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住不起乾脆住河上!倫敦高房價催生的產物:船屋上的「水居族」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陸地住不起乾脆住河上!倫敦高房價催生的產物:船屋上的「水居族」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在物價出了名高的英國倫敦,不僅房價高昂,連房租金額也是全歐最貴,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人選擇住上「船屋」,成為人們口中所稱的「水居族」。

雖然,住在「船屋」上聽起來好像很浪漫,但事實上,水居族要擔心的問題非常多。究竟,船屋的價格是多少?水居族們該怎樣生活?而他們要擔心的問題又有哪些?(責任編輯:陳美羽)

不論買屋市場是否蓬勃,買不起房的人只有租屋一途,而住不起陸地的人,船屋成為他們省錢的另類選擇,也因此誕生一群獨特的「水居族」。根據統計,英國約有 1 萬 5,000 名水居族。

倫敦寸土寸金,房租連三年登上全歐最貴榜首

在台北市,新台幣 5 萬元可以在市中心租到三房兩廳,但在物價世界數一數二高的英國倫敦僅能租到小套房,還不包水電稅金。

根據比較世界各地物價的網站 Expatistan,住在倫敦比住在台北市貴上六成八,其中最貴的是交通費,整整貴上 158%;其次就是居住,倫敦租屋價格貴了 117%,是台北市的兩倍多。

根據 Expatistan,在倫敦昂貴地段租房,25 坪房子月租約 2,459 英鎊(約新台幣 9.8 萬元),普通地段也要 2,110 英鎊(約新台幣 8.4 萬元),若再加上水電瓦斯、網路、稅金等費用,每個月新台幣 10 萬元跑不掉。

就算不和台北比較,倫敦的房租在歐洲也是數一數二。根據 2018 年調查,倫敦的房租連續第三年登上全歐洲最貴榜首,三房公寓一個月的平均房租要價 6,648 美元(約新台幣 19.6 萬元),是巴黎(3,383 美元,約新台幣 10 萬元)的近兩倍。

脫歐使民眾對購屋卻步,租屋價格因此增長

雖然脫歐帶來不確定性,但根據最新公布數據,由於供不應求,倫敦精華地段的租屋價格在過去一年不減反增。房地產業者指出,這是因為原本打算購屋的人都因為脫歐等因素而卻步,轉而擠入租屋市場。

週租 250 至 500 英鎊的物件,相較 2018 年同期上漲 3.8%;週租 500 至 700 英鎊的物件則漲租 2.7%。

房仲業者指出,雖然英國的政治不穩定性依舊,但相較於 2015 年 5 月和 2017 年 6 月的兩次大選,以及 2016 年 6 月的脫歐公投,2019 年 12 月 12 日最新一次大選對買屋市場並沒有太大影響,在大選前三個月,房市依舊蓬勃交易,這顯示「部分買家對於政治不穩定性已經有了一些抵抗力」。

船屋成為省錢的另類選擇,1.5 萬英人逐水而居

不論買屋市場是否蓬勃,買不起房的人只有租屋一途,而住不起陸地的人,船屋成為他們省錢的另類選擇,也因此誕生一群獨特的「水居族」。

根據統計,英國約有 1 萬 5,000 名水居族。而在倫敦,根據運河暨河流信託(Canal and River Trust)和內陸水路協會(IWA)統計,有登記的船屋從 2012 年至今幾乎翻倍,如今有大約 5,000 艘,預估到 2022 年還將成長 35% 至 52%。部分新登記的船屋就和一般房屋一樣,也被放上租屋市場。

對於水居族而言,逐水道而居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的人可能是一圓兒時夢想,有的是希望和家人居住在一個小空間裡,關係能更加緊密。這些水居族的日常對話也和一般人大不相同,可能會討論哪一牌子的煤燒起來比較沒有煙,又或是某條水道的船屋比起幾年前多了多少艘等。

▲ Life On The Water In A Tiny House Boat(影片取自 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船屋執照分兩種,價格、水電計算方式都不同

不過,水居族也分低端和高端,一艘二手船屋可能只要 3 萬 5,000 英鎊,但是一艘在倫敦擁有永久停泊權的高檔船屋可能就要 30 萬英鎊。

而且,水居族雖然能比租屋省下不少錢,該花的還是不能省。對於倫敦水居族而言,最困難的是找一個停泊點,許多新手水居族會從「連續巡航」(continuous cruiser)執照開始。

▌永久停泊執照
運河暨河流信託提供船主兩種執照,第一種可以永久停泊,售價高昂。以倫敦的切爾西港(Chelsea Harbour)為例,一艘 50 英尺船隻一年的停泊費高達 1 萬英鎊(約新台幣 38.8 萬元)。

▌連續巡航執照
另一種是連續巡航執照,每年約 1,000 英鎊(約新台幣 3.8 萬元),可以到處停泊,但每 14 天就要找尋新的停泊點,部分熱門地區甚至只能停留 24 小時或 48 小時。

除此之外,支付停泊費的船隻可以使用陸地上的水電,但是連續巡航的船隻卻是「斷網狀態」,必須自給自足。這代表船主必須買燃油保暖、使用發電機或電池、仔細計算用水,意外吸引一批想要在都市中返璞歸真的人,過著極簡生活。

河上居不如想像浪漫,要顧慮的問題繁多

然而,逐河而居也並非無憂無慮。部分過來人也提醒考慮成為水居族的人評估利弊,像是郵政、就醫、汽車保險,以及孩子就學等問題,否則雖然房租省了,但是某些花費說不定會倍增,得不償失。

而且,住在船上代表著必須和電視等電器說再見,排泄物的處理也得親力親為,住在船上可不見得如想像中浪漫。

另外,船主與河岸居民的「鄰居關係」也不一定融洽。在隔音不好的船屋上生活,噪音問題可能讓船主與鄰居關係失和。而且少了大門保護的船隻,安全問題也是一大隱憂,在船上的小空間用火,也得時時刻刻注意一氧化碳中毒問題。

此外,修繕是另一大重點。一般房屋有問題不修理或許還可勉強居住,船隻若不修可是會沉到河底,需要打理的瑣事眾多,「河上居」或許沒想像中容易。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房價居高不下 催生英國另類「水居族」〉。首圖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房價重壓惡夢】一個床位超過 3 萬元,共享住宿成美國「蟻族」在夢想道路下的妥協
這個德國小鎮用 7.2 萬噸的鑽石蓋房,源自於 1500 萬年前的一顆隕石
矽谷每月房租 5 萬台幣起跳,科技公司打算自己蓋房子給員工啦!
【世上最荒謬土地制度】為什麼手上有 200 萬,在台灣應該投資「房地產」而不是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