分考慮,並在城市規劃和發展過程中融入兒童友好的元素。同時,強化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針對兒童友好的公園、遊樂設施、學校和醫療機構等。這些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應充分考慮兒童的需求,以激發他們的互動和探索精神。此外還要提供培訓和支持給與兒童相關的專業人士,如教師、社工和醫護人員,以提高他們對兒童發展和需求的認知,從而更好地為兒童提供支持和指導。

為了幫助兒童認知南京和認知世界,關俊華建議開展兒童教育活動和項目,包括參觀歷史文化遺址、博物館和藝術展覽,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以及組織與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並利用虛擬現實和在線學習平台等現代技術手段,為兒童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讓他們能夠遠程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地理和人文知識;鼓勵家庭、學校和社區共同努力,為兒童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和體驗機會,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開放思維,拓寬他們的視野。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