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官兵救災奮不顧身 以守護生命為己任

(軍聞社記者陳建興專訪)「莫拉克」颱風無情風雨重創臺灣,帶來嚴重災情,清晰的印象還留在每位國人的心中,兩年光陰轉瞬間地過去,回顧水災當時的救援行動,國軍出動的兵力、機具和裝備,規模都是歷來之最,國軍官兵全天候不眠不休,積極投入救災,充分展現高昂的戰志與愛護人民的情懷,更是安定民眾心靈最佳的保障。 國軍在「莫拉克」風災,奮不顧身投入救災,在各地都傳出不少令人傳誦一時的佳話,「佳暮四英雄」的徐仁輝士官長和徐仁明上士兩兄弟就是一例。 當年歷經七個小時徒步、聯手救出自己父親及佳暮村民的陸軍航特部特勤隊徐仁輝士官長、徐仁明上士描述,當時徒步在柔腸寸斷的路段上,焦急的心情很難用言語形容,但陸續救出一百三十五位村民並順利搭乘直升機離開災區後,心中那份不安的心情才放下。 徐仁輝指出,當年靠著攀降繩具、簡易藥品與無線電,從山地門鄉向霧台鄉佳暮村挺進,渡過湍急溪水和危險的土石泥流後,在殘破的災區裡發現村民,隨後開闢出簡易的空降場,安排他們離開災區,兄弟兩人搭最後一趟直升機離開,徐氏兄弟奮不顧身投入救援,協尋受災的同胞,就是希望讓災區少些遺憾,多些希望。 另兩年前在第一時間投入救災的海軍水下作業大隊黃慧芬中尉指出,在林邊鄉救災時,看到山河變色、路塌橋斷一幕幕令人不忍目睹的家園殘破畫面,除了現場的雨聲,能聽到的只剩下自己「想要儘快進到災區將受困民眾救出的吶喊聲和沉重的心跳聲」;黃慧芬說,「能將災民平安送達安全的地方跟家人團聚,就是我最大的慰藉」,雖然搜救任務很艱辛,但是若能讓災民與親人重逢,避免造成家庭破碎的憾事,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由於風災時災區的對外交通全部中斷,救援人員無法進入,當年擔任空軍救護隊的施坤吾上士回想表示,用最快的速度讓受困的民眾看到國軍直升機進入災區,就是給他們最佳的定心丸。施坤吾說,空軍救護隊運用當時最有效率的空中救援能量,深入對外交通中斷的災區運補物資,並協助人員撤離與傷患後送,更提供災民們無限希望與重建家園的信心,看到民眾獲救後的欣喜表情,著實成為官兵們持續向前的原動力。 「莫拉克風災」期間,國軍官兵秉持「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投身各項救援工作,為災區民眾守護生命財產及家園,其積極投入的表現,不但是安定民心的一大力量,更是提供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最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