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领导人对韩国,换了另一种称呼,南北特殊关系根基出现动摇_腾讯新闻

朝鲜领导人对韩国,换了另一种称呼,南北特殊关系根基出现动摇

东北亚局势分外复杂,朝韩关系愈发僵化。各方不约而同地关注到,朝鲜方面,用“大韩民国”称呼韩国的频次逐渐上升,一开始仅限于媒体,后来是发言人金与正开始这么讲,然后是国防相,后来朝鲜领导人也开始对南边用上“大韩民国”的称谓了。而在朝方对外的通稿中,这四个字,被打上了朝鲜那边专门表示强调的书名号,说明是特意这么用的。而放在以前,在涉及朝韩关系的公开讲话以及对外文件中,朝方一般很少用。
图片
【朝鲜方面,开始用“大韩民国”去称呼南边】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朝韩对立长达70年,因为半岛问题的特殊性,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在开展外交工作时,有明文达成的协定,也有不成文的规矩。上世纪达成的《南北基本协议》,里面是这么定义的:朝韩关系,是在双方追求统一过程中,暂时形成的特殊关系,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三十年里,无论双边关系如何变化,朝韩对于这种特殊关系,都是采取默认态度。无论私底下,双方骂得有多狠,斗得有多厉害,至少在公开场合,都会给同胞留点面子。
所以,现在朝鲜方面开始用上“大韩民国”的称呼,似乎意味着,这种特殊关系的基础,已经出现了动摇。这自然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图片
【美韩重启大规模军演,半岛局势剑拔弩张】
对此,日韩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日本纯粹就是出于看热闹的心态,认为朝鲜方面用“大韩民国”称呼南边,是为了传达对尹锡悦政府的敌视立场。本来文在寅在的时候,朝韩方面的关系还算可以。结果尹锡悦上来,先是重启美韩大规模军演,然后又搁置日韩之间的历史问题,强化了对半岛问题的立场,极大地提升了朝鲜方面的危机感。用“大韩民国”来称呼南边,说明已经不将对方视为同胞,或者是可以沟通的对象。日后的矛盾,可能会日趋激化。
而韩国这边,心态就复杂的多。毕竟这件事本来就是冲着他们来的。有些人就在担心, 朝鲜那边使用如此“见外”的称呼,是不是在为后面动真格做准备?
图片
【8年前朝韩板门店会谈,朝方也用过“大韩民国”的措辞】
韩国统一部那边做了个统计,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朝鲜已经基本不怎么提“朝韩特殊关系”了,而在新闻报道中,“统一”“北南关系”这些措辞,五年以来持续减少。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从今年开始,朝鲜方面在谈及朝韩关系时,至今没提过“我们民族”,而在10年前,却有500多次。看得出来,朝鲜方面对韩国的态度,是越来越疏远了,也不再把对方视为“一家人”。
这种现象,显然与当前的东北亚局势密不可分。随着半岛局势变化,朝韩彼此的称呼,也有不同的解读角度,有时候同样的称呼,反而能衍生出不同的含义。这里要补充一句,其实在2015年,朝韩在板门店重启高级别对话时,朝鲜方面就使用过“大韩民国”。当时韩国一方面觉得意外,一方面又觉得,是朝鲜方面在表示尊重,释放缓和局势的信号。如今,朝鲜再次称呼南边邻居为“大韩民国”,后者反而惶恐不安起来,这不得不说有点讽刺。
图片
【尹锡悦的强硬态度,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朝方的态度转变】
这也是韩国在半岛问题上矛盾心态的体现。韩国方面,可能还是想把朝韩关系,维持在民族内部关系的层次,而不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外交关系。其实当年朝韩在《南北基本协议》中,一致同意用“特殊”来形容双边关系,其实也是给半岛统一留下一点念想。某种程度上,双方迄今为止的种种博弈,都是以半岛统一为最终目标。但现在东北亚局势,因为美国的介入分外复杂,所以统一与否,已经不是谁来主导的问题了。本来朝韩对半岛统一,都互相留了余地,但现在双边关系愈发剑拔弩张,自然需要考虑更现实的问题。
至于我们如何解读朝鲜那边的语气,也要分情况来讲。如果从军事态势对比来说,如果抛开外部因素,那么军事天平基本上已经倒向了朝鲜,所以对南边的口气,自然可以稍微改改。
图片
【也许在朝鲜看来,亲美媚日的尹锡悦政府,已经不能再称为同胞】
那么韩国这边,保守派和进步派也可以各取所需,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解读。保守派可以对外宣称,这是朝鲜方面“服软”的表现,过去采取的强硬策略,已经取得了成效,得到了朝方的尊重云云。后面是否会与美日协调,继续加压,有待进一步的观察;而进步派,就觉得这是朝鲜那边的怀柔策略,所以会对朝鲜方面的说辞,照单全收。从这个角度来看,朝鲜方面用“大韩民国”来称呼南边,反而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