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茵陈可以清热决定买些泡水喝?茵陈作用怎么样?

我们的中药文化几千年,不要小看茵陈这种普通的草
关注者
18
被浏览
27,174

15 个回答

每天认识一味中草药-茵陈

中药名:茵陈

别名:茵陈蒿、白蒿、绒蒿、臭蒿

药用部位:

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地上部分必植物形态:半灌木。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纵条纹,紫色,多分枝,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细柔毛,老则脱落。基生叶披散地上,有柄,较宽,2~3回羽状全裂,或掌状裂,小裂片线形或卵形,两面密被绢毛;下部叶花时凋落;茎生叶无柄,裂片细线形或毛管状,基部抱茎,叶脉宽,被淡褐色毛,枝端叶渐短小,常无毛。头状花序球形,多数集成圆锥状;花淡绿色,外层雌花能育,柱头2裂叉状,中部两性花不育,柱头头状不分裂。瘦果长圆形,无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1~3回羽状分裂,小裂片卵形或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茵陈蒿: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2~3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1~2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有短梗;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苦、辛。归脾经、胃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清湿热、退黄。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湿退黄药。


在广东真的离不开祛湿、清热、去肝火,今天推荐一款超强祛湿汤,经常熬夜,肝火旺,湿气重的推荐这汤,祛湿去肝火又不用担心不好喝,全家都适合喝。

木棉花绵茵陈祛湿汤

绵茵陈: 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

木棉花: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健脾养胃个

土获苓:性味甘,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利关节功效;

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材料 (2人份):鱼1条,木棉花4朵,绵茵陈40克,土获苓30克,赤小豆15克,蜜枣2个,姜片2片。

做法:

鱼杀好冲洗干净,沥千水分,下锅煎至两面金黄色;

木棉花、绵茵陈、赤小豆稍微浸泡一下;

把所有材料放入汤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1.5小时,喝汤前加入适量盐即可饮用。

功效:这款汤适合广东潮湿天气,湿气困脾,有皮肤湿热痕痒、便秘、水肿湿气重、易疲劳的人群

茵陈是一种草本植物,又名白蒿,茵陈作为一味中草药,茵陈具有退黄的功效,常被用来治疗黄疸。茵陈还能保护肝脏,预防肝炎,利尿,能提高肝脏解毒功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肝硬化和脂肪肝的发病率。

茵陈煎汁喝能提高心脏功能,能扩张血管,增加动脉中的血液流量,从而达到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茵陈煮水能治疗皮疹,用水擦洗患处,可祛风止痒,也可用水的蒸汽熏患处。

常喝茵陈水不仅能保护肝脏,还能消除体内的炎症。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茵陈泡水喝,因为茵陈本身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