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曾任北京市委书记,66年被“打倒”,平反后成八大元老之一

1948年12月北平解放前夕,彭真被任命为北平市委书记(后改为北京市委书记),此后,彭真长时间担任此职,一直到1966年被“打倒”,由此,彭真成为任职时间最长的北京市委书记。

彭真是山西省曲沃县人,原名傅懋恭,原先定的出身是中农,被“打倒”后改为地主。彭真的资格是非常老的,早在1923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一直在北方从事地下工作,早期阶段,彭真担任的最高职务是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这个顺直省委当时领导北平、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河南等省市党的工作,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北方局。

彭真曾三次被捕,最著名那次是1929年,由于叛徒出卖,时任天津市委书记的彭真被捕,被判了六年,在狱中他坚贞不屈,组织同志与敌人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守住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气节。

1935年,彭真刑满释放,随后成为中共天津工作组的负责人,到此为止,彭真在党内的地位仍然不高,直到1936年刘少奇出任北方局书记,彭真的命运才发生重大改变。当时刘少奇为重建党组织,提拔了一大批青年干部,一些是来自“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骨干,另一些是草岚子监狱假自首释放出来的干部,也就是后来那个所谓的“61人叛徒集团”。

除了重用这些青年干部之外,对彭真,刘少奇也是大加提拔,让其担任北方局组织部长,成为自己的重要助手。就这样,彭真逐渐成为“白区”的二号人物,刘少奇还专门将其引荐给毛主席,可见,刘少奇对培养这位心中的才俊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1938年,彭真担任晋察冀分局书记,成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建者聂荣臻的领导,刘少奇之所以让彭真到晋察冀任职,其实也有多面的考虑,之前彭真一直在白区大城市工作,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方面经验丰富,但在根据地建设和军事斗争方面,却欠缺经验,来到晋察冀任职,或可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不过,彭真在晋察冀学得并不好。(为何呢?参见抗战胜利后东北局书记的更换)

1941年,彭真回延安向毛主席汇报晋察冀边区各项具体政策及党的建设经验,此后便留在延安任职,担任中央党校教育长、副校长,还担任了组织部长,这个党校校长虽然之前看着不太起眼,但整风运动开始后,便参与对高级干部的审查工作,权势瞬间提高,由此,彭真一举成为延安的风云人物,足以与康生相媲美。

与康生相似的是,彭真在整风期间也犯了扩大化的错误,比如说担任中统部副部长的柯庆施,还有军委秘书长陶铸夫妇,受到了残酷的批斗,批判经验主义的时候,彭真甚至提出要开除周恩来的党籍,不过,运动后期,彭真也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了检讨。

彭真声望达到顶点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

这一年,彭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毛主席远赴山城前,还将彭真和陈云增补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地位仅次于五大书记,可见,此时的彭真是被当“接班人”培养的。

随后不久,刘少奇将一份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彭真,让其出任东北局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撤出东北,东北处于苏联红军控制之下,于我党来说,占领东北无疑意义重大,刘少奇将这一份重任交给彭真,可见仍然是在锻炼他。

随着和平接收东北策略的失败,军事决战成为另一种选择,林彪接替彭真出任东北局书记,彭真降为副书记,如此一来,彭真也算在东北栽了跟头。不久,彭真被调回华北,到北平解放前夕,被任命为北平市委书记。

此后,彭真长时间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市长等职务,五十年代初还曾兼任政法委员会党组干事会副书记,有意思的是,在兼管政法工作期间,彭真曾在燕山脚下修建了一所监狱,即大名鼎鼎的秦城监狱,没想到后来彭真竟被关进了这所监狱。

大家都知道,1966年有个《五一六通知》,是那场动乱开始的标志,有人说其中“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指的就是彭真,不久,彭真就被宣布撤销所有职务,处于一种被监禁的状态,一开始是被北京卫戍区关押,后来转移到秦城监狱。关押期间,彭真受到无休止的批斗,身心备受折磨。

1975年,彭真一家人被解除监禁状态,安置在陕西商洛,“四人帮”被粉碎后,为彭真平反的呼声越来越高,1978年12月,彭真回到了阔别多时的北京,两个月后中央宣布为彭真平反。

我们都知道,以邓小平为核心,形成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其中的老一辈革命家有一个称呼,叫八大元老,说法一般有两种,这两种说法彭真都是其中之一,可见当时彭真在党内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彭真曾在1980年担任中央“两案”指导委员会主任,在随后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二年又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成为正国级领导,于1987年退出中央领导机构,1997年病逝于北京,享年95岁,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圆满的了。

举报/反馈

子辰话史

9.3万获赞 1.2万粉丝
子辰出品,必属精品。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