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國情報告》朝野協商3.5小時終達1共識 黨團推代表發言、詢答方式周四再議

立法院今日協商準總統賴清德至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案,經朝野協商3個半小時後,最終由立法院長韓國瑜裁示,總統於國情報告後,將由各黨團推派代表發言,每人6分鐘,發言人數依政黨比例國民黨9人、民進黨9人、民眾黨2人,順序為民眾黨、民進黨、國民黨。至於詢答方式,將在周四黨團協商繼續溝通。

立法院今日研商藍、白黨團提出的「新任行政院院長施政方針報告前,邀請賴清德總統至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提案,並於下午2時開始進行朝野黨團協商。

國民黨稱國情報告合憲也合理 不堅持即問即答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主張,自中華民國憲政發展以來,總統都有到國民大會做國情報告並備詢答,讓國家發展方向能更清楚,具有民意的各黨籍國大代表,也能確實反映基層聲音讓總統了解,讓朝野能一起把國家往前推動。自從制度變為單一國會後,從1998年至今總統還未到立法院做國情報告並備詢答,今天國民黨提出這樣的提案,就是希望讓總統到國會把施政讓全國國人了解,也讓立委向總統提問,使國家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完備,也讓朝野更加圓融。

國民黨團書記長洪孟楷指出,今天要確認的就是時間和形式,5月20日賴清德就職後,最快5月24日院會就可以邀請賴清德,之後再由行政院長做施政報告,這合憲、合法也合理,因為總統就是主理國家大政方向的人,外交、國防、兩岸、民生、能源等議題,應由總統先來國情報告,後續立法院再去監督行政院長,若今天是行政院長先來、總統後來,那總統就變成附和行政院長,這就有點奇怪。國民黨不堅持即問即答,一問一答、三問一答、統問統答都可以是選項。

民眾黨稱要建立憲政慣例 程序形式「都開放」

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主張,民眾黨團這次提出的議案,是基於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規定,邀請賴清德到立法院國情報告,從修憲完到現在還沒有總統至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這是建立良好憲政慣例和典範的關鍵時刻。至於在立法院裡的程序和進行,民眾黨團主張依照法律處理,依總統來立法院的時間點而定,看是要依照新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走,還是既有規定。

黃國昌提到,上周五韓國瑜召集各黨團幹部交換意見時,民眾黨團也提出各種可能性,包括賴清德是希望每個委員講完再回應,還是一個黨團全部委員講完後再回應,民眾黨團對此都抱持開放心態。他建議,今天協商應針對時間、各黨團人數、分配時間、形式進行討論。

民進黨緊咬合憲性 稱質詢總統違背憲政精神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則說,總統來立法院做國情報告,在國會改選以後都變成假議題,因為當年前總統陳水扁當選以後要來立法院做國情報告,國民黨就說即問即答再來;前總統馬英九2015年馬習會後要回立法院做國情報告,當時民進黨主張不可能讓國會即問即答替馬習會背書,這永遠都是政治攻防題目。

柯建銘認為,憲法增修條文寫得很清楚,是「得」來做國情報告而不是「應」,過去總統到國民大會國情報告也是統一回答,沒有質詢的問題,「黃國昌說要看當時的法律,但若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違反憲法,那就是違憲」,所以應該是依憲法,而不是依當時的法律,民進黨團堅持的是這一點,「我們都必須向憲法低頭」。

民進黨團書記長莊瑞雄說,賴清德到立法院國情報告,對各黨團來說都不是問題,藍綠白都願意促成,賴清德也表達樂意,既然是美事一樁,就大家一起來成就,就照程序讓行政院長在2周內先施政報告,至於之後總統要到國會大家都歡迎,但問題是依照憲法規定,總統並非立委質詢的對象,而行政院長依法本就要向立法院負責。

黃國昌表示,總統、行政院長誰先誰後,民眾黨沒有強勢的要求,行政院長總質詢完後總統再來也無不可。至於人數部分,民眾黨團認為按照政黨比例代表公平計算,不會有更多要求,不過黃國昌還是提議,基本上應該是一個黨團問完以後,總統再來回答。

其後,柯建銘、吳思瑤不斷提出憲政問題,柯建銘強調問題核心是合憲性,政黨比例、幾分鐘都不是問題,重點是來了以後怎麼回答,在合憲性上要怎麼處理,這才重點。吳思瑤則提到,依馬英九當總統時的主張,總統若一問一答備質詢,都會嚴重混淆行政院長和總統的職權,就會違背憲政精神,重點在回答部分如何安排。

韓國瑜這時表示,他認為民進黨團中莊瑞雄最大氣,因為他幾乎認同總統來,讓總統創造歷史,且國民黨、民眾黨根本沒有說一問一答,也不認同為詢答,若要繼續把這個問題勾起來,就很難進行下去。

三方協商約3小時後,約在下午5時由韓國瑜裁示初步意見,未來總統至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時,於總統國情報告後,由立法院各黨團推派代表發言,每人6分鐘,發言人數依政黨比例國民黨9人、民進黨9人、民眾黨2人,順序為民眾黨、民進黨、國民黨,至於詢答方式,繼續溝通,列入本周四協商主題。

最後在下午5時25分,韓國瑜最終裁示,周四再協商3個方案;第一是個人委員問完後總統回答,第二是整黨團問完後回答,第三是全部問完後統一回答,周四下午將討論這個方式,繼續協商。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