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豪精密 三星、LG要擴張都要找它|天下雜誌

均豪精密 三星、LG要擴張都要找它

靠著大企業也無法比擬的研發狂熱,均豪站在影響台灣光電產業的關鍵位置上,不僅直接出貨給三星、LG,也打進康寧的全球供應商體系。

中小企業-隱形冠軍-均豪精密-蔡清然-LCD-光電 均豪LCD事業部總經理蔡清然。
    其他

均豪精密中科分公司,是中台灣傳統機械業的一員,但是走進這家隱身台中工業園區的機械廠,卻是一連串不同於刻板印象的驚喜。

訪客到了光電設備廠均豪灰白色廠房門口,像是到光電、半導體的科技公司,要先換了拖鞋才能踏進辦公室,裡面乾淨又安靜。

更驚人的是,均豪的市場與陣仗,比高科技公司毫不遜色。

早在一九九八年,全球光電業才開始起飛,均豪卻已經是友達、奇美、三星的供應商。現在,均豪不僅一網打盡台灣所有八家面板廠、九家彩色瀘光片廠,全都是它的客戶,也打進康寧、旭硝子兩家國際玻璃大廠,成為全球最大的LCD包裝、拆包裝設備的廠商。

均豪不僅大,更是站在影響台灣光電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位置上。甚至連友達董事長李焜耀都要站出來幫均豪成長得更快、更大。

去年二月,李焜耀親自打電話給現任均豪LCD事業部總經理、前群錄董事長蔡清然,希望促成群錄與均豪合併。因為如果台灣光電設備設備不加速成長,未來像友達這樣的台灣面板廠商,就只得看韓國設備廠的臉色了。

今年二月均豪合併群錄,成為國內最大的光電自動化設備廠,預計今年營收可從二十九億成長到四十億,光電設備部門則佔營收八成。群錄成為均豪中科分公司,專門負責生產光電設備。

廣告

均豪LCD事業群能有與台灣關鍵產業一起拚全球市場的實力與地位,靠的就是大企業也無法比擬的研發狂熱。

靠研發狂熱站穩腳跟

均豪LCD事業群開發生產過的設備,在電子鎗、映像管方面有一百種,LCD包裝、拆包裝領域有二十四種,世界第一。連日本鍍膜專家Nakam的設備種類也不超過十種。

研發是根植於蔡清然創業的動力。蔡清然的二哥念交大時,研發了台灣第一套機械手臂「交大一號」。為完成機械大夢,蔡清然三兄弟成立群錄自動化,研發台灣第一套自製的機械手臂。

當時,群錄內就有六位碩士工程師,三兄弟很大手筆投入研發。現在蔡清然的辦公室牆上,還掛著一九八二年前經濟部長趙耀東參訪群錄的泛黃照片。照片中,趙耀東拍拍蔡清然大哥的上衣口袋問道,「你還有多少錢?」

廣告

群錄的研發狂熱是業界有名的。當年蔡清然到日本等地觀摩,了解國際機械廠怎麼創新、如何研發。創業第二年,蔡清然已經賣掉五塊祖傳農地、兩棟樓房,賣到只剩住的地方來投入研發。

但是,蔡清然也曾為了研發而嚐到苦頭。蔡清然從日本回來那年,公司卻因研發投資太大,市場卻沒有起來,跳票三十幾萬,變成銀行拒絕往來戶。

這讓蔡清然痛定思痛。過去力量太分散,常是顧客一通電話打來,蔡清然就派人規劃、提案,等到要談案子,又常因價錢太高談不攏。工程師疲於奔命,成效也不好。

「對產品執著,想要好,我是真的有心想往這邊走,」蔡清然說,但是方法要改變。

與大廠合作敲開國際大門

當時高門檻的設備,就屬日系的日立電子鎗和東芝半導體廠。日立在一九八二年為了將設備本土化,降低成本,將工廠開發給蔡清然參觀,並共同研發機構設計、組裝部份,打好群錄機構設計的基礎。然後,蔡清然建立起東芝的策略夥伴關係,更派了一組機電人員到東芝學習無塵室的設備。

廣告

與日立、東芝的合作,一磨就是十年,也磨鍊出群錄國際級的技術,也讓群錄繼續敲開國際大門。

蔡清然憑著過去做日立電子鎗、東芝無塵室設備,鍛鍊出的能耐,單槍匹馬到三星去提案。離開三星,蔡清然又趕著到LG提案。當晚回到旅館,三星又請蔡清然再到三星一趟。蔡清然再走進三星,看見三星光電部門的理事帶著二十八人排開的大陣仗,等著他。現場三星的主任工程師提出需求,蔡清然馬上就能畫出解決方案,解決對方的問題。第二天,三星的案子馬上進來。

現在,均豪不僅直接出貨給韓國三星、LG,甚至打進康寧的全球供應商體系,對於機械業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成績。

均豪研發強,不僅願意投資與努力,而且想得比挑剔的客戶還多。

廣告

光電廠因為良率的考量,對設備要求極高,空氣中任何灰塵附著上,就會產生不良品。這對傳統機械廠是從沒遇過的挑戰,但是蔡清然早有準備。蔡清然隨手拿起桌上的專利滾輪,轉動時兩個輪子用磁力牽引,不會相互接觸而生灰塵,符合無塵室標準。「你要想得比客戶多,他還沒提問,你已經都準備好,」蔡清然說。

下階段成長爆發來自本土

均豪靠著國際大廠茁壯,但是下個階段成長的爆發力來源在本土。

二○○五年,台灣投資光電設備支出佔全球光電設備支出四五~四七%,居世界之冠,友達六代面板廠總投資約一千億,設備支出就佔了七成,提升設備自製率,成為光電產業的當務之急。

對於面板廠而言,扶植台灣機械業投入光電設備,提升設備自製率也是當務之急。

廣告

去年二月,蔡清然聽林信義演講「傳統與科技的結合」。聽到一半,電話忽然響起,「蔡董,我是KY,」李焜耀說道,「友達面板廠設備要本土化,要有夠強的支持,像聯友、達基的合併,就是很好的例子。」

友達總經理陳炫彬也親自到群錄談了好幾次,希望供應友達設備的均豪和群錄兩大設備商能夠合併。「KY和HB(陳炫彬)是大客戶得罪不得,不希望被客戶邊緣化,」蔡清然衡量。

李焜耀這麼積極不是沒道理。二○○五年韓國光電設備自製率約五○%,預計二○○八年可達八○%。如果台灣的光電設備不拉起來,兩年後台灣面板業唯一的供應商,就是最大的對手。「被掐住脖子,你就完蛋了,」經濟部精密機械工業發展推動小組液晶及影像顯示設備產業部部經理梁基彥說。

而且設備自主可以強化面板廠成本、速度和技術的競爭力。國內設備成本比進口便宜四成,建廠量產速度可以縮減四個月,加上自主研發可以更快切進下個世代的製程。

「我們兩個廠可以做到他們三個廠的產能,四個月就把他們K死,」蔡清然說。台灣科技業要在全球再下一城,中小企業的實力與合作真的很重要。

【均豪精密】
均豪精密與群錄自動化於2006年2月合併
2006年營收:預計達四十億台幣
特色:全球最大LCD包裝、拆包裝設備廠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新竹,向永續邁進!|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