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薛高欠薪,“刺客”不行了? - 新浪香港

鍾薛高欠薪,“刺客”不行了?

被公開處刑的前東家又多了一個——鍾薛高。

近日,有多名自稱鍾薛高前員工的網友表示被拖欠工資,“鍾薛高還錢”“林盛老賴”的碩大字眼被打在了圖片上。

圖/社交媒體圖/社交媒體

根據相關帖子,鍾薛高沒有按時支付薪資補償,且沒有明確時間表,甚至早在今年8月份就開始拖欠薪資和賠償金了。

2018年出道即巔峰的鍾薛高,一度拉升了國產雪糕市場的天花板,動輒十多元一支的雪糕,此前只屬於哈根達斯等外資品牌。

然而當“雪糕刺客”被全網聲討後,作為刺客代表的鍾薛高,也消失了在今夏的冰櫃。

欠薪

近日,一位自稱鍾薛高客服部門的“前員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在公司效益不好期間,該員工等6人與公司人事提出優化補償,並簽署了離職同意單,約定補償金和工資10月15日發放。

然而日子到了,錢卻沒到,於是該員工質疑公司當起了老賴。

欠薪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根據另一位網友發佈的內容,“8月份的工資說延遲發,到了約定的時間也不發,沒有任何說法,找人也找不到”“同一批甚至前一批被裁的大量員工都拿不到血汗錢,賠錢更是遙遙無期”。

而鍾薛高內部給部分員工的回應則是“公司資金現在非常困難,所以大家的薪資補貼都沒發放,我們在努力緩解資金壓力”。

中國新聞週刊注意到,鍾薛高自成立後有過三次公開融資記錄,最近一輪是在2021年5月18日,融資金額為2億元,投資方為元生資本、H Capital、萬物資本、天圖投資。在此之後,便再未有融資報導。

10月20日,鍾薛高向界面新聞回應稱,公司正在積極解決相關糾紛。換句話說,欠薪傳聞是真的,不過鍾薛高同時強調,目前運營一切正常。

欠薪的同時,中國新聞週刊還注意到,以營銷見長的鍾薛高,其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已經近兩個月未更新,官方微信上一次更新日期停留在8月11日,官方微博的更新日期則停留在8月22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鍾薛高多條微博的留言區,有疑似合作方討要執行費用。該名網友多次表示:“3月份給貴司做的項目,發票4月初就開了,現在也未付款。”留言時間從9月19日持續到10月19日。

這樣的窘境讓人難以置信,要知道,鍾薛高曾以一己之力拉升了國產雪糕市場的天花板。

公開資料顯示,鍾薛高誕生於2018年,一出世就以獨特的瓦片型雪糕造型和超高的價格從眾多冰淇淋品牌中脫穎而出。

圖/視覺中國圖/視覺中國

當年“雙十一”,鍾薛高推出了一款售價高達66元的“厄瓜多爾粉鑽”雪糕,據稱以天然珍稀的粉可可為原料、經由研發大師精心調製,光成本就要40元。

昂貴的定價絲毫不影響人們的消費熱情,該款雪糕上架15小時就售罄2萬支,一舉將哈根達斯拉下馬,榮登天貓冰品類銷售第一的寶座。

經此一役,鍾薛高也一炮而紅,並被稱為“雪糕界的愛馬仕”,成為年輕人爭相打卡的網紅雪糕。

也正是在鍾薛高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推出貴價雪糕:17元的喜茶多肉葡萄冰棒、20元的伊利須盡歡、29元的德芙黑巧冰淇淋……

刺客

貴價雪糕的出現,有著深刻的商業邏輯。

客觀上來說,雪糕漲價與成本的不斷上漲有關,但更重要的是,雪糕作為一種低門檻消費品,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僅靠產品本身很難建立護城河。

鍾薛高創始人林盛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任何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壁壘,其實都不高。特別是對於冰品來說,“你不是高科技產品,你不是人造衛星,你不是火箭發射,你能做到的事情其他品牌都做得到。這種都做得到的情況下,大家比拚的是傳播能力的問題。”

在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貴價雪糕實際上就是用高價格建立品牌壁壘,“某種程度上來說,消費者是在為品牌高額的營銷費用買單”。

在居民收入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上述邏輯並沒有問題,但當消費者的錢包越捂越緊,批量出現的貴價雪糕,就開始成為“雪糕刺客”。

2022年的整個夏天,“雪糕刺客”的話題就沒有停過,背後充斥著大眾對於“雪糕越來越貴”的不滿。網友們甚至立下了一條規矩:便利店裡,不認識的雪糕你不要拿。

而作為刺客代表的鍾薛高,更是遭遇了誕生以來的最大輿論危機。

“31度室溫下放1小時不化”以及“火燒不化”等眾多話題,幾乎把鍾薛高焊在了熱搜上,也讓鍾薛高著實進入了一種被“架在火上烤”的境地。

於是,被“雪糕刺客”刺痛的消費者,在今年逐漸回歸理性。

根據FoodTalks 2023年7月華東、華南、華中、華北四個地區雪糕/冰淇淋暢銷產品TOP50榜單,排名前十的雪糕中,僅華東地區有兩款10元雪糕上榜,其餘均為5元及以下。

叮咚買菜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今年叮咚整體冰激淩銷售環比去年增長,尤其是高溫天氣較多的5月、6月、7月。至於價格,更多的顧客還是講究性價比高的產品,大促銷商品更容易受到顧客的歡迎,“從整體上看,主流單支價格段在2-5元”。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今年雪糕的價格趨勢是向中間價格帶集中。“原來是一兩元的產品很多,十幾元的產品也有,出現了‘兩頭尖中間空’的現象,但今年很多商家開始往中間的價格區間佈局,這既是行業競爭的推動,也是滿足差異化需求的表現。”

而在這股理性消費潮中,鍾薛高自然首當其衝受到衝擊。

近日,中國新聞週刊隨機走訪了北京數家連鎖便利店和超市發現,只有711便利店還在售賣鍾薛高,羅森便利店的冰櫃上有鍾薛高的價簽,但冰櫃里卻看不到相關產品。

能買到鍾薛高的渠道不多了。圖/餘源攝能買到鍾薛高的渠道不多了。圖/餘源攝

羅森的工作人員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今年上半年進了一批貨,但賣得特別慢,所以等賣完後就沒再上貨。

至於盒馬鮮生和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也不見鍾薛高的身影。

而曾經被高利潤所打動的批發商,也開始對鍾薛高說不。

中國新聞週刊在走訪中,恰好遇到一名冰淇淋/雪糕批發商。當被問到是否有鍾薛高的產品時,對方在冰櫃中翻找了許久,才找了一支。從佈滿冰碴的外包裝看,這支鍾薛高躺在冰櫃里的時間不短了。

這支名為“杏之奶冰”的鍾薛高,在鍾薛高官方旗艦店的售價為14元/支,然而在批發商這裏只要3元/支。

當被問到為何這麼便宜,該名批發商表示:“銷量不太理想,想盡快甩貨,給其他產品騰出冰櫃。”

降價

事實上,鍾薛高的市場嗅覺並不算遲鈍。

早在今年3月,鍾薛高就推出了3.5元一支的雪糕新產品“Sa’saa”,該產品在公司的內部代號為“鍾薛不高”。

這個定價可以說相當精準。《2022—2027年中國雪糕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統計顯示,2022年,網友對單個雪糕的接受價位大多在3—5元,占比為37%;其次是5—10元,占比為33.9%;接受價位在10—20元的為16.3%;接受1—3元價格的占比為11%;20元以上占比為1.8%。“鍾薛不高”3.5元的單價正好踩中受眾最能接受的價格區間。

不少定位高端的消費品,在價格下沉後更受市場歡迎,比如喜茶和奈雪。然而“鍾薛不高”卻沒有實現相同的效果,線下商超便利店難覓其蹤。

賣得貴不對,賣得便宜也不對,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

宋亮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喜茶和奈雪本身就是渠道,他們降價後人流自然會變多,而鍾薛高本質上是一家生產型企業,渠道並不在自己的手裡,不管貴還是便宜,都需要借助渠道來實現。

據悉,“鍾薛不高”的主要銷售渠道在線下。對此,鍾薛高表示,這是因為3.5元/支的售價,很難支撐起鍾薛高的冷鏈物流履約成本。

一直以來,線下都是冰淇淋/雪糕消費的主戰場。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雪糕/冰淇淋線上線下的銷售占比為20%和80%。

只不過,線下市場被傳統雪糕品牌牢牢佔據著。根據中國綠色食品協會的數據,2021年中國冰淇淋的線下市場,伊利以19%的份額位列第一,和路雪、蒙牛、雀巢、八喜,分別以15%、9%、8%、6%的占比緊隨其後。

這意味著,一旦進入線下,鍾薛高就不得不與伊利等傳統勢力短兵相接,核心是冰櫃的爭奪。

雪糕品牌對冰櫃的爭奪十分慘烈。圖/圖蟲創意雪糕品牌對冰櫃的爭奪十分慘烈。圖/圖蟲創意

在便利店投放冰櫃的成本,遠不止一兩千元的購置費,品牌方還面臨著進店費、點位費等多項開支。此外,冬天如果要回收冰櫃,還需要支付不菲的倉儲費。品牌方的壓力可想而知。

過去鍾薛高賣得貴的時候,可以通過高利潤渠道激勵。2020年,鍾薛高首次進軍線下,靠著比傳統雪糕產品更高的渠道費用,進入了200多個城市近40萬個冰櫃里。這個成績不能說差,但與伊利600多萬個終端網點相比,40萬隻能說小巫見大巫了。

而隨著消費風向的轉變,貴價雪糕開始賣不動了,鍾薛高的高利潤神話不再,畢竟再高的利潤率也需要通過銷量來實現。至於便宜的“鍾薛不高”,又沒有足夠的利潤給到渠道,銷量自然難盡人意。

在宋亮看來,降價還讓鍾薛高丟了最重要的競爭力——品牌力。

事實上,高端冰淇淋/雪糕市場並不是沒有了。據CBNData不完全統計,2023年各品牌共發佈70款新品。51%新品為中高端產品,單支價格在10元以上,46%新品的單支價格區間集中在3-10元。

宋亮建議,鍾薛高還是要堅持高端定位,不要輕易降低身價,同時堅持高端渠道,不要什麼渠道都去。

不過這個決心好下嗎?(原標題為《鍾薛高欠薪,“刺客”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