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
放映時間發生衝突,請檢查其他同時段場次
本場次已過期
移除片單
競賽獎項
  • 台北電影獎
  • 國際新導演競賽
  • 卓越貢獻獎
  • 會外賽

台北電影獎

前往報名
簡介
2024報名簡章
入圍名單
初選評審
複選與決選評審
前往報名
劇情長片
紀錄片
短片
動畫片
  • 高炳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畢業。影視編導,曾入圍及獲得東京影展、釜山影展、台北電影節、金鐘獎等多項國內外影視獎項。作品包含影集《此時此刻》的<站一個晚上>、<說好的輕井澤>,並以電影《江湖無難事》入圍釜山影展、獲台北電影獎最佳編劇,及影集《用九柑仔店》獲金鐘獎戲劇最佳導演。

  • 陳璽文

    製片,畢業於義大利電影學院米蘭分校,於當地擔任編導與製作人。後來台攻讀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碩士,深耕台灣十年有餘,專注電影及電視產業紀錄片、劇情片製作。2018年成立飛望影像有限公司,多次入選國際影展新銳訓練營。製作作品包括紀錄片《不即不離》、《神人之家》、《折翼姊妹》、劇情片《幻日手記》、《明天比昨天長久》、《血色之路》、《母侵夢魘》等。

  • 傅天余

    首部長片《帶我去遠方》入圍多項國內外影展,《黛比的幸福生活》獲金鐘獎最佳電視電影。其他長片作品包括《戀愛中的城市》、《我的蛋男情人》。2023年執導《本日公休》獲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男配角、60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曾英庭

    2022年導演電影作品《查無此心》入選鹿特丹影展Harbour單元、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等五項大獎、入圍第25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等12項大獎;電視電影《最後的詩句》入選第22屆釜山影展新浪潮競賽單元,並獲得金鐘獎四項大獎;以電視劇《用九柑仔店》獲得第55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獎;短片《高山上的茶園》獲得第53屆金鐘獎電視電影編劇獎;2016年以電視電影《衣櫃裡的貓》獲得金鐘獎三項大獎。

  • 楊謹華

    2001年以演員身份正式進入演藝圈 2003年參演電視劇《我的秘密花園》 2007年參演電視劇《白色巨塔》入圍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獎 2010年《敗犬女王》演出女主角單無雙 2016年主演《一把青》,獲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女主角獎,併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2017年以《滾石愛情故事》「新不了情」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女主角獎 2020年主演《鏡子森林》,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2022年主演《華燈初上》,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代表作品:《敗犬女王》、《一把青》、《華燈初上》

  • 王婉柔

    清華大學中文系畢,英國Exeter大學編劇碩士。曾任《如霧起時》製片、《化城再來人》副導、剪接。2012年執導首部紀錄長片《無岸之河》,描述重要詩人洛夫一生。2017年以資深擬音師胡定一先生為主,完成探討華語電影聲音的紀錄片《擬音》。2020年完成已故漫畫家鄭問先生紀錄片《千年一問》,並以本片入圍第57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 李家驊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博士,現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獨立影像工作者。從事紀錄片創作多年,作品曾獲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亞洲單元特別賞、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及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特別獎等肯定,2020年以《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入圍金馬獎及台北電影獎。

  • 張明右

    從事紀錄片工作多年,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電影所 。參與過多部影劇及實境節目製作。作品多關注於社會事件相關議題,透過細膩觀察來紀錄事件背後的人們,將每一寸平凡刻畫出其獨特與珍貴。曾以作品《從那天起 我們開始哭泣》及《回家的理由》兩度入圍2023年及2020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 黃琇怡

    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紀錄片導演及製片,作品主要關注於青年環境議題如《春天的對話》、女性議題如《戒指》。過去亦參與劇情短片、實驗片製作。近期作品《鑽石水族世界》紀錄台灣人至東南亞的生活與文化衝突,本片榮獲第25屆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兩項大獎。

  • 盧盈良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平時靠打影像雜工過活,熱愛真實電影,現職為自由的影像工作者,作品多與自我的困頓及抒發有關,近年專心投入探討信仰與性別的領域之中。導演作品《神人之家》獲第24屆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觀眾票選獎,並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剪輯。

  • 陳保英

    國立台灣藝術學院電影學系導演製片組畢業,老灰狼影片製作有限公司負責人。曾任電影短片編導、影展專案執行、電視劇集及劇情長片第一副導演、紀錄長片及劇情長片製片。曾任電影《左撇子女孩》製片、電影《獵人兄弟》製片、電影《全個世界都有電話》監製、校園BL電視劇集《About Youth 默默的我,不默默的我們》製作人、電影《科學少女》製片、電影《一杯熱奶茶的等待》製片、電影《修行》、電影《迴光奏鳴曲》製片等。

  • 陳庭妮

    2007年以模特兒身份出道,隔年開始參與戲劇演出,包含《真愛找麻煩》、《真愛趁現在》、《真愛黑白配》等知名偶像劇。2016年首次參演電影《失控謊言》,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2017年以電視電影《告別》入圍第52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2021年以電影《青春弒戀》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2022年劇集《火神的眼淚》入圍第57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

  • 廖明毅

    參與製作過《六弄咖啡館》、《阿嬤的夢中情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片。2019年以iPhone攝製短片《停車》獲FiLMiCFest影展世界首獎。2020年以電影《怪胎》創台灣票房佳績,並以此片多項入圍第23屆台北電影獎、第57屆金馬獎。

  • 王尉修

    大貓工作室製作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碩士。曾參與製作多部臺灣原創動畫,包括臺灣首個登上Netflix的原創動畫影集《勇者動畫系列》、迷你影集《德哥與皮皮》、動畫短片《科學腦巨人》、《七點半的太空人》與《我們的月亮》等作品。

  • 劉琬琳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動畫研究所碩士,動畫與插畫雙棲的創作者。作品《鷺鷥河》曾獲2023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動畫片、並入圍當年度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

  • 蔡旭晟

    動畫導演,自小就對於繪畫、漫畫、卡通動畫、電影、文學等藝術影像充滿興趣與熱情。大學畢業後進入臺南藝術大學音像動畫研究所就讀,畢業後以個人工作室模式持續創作。動畫短片《櫻時》獲2013年東京動畫大獎首獎並在日本全國電影院展出。目前持續致力創作出屬於台灣本土又鮮明的原創動畫,並與台灣小說家甘耀明老師合作,改編原著小說成為動畫作品《魍神之夜》,以此片獲2023年金穗獎最佳動畫片,入圍2022年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2023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動畫片。

複選評審
決選評審
  • 王耿瑜

    80年代,加入蘭陵劇坊並拍攝《九歌》紀錄片獲金穗獎,拍攝台灣新電影《戀戀風塵》、《尼羅河女兒》、《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90年代,策畫金馬獎,製作《少年吔,安啦!》、《只要為你活一天》等電影配樂;拍攝《今天不回家》、《魔法阿嬤》。2000年後,擔任金馬影展、兒童影展、紀錄片雙年展之策展人;監製《練習曲》、《他們在島嶼寫作》、《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演出並拍攝《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策畫小導演大夢想、果實藝術創作營、TOFU趴、DOCDOC、短片實驗室等影像教育工作。製作兒童節目《節氣X六感實驗室》。

  • 吳瑾蓉

    臺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碩士,現為編劇,劇本曾獲姚一葦劇本獎首獎、教育部文藝獎、臺北文學獎等。作品有電視劇《我的自由年代》、《迷徒二Chloe》;舞臺劇《單身租隊友一》、《單身租隊友二》,並以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獲得第25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編劇及第60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 李耀華

    台灣電影製片人,美國西北大學法學與電信傳播雙碩士。近年監製作品包括由暢銷遊戲改編電影的《返校》,Netflix首部華語原創影集《罪夢者》,金馬創投百萬首獎電影《疫起》,其中《疫起》獲2023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在內之五項大獎,並入圍金馬獎最佳影片等八個獎項。

  • 李銘杰

    台灣資深影像配樂以及聲響設計師,MUSDM musdm.com 負責人。擅長運用聽不見的體感頻率進行藝術創作。配樂及聲音設計作品包含電影《咒》、《紅⾐小⼥孩》、《紅⾐小⼥孩2》、影集《麻醉風暴》及《麻醉風暴2》等,配樂作品包含影集《誰是被害者2》、《地下社會》、《中元大餐》及電影《民雄鬼屋》等,並以《咒》創下金馬獎台灣首次同時入圍最佳配樂及最佳音效之紀錄,並獲第59屆金馬獎最佳音效獎。

  • 林君陽

    台灣導演及攝影師,早期作品多以愛情探討為主,後將愛情及情感的處理經驗融入2019年導演作品《我們與惡的距離》,成功且精準地處理具社會高度爭議的思覺失調議題,開啟社會對該議題的對話與思考,將臺灣電視戲劇節目帶到新高度,獲第54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戲劇節目導演等六項大獎。2021年執導時代劇《茶金》,精準掌握時代背景氛圍,劇中使用客、閩、英、日、普通話及上海話,語種繁多卻能貼合敘事脈絡。2023年執導電影《疫起》入圍台北電影獎13項大獎,並獲最佳導演。同年獲金鐘獎的劇集《人選之人──造浪者》則以文宣幕僚的職場作為舞台,講述總統選舉的大局之下,每個人的妥協與抉擇。

  • 姚以緹

    於2014年電影《想飛》嶄露頭角,女飛官帥氣亮眼形象成為觀眾討論焦點。2017年與張震領銜主演日本導演Sabu電影《Mr Long》,該片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登上國際紅毯亮相,與吳慷仁共同主演的電影《引爆點》被選為2018台北電影節閉幕片。2019年以電影《江湖無難事》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獲第22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獎,2022年以《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影集版》入圍第57屆金鐘獎女配角獎,2024年參演《何百芮的地獄毒白》也引起觀眾的熱烈迴響。

  • 許瑋甯

    從模特兒入行,對表演極具熱忱,參與多部電影及戲劇演出,如《不夠善良的我們》、《她和她的她》、《誰是被害者》、《惡作劇之吻》、《醉後決定愛上你》、《16個夏天》、《麻醉風暴》等。以《16個夏天》獲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相愛的七種設計》入圍第51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以《紅衣小女孩》、《失控謊言》和《世紀末的華麗》三部電影獲第18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2021年《當男人戀愛時》票房大賣逾4億台幣,並入圍2021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2022年參與跨國合製懸疑電影《詭棋》,與德國知名女星薇諾妮卡費瑞兒同台飆戲。

  • 陳若宇

    畢業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從事美術工作十年逾,在建構實體的場景上有極具真實感的功夫,擅長打造導演腦內樂園的虛擬世界,掌握各種類型的美術風格。2018年擔任《小美》美術設計,該片入選第68屆柏林影展「世界電影大觀」單元,並入圍最佳首部電影獎。2022年票房破1.7億《咒》的美術指導並獲第24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美術設計、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且擔任日本電視台連續劇「Toursit」台灣區美術指導。職涯期間,參與蔡依林、王心凌、林俊傑、五月天、告五人、周興哲、張靚穎等近700支廣告及MV。

  • 傅天余

    首部長片《帶我去遠方》入圍多項國內外影展,《黛比的幸福生活》獲金鐘獎最佳電視電影。其他長片作品包括《戀愛中的城市》、《我的蛋男情人》。2023年執導《本日公休》獲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男配角、60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蔡旭晟

    動畫導演,自小就對於繪畫、漫畫、卡通動畫、電影、文學等藝術影像充滿興趣與熱情。大學畢業後進入臺南藝術大學音像動畫研究所就讀,畢業後以個人工作室模式持續創作。動畫短片《櫻時》獲2013年東京動畫大獎首獎並在日本全國電影院展出。目前持續致力創作出屬於台灣本土又鮮明的原創動畫,並與台灣小說家甘耀明老師合作,改編原著小說成為動畫作品《魍神之夜》,以此片獲2023年金穗獎最佳動畫片,入圍2022年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2023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動畫片。

  • 盧盈良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平時靠打影像雜工過活,熱愛真實電影,現職為自由的影像工作者,作品多與自我的困頓及抒發有關,近年專心投入探討信仰與性別的領域之中。導演作品《神人之家》獲第24屆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觀眾票選獎,並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剪輯。

  • 陳果(評審團主席)

    1959年生於廣東,十歲移居香港。1997年以《香港製造》打響名號後,陸續以《去年煙花特別多》、《細路祥》所組成的「香港三部曲」,以及由《榴槤飄飄》、《香港有個荷里活》、《三夫》組成的「妓女三部曲」屢獲國內外大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