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創新的 11 點錯誤認知】所謂政府主導創新,只是政府在主導抄襲時所產生的幻覺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台灣對創新的 11 點錯誤認知】所謂政府主導創新,只是政府在主導抄襲時所產生的幻覺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何謂「創新」?在台灣,這是無論政府或媒體都很愛使用的一個詞彙。但我們對創新的真正概念是否有所誤解?

本文作者林宜敬 1987年畢業於台大資訊工程系,1995 年取得美國布朗大學電腦科學博士學位。過去,林宜敬曾任美國 IBM華生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華通電腦資訊部副理、趨勢科技新產品研發部總監。2002 年創立艾爾科技公司,現擔任 CEO。

作者將透過下文:「關於創新的一些幻覺」,把台灣產、官、學與媒體對「創新」一詞的錯誤認知一一列出。(責任編輯:藍立晴)

一、
當雲端運算還沒有走紅的時候做出雲端運算的產品,叫做創新;當大數據還沒有走紅的時候做出大數據分析的產品,叫做創新;當人工智慧遭遇寒流的時候做出人工智慧的突破性產品,也是創新。

二、
但是當雲端運算在矽谷火熱的時候跟著做雲端運算,當大數據在矽谷火熱的時候跟著做大數據分析,在人工智慧火熱的時候跟著做人工智慧,這叫做趕流行,不叫創新。

三、
等而下之的,人家矽谷跑步我們就跑步,人家矽谷游泳我們就游泳,人家矽谷做什麼產品我們就做一個類似的產品,這叫做抄襲,不叫創新。

四、
台灣的科技產業發展跟矽谷有一個時間差。因此,有些台灣人在矽谷看到了一些創新性發展,回來台灣講給大家聽,大家就會覺得這些人很厲害,然後就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這些從矽谷回來的人也在做創新。

事實上未必,有些人只是在轉述人家創新的故事,他們本身未必在做創新。

五、
許多台灣人覺認為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很偉大,所以就希望台灣能再出現像那樣的官員,引領台灣的產業做創新。

但其實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等人雖然很偉大,但是他們當時做的是進口替代,做的是複製美國跟日本的工業技術的工作。

我們講的直接而難聽一點,那時候台灣政府是在主導抄襲,而不是在主導創新。在那個年代,台灣能抄襲的來就很高興了。

六、
政府「鼓勵創新」跟政府「主導創新」,其實是非常不同的概念。

美國的主流意見認為,政府無法主導創新,政府只能建立一個有利於創新的環境,鼓勵民間企業自己去做創新。

而美國政府鼓勵創新方式,就是建立一個公平而自由競爭的市場,讓創新公司自己去競爭。

換句話說,美國政府「鼓勵創新」的方法是減少政府干預;而台灣政府「主導創新」的作為卻是在加強政府干預。

七、
美國人認為,鼓勵創新的另外一個重要方法,是避免大公司壟斷市場,透過不公平的手段來抑制中小型新創公司的發展。

因為對一些美國的中小型新創公司來說,即使他們能在某些小眾市場把產品做的比大公司好,也很難跟那些壟斷性的大公司競爭。

所以當 AT&T 公司太成功、變得太大之後,美國政府就強制將 AT&T 拆解成一些小公司;當 Microsoft、Google、Facebook 太成功、變得太大之後,美國政府就開始對Microsoft、Google、Facebook 進行反托拉斯調查。

八、
台灣人對創新的概念,跟美國人很不一樣。

台灣政府扶植創新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引進 Microsoft、Google、Facebook 這些科技巨獸,在台灣做更多的發展。

台灣政府把這些作為當作是「扶植創新」的主要政績,而大多數的台灣民眾也都認為,這是政府「有在做事」。

但是事實上,對於台灣中小型新創公司來說,即使能在某些小眾市場把產品做的比這些科技巨獸好,也很難跟那些科技巨獸競爭。那些科技巨獸一旦在台灣政府的協助之下進入他們的市場,他們就差不多死定了。

九、
許多美國人認為,中小型新創公司敵不過科技巨獸而倒下,往往是不公平競爭的結果;相對的,許多台灣人認為,中小型新創公司敵不過科技巨獸而倒下,只是因為台灣的中小型新創公司不長進。

十、
當然,祖國政府對於創新的概念,跟美國不一樣,跟台灣也不一樣。

祖國政府一方面將美國的科技巨獸擋在國門之外,一方面又扶植國內的本土科技巨獸。矽谷跑步他們就跑步,矽谷游泳他們就游泳。而且據他們說,他們跑步游泳比美國人還厲害。

這就是柯文哲所說的「實力」。台灣沒有這個實力,千萬別學祖國政府做這種事,否則恐怕會死的很慘。

十一、
總結來說,政府可以大規模的「主導抄襲」,也可以創造出一個「鼓勵創新」的產業環境,但是政府無法「主導創新」。

所謂的政府主導創新,往往只是政府在主導抄襲時所產生的幻覺。

(本文經林宜敬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關於新創的一些幻覺】〉 首圖來源: Good Free Photos。)

延伸閱讀

【Google 面臨美國 50 州反壟斷調查】為什麼要拆分大型科技公司?
歷任台灣政府都想當軟體業的孫運璿,但他們這些年給創業者的最大幫助是什麼?
【別當產業巨嬰】英業達要求政府建立「產業秩序」防外商挖角,台廠是要怎麼談創新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