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畫師:「分心不是我的錯」 - 新浪香港

孤獨症畫師:「分心不是我的錯」

3月26日,李佳洋正在公司休息區認真創作。這是他創作了一年的「二十四節氣」系列海報中的一幅插畫。在這裏,他感覺輕鬆自在。

3月26日,中午12點半左右,李佳洋第三次在工作群裡彙報自己到達公司的時間。他的同事趙連琦和劉偉提前為他安排好了工位。

李佳洋今年30歲,是北京同創永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的平面設計師兼插畫師,也是一名孤獨症患者。四年前,在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順利進入了同創永益公司工作。

下午1點整,李佳洋到達公司。快速整理好電腦和工作用具後,他轉身奔向洗手間。他媽媽提前交代過,李佳洋可能會不時地上洗手間,因為在狹小的空間里,他會有安全感。

工作帶來了自信

李佳洋在大學學的是數字媒體設計專業,用同事劉偉的話說,做平面設計師兼插畫師的四年,他身上發生了很大變化。

後來,公司發現李佳洋喜歡畫畫,市場部的宣發海報設計很適合他,在同事們的幫助下,李佳洋開始了海報插畫工作。這項工作給了李佳洋很大的信心,完成了「二十四節氣」系列海報的繪製。公司和客戶也給了李佳洋極大的認可,公司還將他的作品製作成文創產品。他對自己的工作也非常滿意,他說自己喜歡旅遊,接下來會進行中國名勝古蹟的主題創作。

李佳洋通過投影向同事們講解自己創作的「二十四節氣」插畫作品。

公司將李佳洋的作品製作成文創產品。李佳洋非常喜歡,在上面寫下《長歌行》、《沁園春·雪》的詩句。展示了他的內心世界。

同事們說,李佳洋是一個特別有責任心的年青人,交給他的工作,他都會認真完成。但是,在工作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在於溝通,這也是孤獨症人士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李佳洋的媽媽說,佳洋智力沒有問題,但與人溝通的障礙是後天很難改變的。

劉偉跟李佳洋瞭解最近的工作、生活情況。

同事們發現,李佳洋在安靜的辦公環境中,經常會自言自語,突然大聲說話,焦慮時沒有穩定的工作耐性。每隔一段時間,佳洋便需要起身放鬆一下,他也經常會在工作區吃零食,吃東西是他解壓的一種方式。這一切,公司同事們都給予了很大的包容和引導。一次,他的杯子摔壞了,他的情緒開始有些不穩定,公司同事趕忙上前,說已經給他準備了一個更好的杯子,佳洋的情緒才慢慢緩和下來。

工作間隙,李佳洋會不時去洗手間。在狹小的空間里,他會有安全感。

在同事劉偉看來,李佳洋經常有超出普通人的思維和對事物的敏感,他的畫里總是放大和渲染美好的東西。他會把天空畫得很高,太陽畫得很紅很大,他的畫里很少有人,卻有很多的鳥兒。李佳洋說,他渴望有朋友,但就是不知道怎麼跟他們說話。他空閑時都會騎車出去轉,「騎到一個風景好,又人少的地方。」

李佳洋認真投入地畫畫,這是他創作了一年的「二十四節氣」系列海報中的一幅插畫。在他的畫作中,天空都很高遠。李佳洋認真投入地畫畫,這是他創作了一年的「二十四節氣」系列海報中的一幅插畫。在他的畫作中,天空都很高遠。

李佳洋是個善於思考的人。在工作之餘自學影片剪輯,他專注地在電腦前研究影片剪輯素材。

用簡單、真誠的思考方式面對這個世界

1994年,李佳洋出生在東北一個小城市。在他1歲的時候,父母發現他和其他小朋友有些不一樣。他對外界反應遲緩,跟親近的人也沒有依賴感。從4歲開始,佳洋父母帶著他看過省內外的很多醫院,最終佳洋被確診為孤獨症。但是,當時佳洋已經錯過了黃金干預期。佳洋媽媽只好買了幾本相關的輔導書籍回到家裡,自己教孩子。

李佳洋熟練地使用手機支付買菜。

媽媽看了孤獨症相關理論書籍,發現佳洋在動手的事情上可以保持相對的耐性。她也深知,父母不會陪伴佳洋一輩子。從佳洋5歲時,他們就引導佳洋做家務,自立更生。如今佳洋生活能夠完全自理。

李佳洋從小動手能力強,會做飯。而且動作麻利,只要半小時就可以把晚飯做好。

李佳洋從影片網站上學習了做飯,他給媽媽做了「拿手好菜」油麥菜和麻婆豆腐。

他們一家三口租住在北京昌平區的一個小區里,佳洋每天買菜做飯、收拾房間。媽媽通過這些年輔導佳洋的經驗,在北京朝陽區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學校里做特殊學生(孤獨症等)輔導。

李佳洋的內心很細膩,由於他家的樓道比較昏暗,傍晚時分,他都會到樓下去接媽媽回家。

媽媽下班回來,吃上了李佳洋做的晚飯。家裡牆上的裝飾都是爸爸掛上的,祈求幸福平安。

高中畢業後,佳洋在媽媽的輔導下,考上了大連的一所大學。大學畢業後,李佳洋在公益組織的幫助下,先後找了幾份工作。但是,對於孤獨症人士的幫扶不只是特供機會那麼簡單,它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最後的結果並不理想。2020年,在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和同創永益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李佳洋終於得到了自己喜愛且穩定的工作。

由於家裡空間比較小,李佳洋每次只能將畫作攤開在床上,與媽媽一起討論作品。

如今,李佳洋空餘時間都在抄寫一本書《分心不是我的錯》。這是佳洋媽媽買給他的,他用練書法的方式,已經抄寫了30幾本小冊子。他用簡單、真誠的思考方式面對這個世界。他說:「最後悔的事情就是上學時,沒有記住所有同學的名字。因為當時沒有現在這麼好的社交能力。」

李佳洋空餘時間都在抄寫一本書《分心不是我的錯》。他通過這種方式學習與人溝通。

李佳洋空餘時間都在抄寫一本書《分心不是我的錯》。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影報導

編輯 胡傑 劉晶 張湘涓

校對 吳興發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