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低頭用手機 頸椎病趨年輕化

葉紹亮醫生表示,市民應拿起手機至正常水平使用,降低頸部受壓力量。

星島日報報道】「低頭族」大行其道,每人無時無刻都垂頭使用智能電話。有骨科專科醫生警告,本港頸椎病有年輕化趨勢,有年僅十六歲的年輕人便要以手術治療,認為這跟市民使用電話時姿勢不當有關。他指,頭部重十磅的人士,長時間低頭頸部便會承受巨大壓力造成勞損,一旦壓著神經線需要開刀做手術,而且病症是無法復元,建議市民日常應減少使用電話,使用時亦要拿起手機不要低頭。 醫管局九龍中聯網物理治療部數據顯示,肩頸痛症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有三成求診人士為四十歲以下,其中常見的頸椎病「脊髓神經病變」(CSM)更成為都市人的隱患。司徒拔道港安醫院骨科專科醫生葉紹亮表示,CSM患者多為五、六十歲以上患者,但近年二三十歲個案較以前多,有年僅十六歲年輕人因長時間使用智能電話,最後患上頸椎病,須要動手術治療。 他稱,頭部重達十磅或以上的人士,長期低頭令頸椎椎間盤(椎骨間的軟骨)受壓凸出,嚴重者更會壓著神經線引起發炎,造成刺痛、針扎、電擊及麻痹等。葉紹亮建議市民應盡量減少使用手機,或拿起手機至正常水平使用,降低頸部受壓力量。他又補充,市民使用手機一段時間後,亦應有休息時間作伸展動作,而最能加強頸部肌肉強度的運動是游泳,因為需要經常抬起頭,能增強頸部肌肉組織。 年約五十餘歲、任職護士的林小姐,二〇〇一年時扶起男病人時,意外導致肩頸受傷,當年診治的醫生沒有意識她患上CSM,未有提供適合治療,多年來她飽受痛苦,「如果生小朋友是十級,我的痛楚也到八級。」林小姐稱,前幾年因痛楚失去生活質素,斷絕所有社交,十分影響精神及情緒,曾出現輕生念頭,「我覺得很抑鬱,甚至認為沒有希望。」 她去年獲轉介至葉紹亮診症,發現其十毫米闊的神經線,已被壓至五毫米闊,需要安排作四十萬元的手術。手術期間,葉紹亮先為她切除壓著神經線的頸椎椎間盤組織,再安裝人造骨承拓。林小姐在手術後,痛楚已減至五級,頭痛及頭暈情況亦消失,較以前精神,生活質素提高。司徒拔道港安醫院去年底斥資千萬,加強頸椎及脊椎手術時的實時導航系統,務求令手術更精準,將風險減至最低。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