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鍵少數》看職場生存:別人還在抱怨主管打壓時,她們如何靠努力衝破公司潛規則?|經理人
feature picture
《關鍵少數》劇照

從《關鍵少數》看職場生存:別人還在抱怨主管打壓時,她們如何靠努力衝破公司潛規則?

傳記電影《關鍵少數》以美國、蘇聯的太空競賽為故事背景,描述在充滿種族歧視的社會氣氛之下,任職於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的三位黑人女性科學家 Dorothy、Katherine、Mary,如何不畏體制,在職場上爭得一席之地,活出自我價值的故事。

這段力爭上游的過程,必然包含重重阻礙,而電影生動演示當時黑人無處不受白人社會的歧視與打壓:例如只能使用有色人種專屬的廁所、員工餐廳、飲水機,搭公車時只能坐後排限定有色人種的小區域、特定的白人圖書館不得隨意進入。同時,在以白人為主的職場,有色人種遭遇各種霸凌與歧視,言語嘲諷、阻礙升遷更是家常便飯。所有不利的生存條件,都一應俱全了。

有時我們不禁沮喪感嘆,這樣的職場令人感到絕望。同時也有些人認為:職場充滿未知,因而希望無限。劇中 3 位女主角 Dorothy、Katherine、Mary,從職場到日常,無不遭受各種歧視冷暴力,她們能逃到哪裡?然而,她們卻總不慌不忙,揣緊尊嚴,端著一派輕鬆自若,就算時有怨懟,也像是自嘲一般,以優雅姿態去面對職場與日常中,所有惡意對待,從沒讓自己代入歧視或霸凌的思想困境中。最終她們都透過努力,掙得了想要的,次次收穫,毫無僥倖。

改變不了大環境,就選擇從昇華自己開始。

本次專欄想聊聊:在身處於不力的職場狀況下,應如何好好自處,更甚有所發揮?首先得釐清與理解,是否要在飽受煎熬與折磨的職場環境待下去,最大先決條件是:你能捕捉到這份工作的發展前景嗎?你找到的它對你自身的價值嗎?

否則,周旋再怎麼久,也得不出你想要的。因為所有生機,都是從野蠻生長開始的。所以,決定去留與否之前,一定把先決條件確立好,再做下各種決定或付諸行動

故事回到 3 位黑人女主角身上:在這樣異常不友善的大時代下,因為種族、性別與專業等多重歧視,她們為自己做了甚麼,打破藩籬?

1.別自貼廉價的弱者標籤

職場裡慣性歧視別人的人,往往不覺得自己在歧視別人,也因此,被霸凌者絕不能以被霸凌者自居,別輕易給自己貼上被害者標籤。在工作環境本就存在程度不一的競爭關係,本質上也是相互的資源掠奪,因此霸凌與否的行為,多少來自於人的劣根性,不必太意外。如果是以動手動腳而行之,訴諸法律即可;但面對無聲無息、精神層面的「冷暴力」,我們該如何應對?

首先,強化心理素質:面對被霸凌或歧視的事實,但無須過分誇大。下一步,不是抄傢伙正面對決,而是暗自帶著節奏速度,默默深化自身工作表現,透過更多的績效表現,間接瓦解職場中的霸凌狀態,積極轉移焦點,最終試著讓這件事無痕過去。你繼續行駛在自己的職場航道上,勿因此事再開一個戰場,職場生存的本質,不是要你費時間在這等破事。

想脫離同事和主管的欺壓,不能靠跑百米,而是馬拉松,續航力很重要。努力過程當中,這些劣根性的霸凌者們,還會繼續霸凌你,唯有「若無歧視、心無旁鶩」專注於成就自己,轉機一定會出現。我不想溫情安慰你:「當被歧視或霸凌時,就輕易離職認輸算了」,撐下去吧,拿出你全部力氣拚搏,用專業表現掄回自身尊嚴。

2.就算身處頹勢,也別放棄拿出對策、為自己衝撞冒險

是不是職場不可抗力,就該讓自己顯得無能為力?當然不是。Dorothy 一次一次想衝破藩籬,以黑人身份爭取主管職位;Katherine 想方設法爭取利用自身所長,在男性為主的團隊中,參與重要的航道試算任務;Mary 期盼成為太空工程師,不惜挑戰體制,上到法院裁決,只為進到特定的白人學校就讀,以獲取所需學位。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困境中努力,可能偶有沮喪,但她們都不以「悲情」定義自身遭遇

從沒有人規定:身處困境就必須以「可憐自己」的情緒來描述一切。劇中三位女主角,即使身在弱勢,處處被打壓,但從未放棄,厚著臉皮,一試再試,無論結果成功或失敗,她們都「確實具體地拿出對策」了

身在職場,我們試問自己:能付出或犧牲多少,以為了成為我們心目中理想的人?就算職場不可抗力,也不是全然無能為力,我們終究還有一己之力。

3.開啟生存感知去探索新的事物,長遠來看是好事

如果你在工作中長期處於安逸,有時會丟失了該有的求生本能。我們都不應妄想職場內有多溫情友善,很多時候因為各方勢力,同事說翻臉就不認人,不可輕視。

但無須細思極恐,或行事謹小慎微。懷一身本領、充滿抱負的你,在愈惡劣的職場中,愈是要找出「資訊不對稱」的機會點,夾縫中求生存。

求生欲如何培養,一點都不戲劇化。除了在專業上努力,記得伸出無形的觸角,盡情擴大觸及範圍,讓貴人有機會看見你。比如在一件你能發揮的專案上猛烈投入,或是在工作上不吝於對周遭事物付出,這些行動將「創造轉機」,觸發更多種可能性,讓周邊資源能連動起來助力於你,最終扭轉劣勢。

電影中 Dorothy 被白人主管打壓之餘,仍不忘為自我探求契機,意外接觸到 IBM 大型計算機操作,最後習得更新的計算機操作技術,帶領團隊取代人工計算,職業能力迭代升級,也順利成為部門主管,還帶領了有著白人女性參與的團隊。(如果當時她只看了一眼 IBM 大型計算機就經過,就不會有後來的故事。)

Mary 主動出擊捍衛自身權益,順利進到特定白人學校就讀,雖然只是夜間部,但已成功達成目的,如果當時她念頭一弱,放棄嘗試爭取法院裁決,也許她永遠也不會自己想要成為的工程師了。Katherine 次次嘗試突破與衝撞,最終透過專業獲得白人高階主管倚重,到最後也用專業征服了全老白男團隊,所有人對她另眼看待。而如果她因不斷遭受各種霸凌與歧視就淚奔離開,就不會有後來助力美國太空人成功軌道航行的戰績,白人終究還是繼續歧視黑人。

不安逸,才能激發求生欲,同時別怕起點低,有時能跳得越高,呈現成長曲線持續上揚。老話一句:想要有所改變什麼,就得自己去掙

4.與職場中歧視或霸凌者們成為好友吧

最後來聊聊劇中,劇中兩位熱愛歧視與惡整 Dorothy 以及 Katherine 的白人中階主管 Vivian 與 Paul。別誤會標題意思,不是要教導大家刻意交好、奉承這些霸凌他人的職場雜碎,如此一來,只會換來更被看不起而已。

誠如一開始說過:職場中慣於歧視或霸凌別人的人,他們往往渾然不覺,只因這是他們的劣根性。Vivian 最終以姓氏「范恩夫人」尊稱 Dorothy,認可她的地位;Paul 最後為 Katherine 沖了一杯咖啡親手遞給她,釋出友善意願。其中有多少真心含量,還是因為職場地位消長,而產生的態度轉變,我們不過多揣測;他們並不是主動對你放棄霸凌,而是因為你的專業素養,不得不被你馴化

進一步細想:如果自身狀態沒有改變,他們應該會繼續歧視或霸凌的。所有職場關係,追求的並不是以交纏交惡,而是以一種昇華的型態呈現。當你自身提升了,眼界高了,過程中再多職場擾攘,都不值一提。當有一天你強過他們,你將能與他們成為好友。

最後,就引用劇中主角的一句話作為結束。「我無法改變我的膚色,所以,我只好敢為人先,」Mary 說。此刻:我們就為自己,敢為人先一次,成為關鍵少數吧。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