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警察廳有鑑於日本行人在交通事故死亡率偏高,時隔 43 年在教學規則中恢復「舉手過馬路」宣導文字,盼藉由向駕駛人明確表達要穿越馬路,來確保行人安全。(圖片來源:twitter.com/spp_koutusoumu)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為機車大國,根據交通部的資料統計,每 100人就有 58.7 輛機車,密度高居全亞洲之冠。台灣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居高不下,超越東南亞各國以及日本。一起來看看各國的交通安全教育宣導,找到有效減少台灣交通事故和傷亡的方法。(責任編輯:陳怡君)

台灣 2020 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約 3000 人,超過總人口是台灣好幾倍的日本,違規罰責似乎難收遏阻之效,交通部已著手修法改革,而日本等國的交通安全教育宣導,也有值得台灣借鏡之處。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副教授羅孝賢說,台灣人多半都是先學騎機車再學開車,有些不良的機車駕駛行為會延續到駕駛汽車的時候,他認為「落實嚴格執法及重罰,是最好的社會教育」

羅孝賢說,交通安全教育不夠完善,加上取締不夠嚴格或甚至執法縱容,使得不少機車騎士認定違規遭到取締受罰的風險不高,於是在車縫間鑽來讚去,視為理所當然,忘了這種行為對自身和他人安全構成的風險。

現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對違規行為除了罰鍰外,也針對汽機車駕駛人各種違規樣態實施記點,點數依危害程度分為 1 點至 3 點,例如超速、不依標誌、標線及號誌行駛記 1 點;不依規定過磅、違反汽車裝載規定(超重、超長、超寬、超高)記點數 2 點;蛇行、逼車、超速逾 60 公里等危險駕駛及闖紅燈記3點。

條例規定,半年內累計違規記點達 6 點以上者,須吊扣駕照 1 個月及參加道安講習,1 年內吊扣 2 次,再受違規記點者,將吊銷駕照。

但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林志學認為,違規記點處罰太寬鬆,記點累計期限才 6個月,期限一到就一筆勾銷,駕駛人根本罰不怕。

違規處罰不夠嚴厲,台灣車禍死亡人數高於日本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指出,台灣 2020 年有 3000 人死於道路交通事故,連續第 4年增加,相較之下,總人口 1 億 2500 多萬(約等於台灣人口 5 倍以上)的日本同期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 2839人,比台灣還少。

交通安全協會認為台灣在這方面可向日本借鏡。林志學指出,日本的交通違規記點累記時間為 3 年,一般違規大多記 2 點,嚴重違規記點從無保險駕駛記 6 點,到肇事傷害記 45 至 62 點,超過 6 點就停照 1 個月,累計 12 點停照 3 個月,達15 點則吊銷駕照並禁考 1 年,累計記點達 45 點吊銷駕照且禁考駕照 5 年,吊銷駕照後需重新考照,再取得駕照才能上路。

林志學說,台灣現行交通違規記點與吊扣駕照制度,不足以淘汰不適格駕駛,他主張違規記點應結合回訓制度,也就是「加強訓練、再考照」的概念。

參考日本的做法,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建議擴大違規記點項目,加重對無照駕駛、無車檢駕駛、疲勞駕駛及酒駕等危險駕駛行為的記點,記點累計期間延長到 3年,並結合交通安全講習及再考照制度,達到有效導正違規者行為的目的。

這正是台灣政府有關部門改革的方向,只是力道是否足以發揮減少交通事故和傷亡的效果,還難以預測。

交通部 2020 年底預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擬將違規記點觀察期拉長,一般駕駛人 2 年內違規記點達 12 點,職業駕駛人 1 年內違規記點達 12點,都須吊扣駕照 1 個月及參加道安講習。這跟日本的相關規定有很大差距,但已經有人認為太過嚴厲,也有人認為過於寬鬆,交通部正歸納各方意見。

國民交通安全觀念從小教起,看看日本怎麼做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也推崇日本交通安全教育以學校教育活動為基礎,從托兒所、幼兒園階段就重視,中小學正規課程也將交通安全教學納入,幼兒階段有媽媽組織「幼童交通安全俱樂部」,也有全國交通安全母親會委託專業機構編印相關教材,提供給媽媽們教導孩童之用。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說,日本中小學生大部分是就近入學,如果使用自行車或機車代步,日本政府規定學校必須指導安全騎乘與正確使用安全帽。此外,日本小學交通安全教育強調沿街道行走、穿越街道的注意事項,教導學童不能過度倚賴師長,從入學開始就要能夠安全通過有紅綠燈的路口

除了透過影片、警察演講,台灣交通安全協會指出,日本學校也會安排違規駕駛現身說法,學校每個月有一天為「交通安全指導日」,春、秋兩季舉辦交通安全倡導活動,內容包括交通知識講座與交通事故急救技能教學。

台灣目前都如何執行交通安全教育

在台灣,交通部今年也曾發函中小學,提供教學手冊,希望落實辦理「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每學年 4 小時,並納入 110 學年度課程計畫,但這項措施被指控破壞課綱法制,遭到全國教師工會聯合會反對。教育部後來釐清,學校推動交通安全教育,是以融入課程宣導講座及體驗等方式實施。

不論形式如何,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有助於強化國人的交通安全觀念並減少事故及傷亡,應無疑問。在目前,台灣的交通安全教育主要以講習方式進行,但有些機構在嘗試創新的做法。

課堂之外情境學習 交通安全有感宣導

新竹區監理所委託龍華科技大學開發多媒體「虎口防撞手機遊戲」,結合智慧型手機與頭戴裝置,讓人置身在行人、機車及汽車等馬路虛擬實境,從遊戲中學習在馬路和街口如何避免事故,保障自身與他人的安全。

新竹區監理所委託龍華科技大學開發多媒體「虎口防撞手機遊戲」,利用遊戲強化民眾道路安全意識,還可提供外送員課程訓練,其中一個情境為機車遇到前方有公共汽車等大車時,如何安全變換車道繞行。 (圖片來源:取自手機遊戲畫面,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傳真)

這個遊戲的 1.0 版本有個情境是機車遇到前方有公共汽車等大車時,該如何安全變換車道繞行,2.0 版內容包括讓使用者化身為外送員,在十字路口右轉時左側車道有汽車也要右轉以及對向來車要左轉的情況,考驗外送員要如合配合號誌與車速安全轉彎。

新竹區監理所希望提供這套課程用於外送員訓練課程,也可用於機車駕訓班交通安全學科及術科訓練,當然也能用來強化一般民眾的風險意識,建議其他監理站、所參考。

這套軟體於 2020 年 8 月 15 日上線,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共下載使用 13 萬 2665 次。

各國使出不同招數提醒民眾注意交通安全

國外也不乏活潑生動的宣導手法可供借鏡,以動漫大國日本來說,左右側道路通行方法等交通規則,以及交通號誌與標誌識別,就是用動漫搭配淺顯易懂的文字突顯重點。泰國交通事故死亡率世界名列前茅,每年約有 2 萬人死於車禍,泰國的道安宣導廣告就選擇以寫實方式呈現,畫面怵目驚心。

也有些國家以溫情方式提醒民眾注意交通安全,例如法國用親密伴侶相擁親吻的照片,呼籲駕駛人切勿酒駕;英國的一個廣告影片呈現孩子坐在橫衝直撞的汽車後座,一臉忐忑不安,藉此提醒駕駛人為了孩子千萬要小心駕駛。

交通部在 2020 年首次舉辦交通安全週的系列活動,今年更提升為交通安全月,以路口為主題推廣交通安全。

交通部道安會執行秘書吳木富說,在交通安全月活動中,交通部邀請民間企業與非政府組織等相關團體集思廣益,請全民參與,讓社會大眾都能夠重視路口安全,進而內化為安全用路文化。

推薦閱讀

【台灣機車賣到庫存空空】美國人也瘋騎機車!2 原因讓機車在紐約竄紅

【超過 2 千件交通事故與他們有關】好想按「年收百萬」的外送員徵人廣告?來看工作風險值不值!

【台灣用路人分 4 等級】機車族竟不是最高種族!港人的 3 年觀察:別妄想成為台灣馬路上的「神族」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兩輪危機終結青春/交通違規罰太輕 道路安全教育宣導借鏡國際〉。首圖來源:twitter.com/spp_koutusou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