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前半場野蠻發展,問題頻現又該如何解決? | 香港矽谷

共享單車前半場野蠻發展,問題頻現又該如何解決?

..

共享經濟作為商業模式成功在企業應用之後,影響了一個又一個行業。受其影響最重的是出行領域,在私家車被共享之後,現在又輪到了單車,且已經影響很深,幾乎重現了當年滴滴與快滴的燒錢圈地的場景。

也難怪不會如此,因為共享單車行業膨脹的太快,從2015年下半年到現在,短短不到2年的時間,有的企業融資已經到了D輪,整個行業的融資金額動輒就能上億。

資本熱錢助推,使得共享單車企業們處於一種癲狂狀態,整個行業進入野蠻發展階段。企業們不計成本不顧後果的砸錢給補貼換市場份額,都想在短期內成為行業第一,成為該行業的獨角獸。

只是,在單車行業體量不斷變大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譬如亂停亂放、阻礙交通、砸車偷車燒車等現象,是之前任何行業的共享經濟模式沒有出現過的。

面對這些問題,相關部門還沒有介入監管,因為政府認為現在該行業還沒有進入管理階段的後半場。但是,目前因為單車所出現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問題乃至民生問題,在眼下這個還處於前半場的階段,這些問題又應該怎麼解決?

熱錢進入讓共享單車趨於瘋狂,圈地燒錢大戰拉開帷幕

摩拜單車創始人說,在最初創辦摩拜單車前,考慮的僅僅是如何讓更多人在0-5公里的出行範圍內更綠色的出行。這一創業邏輯,恰好符合政府提倡的綠色環保理念。不到兩年的時間,風口上的共享單車成為投資機構眼中的搶手貨,資本市場的熱錢迅速湧向這個市場。

整個2016年是共享單車行業獲得資本青睞的一年,滴滴、經緯中國、中信產業、祥峰基金、高瓴資本、Coatue、Atomico、新華聯等近30家資金巨頭相繼湧入。調查顯示,18家共享單車公司中,獲得融資的就達到了11家,僅下半年的融資總額就超過了30億元。

其中摩拜單車和ofo的融資佔比分別為49.94%和27.05%,佔到了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76.99%。而即摩拜單車獲得D輪融資以後,月初ofo也宣布完成D輪4.5億美元的融資,同時創造了共享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記錄,成為行業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

與融資相比,更重要的是創業公司的「跑馬圈地」。從單車的投放量上看,摩拜單車宣布在每個運營城市最少投放了10萬量,而ofo也宣布在在中國及海外的40個城市的投放量已達100萬輛。

但這兩家的單車都不是是最高投放量,據悉,剛剛走到A輪融資的永安車行投放量,將比兩家公司投放量的總和還要多,而其他像小鳴單車、優拜單車等公司投放量也將是百萬級別。因為資本的投資需求,後面將會有更多的單車項目的進入,所有項目都會追求短期搶佔市場份額,已求做到行業最大。

所以,燒錢圈地在所難免。近期,摩拜單車與ofo都在自稱是行業老大並先後完成數億D輪融資,足以證明這一點。

正如之前打車軟件的「燒錢大戰」一樣,搶奪市場必然離不開補貼。目前,摩拜單車開展了沖20元贈10元,沖100元贈110元的活動,ofo也制定了「任性特惠充值最高返現100%」的類似補貼。

只是難以想象,一個共享經濟下還未盈利的新項目,在開始之初就已經達到了競爭熾熱的地步,這比正常情況下到競爭中後期才會出現的補貼戰來早了很多。

共享單車遭破壞問題百出,只是因為國民素質不行?

在資本家爭相追逐的明爭暗鬥間,由共享單車引出的「文明出行」問題,一直也是人們熱衷討論的話題。

上月月底,成都首例盜竊破壞共享單車案件嫌疑人,被判因盜竊罪判處拘役3個月,罰金1000元。北京的兩名護士給共享單車上私鎖,被拘留5天。上海也也出現了共享單車隨意停放造成的交通治理的難題,前後共有4000輛共享單車被「黃浦區車輛管理公司」扣押並至今無法取回。

除此之外,如單車上樹、丟失、進河等情況屢見不鮮,單車被石頭壓、被帶回老家、被上私鎖、被火燒的事件層出不窮,還有同行之間相互破壞和虛假吸錢二維碼的問題也是輪番上演。

共享單車為解決道路擁堵而生,為綠色出行而生,但在諸多單車事件中,更是直接體現了國民素質。有人說共享單車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一點都不假。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前兩天那個剪斷共享單車私鎖的網絡主播,才能獲得數萬網友的力挺。

文明出行、綠色出行不止是一個口號,從共享單車的問題上來看,國民素質達不到,也就無法做到徹底的文明出行,更不用說共享精神。但是,共享單車出現的各種負面問題,都是因為國民素質嗎?怕是廠商之間的明爭暗鬥,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未到後半場,缺乏監管的共享單車仍會野蠻發展

除了市容市貌和引導民眾文明出行的方面,上月央視報道的共享單車押金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又一問題。

用戶在使用共享單車前需要交納一定的押金,譬如ofo需要99元,小鳴單車需要199元,摩拜單車和優拜單車則是299元和298元。但由於每輛單車的使用人不止一人,也就造成每輛單車的押金數額不僅僅是99元或299元。

經相關調查得知,2016年12月,摩拜的每月活躍用戶押金總額就超過了9億元人民幣,有網友笑稱,「你以為人家是單車公司?其實人家是金融公司」。

共享單車項目一但設計金融資產,其中的問題就大了。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單車項目究竟是想做出行還是要做金融呢?如果金融是其盈利模式之一,則更需要金融監管部門的介入。

雖然個人用交納的押金額不打,但是每個單車項目的押金總額已經達到數億,隨着體量的增大,這個金額還會更多。另外,共享單車能不能涉足金融領域,同樣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共享單車的押金管理方面,關於證監會應該怎麼做的看法,網絡上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支持者認為,憑人品道德和信用免費用車還不現實,靠收取押金投資賺錢也是企業的生存之道,只要退出時能到賬就可以支持。

反對聲音則認為,在融資方非法集資、卷錢跑路不斷的當下,收取的押金是否得到監管?有無第三方監管賬戶?能否及時退回?及會否被挪作他用?總之,這一系列問題都是需要監管部門考慮的。

「對於共享單車而言,目前還處在前半場,政府整體覺得這是一個健康的事物,積極鼓勵。」前不久,李小鵬部長如是說。這意味着,共享單車的前半場是政府的支持與鼓勵,是企業的發展與創新的階段,但同時也是野蠻發展的階段。

在這個時期,相關部門不會輕易介入,根據各行業發展的規律,只有在行業發展的相當的規模,暴露更多的現象級問題之後,相關部門才會介入監管,才會規範立法,不過那已經是後半場的事了。

能看的出,隨着共享單車市場體量的增大以及帶來的各種問題,如何讓產業良性發展及運營,已經開始被放上桌面探討了。但是政府的表態,很明顯是在說現在遠還未到解決共享單車伴生問題的後半場。

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比達諮詢日前發佈的《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已達到1886萬。預計到2017年年底,用戶規模將達5000萬。

結合政府的發聲,這意味着共享單車共享在接下來仍舊處於野蠻生長階段野蠻生長是行業發展的必然,我們無法干預,只是越來越多的因共享單車發展造成的負面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如果任由各種負面問題發展下去,共享單車行業將變得不可控,共享單車項目也將失控。面對失控的結局,後半場真結果會是完美結局嗎?

且拭目以待吧。

(鈦媒體作者:王吉偉,微信公號:王吉偉/jiwei1122)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網絡與創業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