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宗尧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温宗尧

汪伪政府司法院长
温宗尧(1867-1947),字钦甫,广东新宁(今台山)人。幼年入香港中央书院(后改皇仁书院)读书,留学剑桥大学。1892年加入杨衢云创办的“辅仁文社”。1897年任北洋大学堂教习。1900年唐才常组织“自立军”,以温宗尧为驻沪外交代表。1908年,授驻藏帮办大臣。1911年11月,任南北议和南方参赞,协助伍廷芳工作。1916年讨袁军兴,任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外交局长。1938年投敌,1940年任汪伪司法院长,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无期徒刑。1947年病死。 [2]
中文名
温宗尧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76年
逝世日期
1947年
出生地
广东台山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温宗尧,字钦甫,广东新宁(今台山)人。早年入香港官立中央书院(1891年改为皇仁书院)读书,清光绪十八年(1892)2月,与杨云等在香港成立辅仁文社。皇仁书院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加入兴中会。光绪二十三年任天津北洋大学堂教习,后返香港皇仁书院任英文教员。其后历任两广洋务局局长,广东电话局总办,广东将弃学堂总办。光绪三十年随唐绍仪赴印度,任英藏订约副大臣。翌年返国后,入两广总督岑春煊幕,负责对外交涉事宜。光绪三十四年任清政府驻藏参赞大臣,翌年辞职。旋任两江总督署洋务顾问,外务部参议。宣统三年(1911)11月,湖北军政府成立,任外交次长,南北议和参赞。次年1月,被南京临时政府任为上海通商交涉使兼议和参赞。2月与唐绍仪等组织统一党,任参事,其后又与岑春煊在上海另组国民公党,任副会长。8月中国同盟会与中国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民国公党等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参议。民国5年(1916)5月,任肇庆护国军都司令部外交局长,护国军军务院外交副使。民国7年任广州军政府外交部部长,5月任军政府七政务总裁之一。民国9年10月与岑春煊等宣布解除军政府职务,寄寓上海。民国21年1月,被聘为“国难会议”会员。日本军队侵华后,民国27年3月,南京伪维新政府成立,任“立法院院长”,9月任南京伪维新政府联合委员会委员。民国29年8月,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同年任华中“大民会”副总裁。民国29年3月,汪伪南京政府成立,任“司法院院长”,同年3月30日,被重庆国民政府下令通缉。6月任汪伪“宪政实施委员会常委”。翌年2月,任注伪“东区联盟中国总会事务理事”,3月任汪伪“宪法草案总会审查委员会委员”,是年至民国33年,连任四届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民国34年10月1日被捕。翌年被判无期徒刑,旋病死于狱中。 [1]

主要事迹

播报
编辑

西藏曲折

清末有两个广东人先后任驻藏帮办大臣,即张荫棠和温宗尧,两人都在西藏推行“新政”,功过有待评说。武昌事起,温宗尧与伍廷芳等联名通电赞成共和,随后任南方议和参赞,1920年又出任第二次南北和谈南方总代表。入民国后混迹政坛数十年,晚节不保,堕落成汉奸。
1908年7月,温宗尧得赵尔丰推荐,任副都统衔驻藏帮办大臣,从海路经印度上任。当时的驻藏大臣满人联豫,是军机大臣那桐亲戚,利用在中枢的关系,先是将才识兼优的张荫棠排挤出藏,又阻挠威望素著的赵尔丰上任。联豫既乏才略,又生硬死板,引起西藏部分高层的不满,局势动荡。1909年,联豫请求清政府派遣川军入藏,达赖与联豫彻底闹翻,撤销给驻藏大臣的日常供应,并派藏军堵截川军。
在川军直趋拉萨之时,1910年2月,十三世达赖喇嘛委托尼泊尔驻藏代表出面斡旋,邀请驻藏帮办大臣温宗尧前往布达拉宫面谈。会谈中,达赖答应将各处阻兵番众立刻撤回,仍尊重联大臣,一切供应照常恢复。温宗尧也应承:川军自必申明纪律,维护安宁秩序,不至骚扰地方;诸事均和平办理;达赖固有教权不加侵损;决不杀害喇嘛,焚毁寺庙。但是,纪律不严的川军进入拉萨后,竟开枪乱射,造成僧众死伤,拉萨秩序大乱。十三世达赖喇嘛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连夜出走印度。清政府在要求其回藏遭到拒绝后,革除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名号。温宗尧虽苦口婆心,极力斡旋,仍于事无补,与联豫的冲突表面化,稍后即奉调离藏。
温宗尧抵达四川后,请赵尔巽代奏,指出英、俄互相制衡,“中国当趁此各有忌惮之时,急整理西藏内政、恢复主权”,并提出治藏政策建议:“今日中国治藏须分别表里,善为操纵。不必遽改为行省,而当以治行省之道治之;不必强同于汉民,而当以爱汉民之心爱之。”温宗尧透彻分析了国际局势,提出尊重传统、善加驾驭的方针,委婉批评了联豫处理失当、川军纪律败坏。但清廷没有认真听取建议,到武昌起义后演成联豫被驱逐、驻藏清军被缴械的悲剧。 [2]

参与南北议和

1911年,伍廷芳和温宗尧都蛰居沪上。两人自幼都在香港读书、工作,此时又同是上海的广东同乡组织广肇公所董事,成为好友。上海光复,沪军都督陈其美深知办理外交非名满天下的伍廷芳不可,让李平书上门敦请伍氏出山。伍廷芳以年老为由辞谢。刚好温宗尧来访,极力劝说,伍才首肯。
为从实质上帮助军政府,1911年12月5日,温宗尧召集数千名旅沪广东人在广肇公所集会,为南方军政府筹款。温宗尧在发言中召上海的广东人出钱出力。温宗尧说,上海有17至18万广东人,如果每人都捐款,很容易就能筹集大笔资金。所有广东商行拨出每月薪水10%,雇工和商店职员捐款薪水的10%,直到为军队筹集资金的问题解决为止。上海广肇公所另外还应革命党人要求,临时筹借40万元以应急需,同时也想以此作为交换,让伍廷芳、温宗尧出任外交总长、副总长。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一天,本来百务丛集,还是拨冗参加了由旅沪广东团体举办的宴会,以答谢同乡的鼎力相助。孙中山后来让王宠惠任外长,还引起了广肇公所强烈抗议。
辛亥南北议和,是广东人在中国政坛一次集体亮相,阵容之鼎盛,令人叹为观止。北方议和总代表唐绍仪,香山人;南方议和总代表伍廷芳,新会人;南方议和参赞汪兆铭、温宗尧、王宠惠,分别是番禺、台山、东莞人;南方代表团秘书张竞生,饶平人;袁世凯阵营实际负责议和的枢纽人物梁士诒,三水人;参与联络工作的叶恭绰,番禺人;北方代表团在上海的下榻之地沧州饭店,则是香山人刘学询的物业。
南北和谈初期颇为顺利,白天正式会议上唇枪舌剑,到了晚上则杯酒言欢,除了张謇、赵凤昌等人的斡旋之外,唐绍仪“被粤人包围”,迅速倒向共和,也是重要因素。袁世凯最终撤销唐绍仪代表资格,亲自出马,与伍廷芳用电报直接谈判。后半段谈判充满惊险,袁不断拖延清帝退位时间,孙中山忍无可忍,乃先由南京参议院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则认为孙中山悔约。伍廷芳和温宗尧夹在孙、袁之间,左右为难。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呈的同时增加附加条件,伍廷芳、温宗尧认为这是孙中山食言,“无以取信于天下。”据《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所说,温宗尧甚至表示,“如果他有一支手枪,他就亲手杀死孙中山。当然这不过是说说而已,但却说明了他们对他们的临时总统抱有怎样的看法”。 [2]

职业政客生涯

近代以来,出现了专业型的职业官僚,在外交、法律、财经、教育方面学有专长者,如伍廷芳、温宗尧、王宠惠、陈锦涛,先是为清廷服务,辛亥后供职于南方临时政府,后来又游走于各派军阀之间,与国民党若即若离,时分时合。
南北和谈前后,温宗尧热衷于组织政党,先后参与国民协会、统一党、国民公民的筹组,都是昙花一现。袁世凯图谋称帝,讨袁军兴。1916年,岑春煊偕温宗尧等由上海绕道香港,转抵广东肇庆,于广东肇庆成立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举岑春煊为都司令,梁启超为都参谋,温宗尧任外交局长,一致举兵讨伐袁世凯。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次年5月,政学系和桂系军阀对孙中山不满,操纵广州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修正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改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制为七总裁制,孙中山无奈去职。1920年4月8日,广州军政府主席总裁岑春煊召开政务会议,免去伍廷芳的外交部长,特任温宗尧为外交部长。时值第二次南北和谈断续进行。6月6日,广州军政府政务会议议决,撤换南方议和总代表唐绍仪,改派温宗尧继任,并通告北京政府: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三人的总代表业经取消,声明孙、唐、伍等宣言及一切行动无效。由于南方内部纷争,第二次南北和谈无疾而终。
南方军政府取消以后,温宗尧寓居沪、宁两地,在齐燮元、孙传芳手下办理对外交涉。北伐以后不问政事,从事教育及其他活动。值得留意的是,著名《新青年》杂志是将温宗尧当作值得推崇的“名流”来看待的。1916年,《新青年》自称“得当代名流之助,如温宗尧、吴敬恒、张继、马君武、胡适、苏曼殊诸君。”该年,温宗尧在《新青年》发表《论教育》一文,认为,现代义务教育促成了西方国家的强盛,而愚昧无知则导致了亚洲国家的贫弱。因此,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掌握教育权柄并为国民提供受教育机会,就不可能使政治进步、工业发达、道德高尚,就不能自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 [2]

寿高则多辱

日军侵华,拉拢过气政客成立伪政府以收买人心,唐绍仪、吴佩孚是日方追逐的“第一流”人物;而忍受不了寂寞的“二流”失意政客也都蠢蠢欲动。温宗尧长期负责上海广东同乡组织,在沦陷初期的上海,广东人仍有相当势力,日本特务机关认为请温宗尧出马,是“使上海的广东人对于新政权抱有相当关心的好方法”,并为下一步侵略广东提供助力。1938年2月21日,温宗尧、陈锦涛、陈群、梁鸿志等人会商,由温宗尧往说唐绍仪,温面告唐开会情形,并请唐出山组织伪政府。唐予以拒绝说,如此我是不干的,而且我劝你也不必干。第二天,温宗尧又跟陈锦涛再次游说唐绍仪,唐劝温、陈二人说,我辈出处,应极端慎重,当此空前巨变之际,若稍有苟且,则一经投足,即无术自拔。唐绍仪作为当时滞留上海的重要政治人物,因与日方有过接触,成为蒋介石心头大患。蒋疑心极重,无法放心,卒派人加以暗杀。
温宗尧、陈锦涛没有听从多年老友的忠告,终于泥足深陷。1938年3月30日,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成立于南京,温宗尧任伪立法院院长。1940年,温宗尧出任汪伪“司法院长”,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无期徒刑。1947年11月29日凌晨2点10分,温宗尧病死于南京鼓楼医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