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冰河追凶》?

关注者
905
被浏览
104,984

81 个回答

虽然不是专业影迷,但我对国产电影一直很关注,基本算「院线型受众」吧,同时也作为梁家辉的半个粉丝,前天去电影院看了他的新作《冰河追凶》。


这是一部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的电影。缺点在于,影片的开篇很漂亮,却没有一个同样有吸引力的结局来收尾,故事的逻辑性和节奏本可以再好一些,这的确是一个遗憾。而优点在于,在整个观影过程中,能感觉到制作上的诚意,尤其对我这种画面追求者和产业从业者来讲:每一帧雪景都又美又浪漫,就像那句话「雪天最适合杀人,因为下雪会覆盖一切」,景色的美和人性的恶带来一种紧张的对比;刺激的追车动作场面,尤其是皮卡冲破冰层落水的场景,都看的十分过瘾;演员表现上来讲,梁家辉演技一如既往地细致入微,也能看出佟大为很拼,为了塑造大荧幕形象而付出了努力。


当然,同时作为每部电影一定会看完工作人员名单的人,这次也同样关注了制作阵容。法国摄影师、日本的配乐大师、韩国动作指导和水下拍摄团队、泰国的后期音效……在制作上,野心和诚意可见一斑。

观影后当然就顺手去豆瓣上标记「看过」,惊讶的发现这部电影居然只打了5.8分……都没有达到6分的及格线。长短评区都能看见网友的猛烈吐槽,从剧情到魏晨面瘫,甚至到佟大为跳下桥怎么没摔断腿不符合真实……大家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演员做个危险动作就必须残废的……《冰河追凶》无论是从电影制作本身还是观影体验,都不能被归类为“差”的电影,相反,它还在「电影工业化」和「电影立意」的角度上带来了一定的惊喜。它究竟差在何处?

其实和人们常说的“一见钟情”一样,电影开篇能决定观众的第一印象。《冰河追凶》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开场的连环杀人案足够惊悚,破案推理逻辑严密,叙事节奏也很紧凑,并且冰天雪地极端环境也很好的融入了剧情,细节也很讲究,东北警察梁家辉一口广东腔也特意解释了,邓家佳拨开雪看见尸体的反应也让我在黑暗中吓了一大跳。作为一部犯罪题材的影片,阴暗、冷酷的主基调的奠定还是不错的。

而更恰好的是,最近某中学校区污染的新闻,跟电影的前半部分,剧情一模一样。倒不是电影本身具有前瞻性,而是一开始,它就立足于现实主义,将污染这个大问题作为想要讨论。电影上映之后立马爆出相关事件,颇具讽刺意味。


我为什么要说《冰河追凶》“可看”?

首先演员的表现为影片增色不少。讨论电影可看性,不可避免的要提及演员的表现。而提到演员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部电影的好坏。

首先说饰演周鹏的梁家辉。梁家辉是普遍公认非常有演技的男演员,当然,作为半个粉丝的我说了不算,但是从专业认可度而言,这是毋庸置疑的。梁家辉有1个金马最佳男主角奖(5次入围)/1个最佳男配角(2次入围);4个金像奖最佳男主角(11次入围)/1个金像奖最佳男配角(4次入围)。看影帝如何揣摩、扮演角色,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除了演技,梁家辉的敬业程度也非常值得称道。翻采访时得知,在拍戏过程中,梁家辉有给自己饰演的角色写人物小传的习惯。《冰河追凶》的故事发生在黑龙江,在影片开始时所有人都说东北话或者普通话,本来梁家辉的口音难免有些突兀,也因为后来交代梁家辉饰演的角色周鹏是从南方调到东北这样的剧情,而显得自然而然,也更加重了周鹏背后的深沉和付出——背井离乡,只为责任。

考虑到台词功底也是演员表演的组成部分,导演并没有启用配音,所以生活在东北的周队会操着一口“港普”办案。在拿到剧本之后,梁家辉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香港人,我为什么大老远跑去东北演一个警察,以我的普通话做表演,肯定不是东北人。”

所以,在写人物小传的时候,他首先设定自己是南方人,只是因为婚姻关系,把户口调到了东北,在东北当了一名刑警。剧本中警察周鹏与妻子之间的感情不好,梁家辉在人物小传中就设定妻子是一名无国界医生,经常出差往外跑,而周鹏也忙于工作,导致夫妻感情淡薄。他又继续在人物小传中设定这个警察的人物性格、与不同人之间的关系,慢慢的,周鹏这个人物在梁家辉的笔下便丰满鲜活了起来。这些细节和背景,影片只是一笔带过,但它们的出处并不是剧本,而是梁家辉在人物小传里自己给角色设定的。

影片中的周队,在办案时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硬派作风,在面对家庭妻女的无奈与落寞,均在梁家辉的一言一行中得以诠释。他与周冬雨饰演的女儿欣怡之间的互动亦是细节见真章,从影片中不难看出,为了保护女儿,周鹏一直在极力避免女儿对自己的工作过多的参与。欣怡独自来到村里陪正在办案的父亲一起过年,让老刑警周鹏又暖心又不安。暖的是小棉袄的父女情,不安的是为她可能遭遇的风险,小小的举动同样把周鹏这个看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的工作狂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统统展现了出来。

再说另一主角,佟大为饰演的汪豪(个人认为这是一部两个警察一起追凶的双主角电影)。佟大为这个演员,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身上有一种吊儿郎当的纨绔劲。这次演警察,在韩国动作团队指导的指导下,不再是花拳绣腿,而是更加粗犷、圈圈到肉的打击。有一幕从桥上直接跳到货车的后车厢追踪绑匪的戏,整个动作佟大为完成地一气呵成,看的人心惊肉跳。

同时,他情感细节上的表现力非常让人惊叹,在影片中,有一个非常另我印象深刻的情节,就是汪豪吹口哨,吹的是S.H.E《不想长大》的调子。前两次都是在挑衅初到东北抢他手机的街头小混混,那个时候的汪豪还是一个桀骜不驯的警察,在监狱里面对小混混的叫骂,眼神中满是不屑,那个得意的小模样真是看得人恨得牙痒痒;第三次是在依西冰原上追捕真凶,受伤的汪豪无力地躺在寒冷的冰面上,用口哨吹同一首曲调,但此时的他已经完成了炼狱一般的成长,同样的人,同样的曲子,却已是不同的心境,眼神里的落寞与茫然,其实是蜕变之后的空虚。

相较之下,魏晨的反派就显得比较稚嫩了,走偶像路线的明星想要转型演员,演技是还有待磨炼。但我强烈谴责拉着魏晨歌手身份给电影刷低分的行为。可能也是因为我个人从事相关行业的关系,我看待一个明星的表现,眼光更倾向于发展。再说,拿魏晨的演技和梁家辉的演技来比较,是不是对梁家辉也不公平?!


李永胜出场时,笑起来土帅土帅的,看得时候就会让人感觉,农村里积极向上的小青年就应该是这样,起码一开始的形象上做到了贴近人物本身。到了冰上对峙时,李永胜撕心裂肺的哭喊的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都很拼,比起《匆匆那年》里的面瘫状还是进步了不少。要知道,这个人是选秀歌手出身,最开始演得可是《一起来看流星雨》……

李永明这个反派的主要问题在于演员没HOLD住角色。努力但仍然做得不够好,这种事儿非常常见,我们不因此就宽容做得不够好的人,但在评判电影时,给予起码的respect吧 。就像之前《老炮儿》中,部分网友一直揪着李易峰和吴亦凡的表现不放,并以此为黑点,因为青年演员的演技欠缺把整部电影批成烂片……对管虎、冯小刚他们的努力公平吗?


从事演艺工作固然讲究悟性,但在国内优秀青年演员确实在断层的情况下,让一个在努力提升演技的演员、让一部用心制作的电影本身去承担行业弊病,未免也太不地道了。一部没有选择在春暖花开的海边高校靠卖脸卖粉全签的电影,全剧组、全程在零下40度的环境里拍摄,最后就这么被不走心地贬损了,我个人,真的有点寒心。


我并不全然是在为《冰河追凶》的5.6分抱屈(刚看一眼又涨回5.8分了)。豆瓣评分是个很难说的事,它会受到电影的类型、阵容、时间、是否国内上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不同电影的评分,经常也不能直接用来比较。因此,对电影的评价,也应该是一个经过更为综合的考虑得出的结论,包括演员、剧本、场景设置、摄影风格等许多因素。一部电影在豆瓣上已有的评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之后打分的新用户,这是从众效应的体现。我不解在于,为什么连《小时代.灵魂尽头》这样导演不讲究拍摄技巧、演员没有演技、剧情混乱、全程尿点的电影,都能在豆瓣上获得4.7分,而《冰河追凶》这样制作处处考究、立意严肃大气的努力之作,只值这点儿肯定?

不一定每一部电影出来都会有好的评分,而单纯因为评分,因为高分去欣赏一部电影,经过众多人检验,去看一部片子,情有可原。但因为不知原因的低分,从众诋毁,其实是小马过河地抹杀了无数在成长中的电影。我们需要爆米花电影,我们需要商业化的电影,同样也是需要一些本着良心的电影。中国电影总是要有点不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会是充斥着分手和堕胎的伪青春,不会是毫无下限充满三俗的无厘头恶搞,也不会是聚集几个偶像就想着借由粉丝圈钱的敷衍之作。

《冰河追凶》这片子的故事,如果从悬疑和推理的角度去看,虽然故事也算流畅,但要说有多出众,真是未必。凶手是谁,稍微动动脑筋就能猜出来。但它可贵的地方更在于背后蕴藏的社会批判意识,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电影工业的环节所付出的努力。可以说,这是中国电影市场本应该有,却不常见的。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环保问题,看到了法制不健全,看到了社会不公,其实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应该在银幕上看到,应该引导大众去思考和讨论的东西,可惜,我们暌违得太久了。

我是少女嘛,对每个屠龙骑士都抱有天然好感。在这部影片中,很多镜头需要演员们在零下40做左右的低温中长时间躺在冰河上,甚至跳进冰窟泡在冰水里。零下40度是什么概念?就是你把一杯开水洒向天空,它会瞬间变成冰渣渣。作为一个在京生活的南方人,冬天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一会,想把话说清楚就已经很困难了。这种极寒天气和恶劣的环境,丝毫没有影响演员的表演。

佟大为自己也在知乎上回答了“身处零下 40 度的环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们可以不吃卖苦这套,但通过他的描述例如,在东北伊春的冰天雪地中,演员、工作人员甚至是摄影器材要忍受的折磨得以管中窥豹,《冰河追凶》的拍摄难度可想而知。


从电影中冰上驱车追凶的一幕,可以看出导演下了大工夫。这片里面的追车,是今年在所有国产片中间最好的。系列镜头很长,但是导演给里面的车辆和人物,非常好的构建了许多小节拍,让人物之间有优劣势的切换,场景色调的切换,还有各种机位的切换,加上和岩代太郎激昂急促的配乐,可以说到达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追逐过程中紧张感渲染的非常好。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来源于导演影片分类的不明晰,在悬疑片和动作片之间反复纠结,结果导致出彩的动作场面因为剧本本身较长的悬疑片段对白而被冲淡,而原本推动故事前进的悬疑要素,变得也弱下来。悬疑讲究的是张力,就是把情绪堆积到一个点然后瞬间释放,动作戏讲究的是燃点和递进,就是层层加高,两种拍摄手法本身是不太一样的,导演在这件事情上很犹豫。可能是因为悬疑要素本身不是那么好,想用动作戏来补商业性,但是最后却没想到怎么融合。这就是为什么《冰河追凶》前半部分紧张刺激,后半部分却仓促混乱。

除了拍摄手法外,就是影片的内核问题,即影片对主题的挖掘还不够深刻。在整部电影中,多次提到一个问题,就是为了救一个坏人,牺牲一个好人究竟值不值得。但是在高潮的冰上对峙中,几个演员歇斯底里的围绕着这个问题争论,把一场本该是智力和武力的较量弱化成了情感大戏,反而衬得剧本更为单薄无力。导演本可以更深入的挖掘犯罪背后的故事,更严肃地去探讨人性,却使用了简单的煽情来取代,使得故事的结尾显得经不起推敲。


作为一部悬疑题材的电影,剧本没做到无懈可击确是槽点,但《冰河追踪》还是完成了自洽的逻辑。除此之外,吕克·贝松御用发过摄影师Thierry Arbogast担任摄影指导、岩代太郎大气雄浑的配乐、《复仇者联盟2》的动作团队、三届金马金像最佳剪辑张嘉辉亲自操刀剪辑、韩国的水下拍摄团队,甚至有泰国的音效处理团队加入整体制作……这些都称得上是全球化制作,是国产电影中少见的用心之处。这些用心之处,被不负责任地概括 “烂片”为两个字,对主创人员的努力和心血都是非常不公平的。用苛责抹煞努力,实在是对产业从业者的一种诛心。



我们期待着这样的电影,但电影的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电影工作者积水成泽,一点一滴的去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影不用发展得像好莱坞,而是要保持自己的特性,通过中国叙述方式,来吸引更多观众。中国电影在努力成长,为何观众仍停留在找茬挑刺的阶段?日渐被进口大片养刁口味的观众,还能理智客观的看待国产电影吗?为什么就不愿意承认,国内的电影工作者也在兢兢业业的努力把电影拍好?

写下这些文字,并不是说不能批评成品,毕竟压根不存在完美这回事儿。只是希望,在对待用心拍摄的国产电影时——当然,也作为从业者强调下国产流行音乐——难道只剩下吐槽和抨击了么?每一个努力和动作,哪怕让产业能够向前一点点,我自己想到,都要热泪盈眶了。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审查制度的种种限制下,将悬疑题材的电影拍好并非易事,《冰河追凶》的拍摄在我看来是一个投石问路的试探过程。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越来越浮躁,片子层出不穷,好作品难见,烂片云集,真正缺乏的是用心做内容的人,更多人以「赚钱」和「省钱」为目的,最终并不是行业发展,只是资本运作。


比起进口大片,国产电影确实存在着种种缺陷。而这些粗暴的指责和抨击,更是让中国电影的前进之路雪上加霜。向国产电影发难,没带就是没写地否定电影工作者的一切努力,能够让国产电影更好吗?我不知道,脑袋上打个问号。


但如果是我,当然我也是这么做的——我要知道它为什么不行,我想试试让它行。哪怕最后的结果只是「试过了」。

国产警匪悬疑片通常不太容易获得好口碑。

即使在票房方面赚的盆满钵满。但要想名利双收,难上加难。其原因也很容易分析,内地警匪片通常人物形象扁平,好人高大全,坏人则特别弱,正邪分明、高下立判,观众往往从影片开始的第一分钟就能猜中结局,只有影像带来的刺激感而缺乏智力快感,跟着打斗镜头high上一会儿之后再回味一阵,总觉得不对味儿,感觉自己的智商受侮辱。

在国产警匪片一再受到观众戏谑嘲弄的同时,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却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成了票房口碑双收的大赢家。但其实细究起来,这些既卖座又叫好的大片的故事内核和国产片其实并无太大差异,都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驱散黑暗的故事。可见国产警匪片很难获得叫好声,并不是影片的类型问题,而只是技术上的差异。

反观好莱坞探案片乃至《无间道》这样的经典港片,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人物的立体化和人性化。比如最近在北影节上展映的杜琪峰作品《PTU机动部队》中的警察,并不完全按规矩办事,也会有恐惧、挣扎和无奈。英雄(或警察)也有脆弱的一面,反派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富有魅力,观众会有代入感,感觉自己进入一个真实世界,因为真实世界中的人性正是暧昧模糊不清的。



但它们成功的关键点还不止于此。更加关键的还在后边——它们在还原现实的基础上还努力试图超越现实,传递给观众一种纯粹的力量,一种回归本真的普世价值观,正就是正,邪就是邪,并不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而标准模糊。这种充满真善美力量的情感因为与现实世界的对比而显得更加可贵,更加让人觉得充满力量,观众也会真正地为之打动。

与之相比,国内的影片则总是是习惯于跳过还原现实的环节,而直接展现单纯美好的价值观,这自然会让观众感觉到隔阂、虚假、不可信,继而遭到观众的鄙夷与嘲弄。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很多国产警匪片正在打破这一局面。比如《烈日灼心》中塑造了三个颠覆过往陈规的罪犯形象,他们有过大恶,但也有小善,善恶是否能相抵,则留给观众判断。

《冰河追凶》也试图加入这一行列。梁家辉饰演的警察不再是冷冰冰的刻板形象,他与女儿关系紧张,因常年扑在工作上而遭妻子埋怨。佟大为饰演的年轻警察对父亲因救疑犯而牺牲一直耿耿于怀,这些戏份虽然拖慢了影片的节奏,但这些戏份有效地塑造了两个更丰富的警察形象。



《冰河追凶》讲的是一个犯罪与救赎的故事,追凶破案和环保都只是外衣。故事开始是两条线,梁家辉饰演的周鹏在冰天雪地里寻找线索和佟大为饰演的汪豪正在调查一起人口失踪案,最后两个案子交汇成一个,另一条线是提炼厂的复仇血案。这两个人的形象也有对比和互补:周鹏稳重老练,汪豪暴躁耿直。

这种双人搭配在犯罪片中并不鲜见,比如韩国电影《杀人回忆》中安排了小镇警察和从汉城来的年轻警察共同破案。《冰河追凶》中的老警察在影片中其实是代表“善”,在影片最后,魏晨饰演的李永胜拿女儿来威胁他,他并没有同意这种交换,最后跳下冰河救疑犯,而正是这个举动,感化了年轻警察汪豪,也让他理解了当初父亲的行为,善在最后成为终结“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方式。




穷山恶水出刁民,村长和村民为了贪图经济利益不惜勒索,最终收获的是残疾的下一代。合伙人翁杰则是一个从恶向善转变的人,他的助养和替罪的举动最终感化了李永胜,让他放弃复仇血债血还的心。



在影片中,相对复杂的伦理情境贯穿始终,李永胜的家人在被杀害后,他想到并不是求助法律途径,而是养精蓄锐企图复仇,这种行为也得到了村民的许可和支持,以至警察去村中调查时,村民都在包庇李永胜。司法途径在乡镇的堵塞以及基础公权力的不堪一击,是村民在“被侮辱和被损害”时首先想到以肉身相搏的原因。在强烈现实主义意味的映衬下,影片最终试图传递的仍然是一种最为朴实本真的价值观——人性的救赎,最终还是依靠善念。

仅此一点,《冰河追凶》已经胜过太多将人物二元对立、模式化、脸谱化的同类型电影。至少它在迈向更高进阶的道路上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客观而言,这种尝试的结果并不完美,影片还有诸多提升之处,但至少,做比不做要强。一个吊诡而值得思考的现实是,在如今的观影市场上,观众们似乎已经天然地习惯了双重标准,对无诚意圈钱烂片过度宽容,对尝试突破创新的影片却几近苛刻。对于这种局面,我只想问一个问题:你是愿意永远吃地沟油大排档,还是愿意给技艺暂时还不那么纯熟的用心厨师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耐心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