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的“发”:繁体字是“發”还是“髪”?_头发_草书_简体字
评论

“怒发冲冠”的“发”:繁体字是“發”还是“髪”?

在春节档里,《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两部电影热映。

取材于岳飞传说题材的电影《满江红》,名字来自于相传为岳飞所作的宋词《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英勇悲壮,真实反映了作者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深受华人喜爱,成为传颂名篇。

第一句“怒发冲冠”,意思是“生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在《史记》中,蔺相如向秦王据理力争时,就曾如此:“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这个词里的“发”,有两个对应的繁体字,分别是“發”和“髪”。那么,哪个才是正确的呢?

大家都知道,简体字“发”有两个发音,分别是fā和fà。恰好,它们各自对应前面两个不同的繁体字。

先看“發fā”,下面是其汉字发展源流。

可以看到,“發”是会意字。

甲骨文里,上半部分是两只脚,下左是一只手,中间是一个长棍。意思就是,一个人双足向前,一只手拿着一个“标枪”之类的武器,向前迅速地投掷出去。

意会一下,这个字就代表了“放出”、“掷出”的意思。

脑补一下,可能就是下面这张图片了。

在甲骨文中,“發”所用的武器是原始的棍棒镖竿,而金文的“發”所用的武器,已升级成了“弓”和“矢”。随后经过小篆微调,最后隶变后楷书写作“發”。

渐渐地,“發”变成了形声字。《说文·弓部》记载:“發,發也。从弓,癹声。”

“發”本义是出发,读作fā。引申指射出、送出去、交付。如“例无虚發”、“發配”、“發放”、“收發”等。

后来,引申指生、产生、兴起、使兴旺。如“發芽”“發财”。

进而,引申指开始、起始。如成语“先發制人”,原指战争双方先行动的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后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动。

死后,引申指打开、揭示。如“發现”、“揭發”。还引申指发散、散开。如“蒸發”。

此外,“發”除了可以作为动词外,还可以作为量词,如“一 發 子弹”。

讲完了“發fā”,再说“髪fà”。

“髪”也是会意字,左部是一条狗“犬”,右部是“首”,上方突出头发,中间突出眼睛;有可能其本义是“狗脖子上的长毛”。

《说文》古文字形与金文相似,右部由“首”变“页”,还是突出人的头部;左部是“爻”,以交叉的样子指“头上交错的头发”。

可以说,这个字终于从狗毛变成人发了。

小篆由“髟”和“犮”组成,“髟”由“長”和“彡”组成,表示长发飘飘的样子,“犮”本义是犬奔跑的样子,作为字的声符。

《说文·髟部》记载:“发,头上毛也。从髟、犮声。”它也完成从从会意字到形声字的转变。隶变后,楷书写成“髪”。

“髪”只能作名词,一般指代头发,大家都耳熟能详,不再赘述。此外,它也可以形容草木。如《庄子》里写“穷髪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在推广简体字时,出于种种考虑, “發fā”和“髪fà”一律都简化为“发”。

晋唐时期,草书兴起,不少书法家创作了草书“发”,用来替代“發fā”。现今使用的“发”字,便是将草书楷化后的简体字。

下面红框里的,就是王羲之《发疟帖》的草书“发”。显然,作为生病的意思,这里要用动词 “發fā”。

以上,就是“發fā”和“髪fà”的区别。显而易见,在《满江红》里,“怒发冲冠”的“发”,繁体字应该用代表头发的“髪fà”。

严格意义上,用草书书写时“ ”不能写作“发”。因为中国书法最重汉字源流,“发”是“發”的草书。如果犯了类似错误,可能就会贻笑大方。

例如,书法家赵清海曾赠送给台湾演员归亚蕾一张条幅,上书两个大字:“影後”。

然而,古代汉语里,只有表示“先后”或方位“前后”的“后”字,才用繁体“後”,与“影帝”相对应的理应是“影后”。

对于中华文化爱好者,繁体字不仅要“识”:知道字形、读音及与之对应的简体字;

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辨”:辨其义。因为某些简体字,一旦还原为繁体字,其义常会出现相异现象,例如今天讲到的 “發fā”和“髪fà”。

谨慎起见,尽量不要在在不辨其义的情形下,自作聪明地混用或乱用。

最后,给大家送个祝福:恭喜發财,髪密如狮!

本文来源:星夜长街公众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