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結束訪歐 王毅:中歐關係處於關鍵時期 | 國際 | 中央社 CNA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習近平結束訪歐 王毅:中歐關係處於關鍵時期

2024/5/11 17:5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歐洲之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介紹出訪情況,表示近年中歐關係在國際局勢深刻演變背景下,出現一些新問題新挑戰,未來中歐關係何去何從,處於關鍵時期。

習近平5月5日至10日對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三國進行國是訪問。行程結束之際,王毅向隨行記者介紹此訪情況。

王毅表示,歐洲是多極格局重要一極,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夥伴。近年來,中歐關係總體保持發展,同時在國際局勢深刻演變背景下,也出現一些新問題新挑戰。

他指出,明年是中國歐盟建立正式外交關係50週年,中歐關係何去何從,處於關鍵時期。

王毅提到,中歐之間沒有地緣政治矛盾,沒有根本利益衝突,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雙方應該堅持夥伴定位,堅持對話合作,深化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

他批評有個別國家炮製所謂「中國責任論」和各種甩鍋推責言論;強調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當事方,中方有誠意,有行動,也有原則,不接受任何利用危機抹黑中國、煽動新冷戰的言行。

此外,針對國際關切中國產能過剩論,王毅表示,習近平訪法時說明,中國新能源企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產能過剩問題。因此中歐雙方在綠色和數位轉型中有著廣泛巨大合作空間。

王毅總結,稱「習近平這次歐洲之行發出了和平、團結、合作的強音,充分體現了大國大黨領袖的全球視野、天下情懷和時代擔當」。

另美國之音(VOA)今天報導,習近平疫情結束後首次赴歐訪3國,但他這次訪歐所感受到的氣氛與以往已大不相同;而此行選擇到訪法國,分析認為,顯然意圖製造西方的分歧,但歐洲忌憚中俄往來密切,反阻礙中歐關係改善,以致習近平分化美歐的意圖難得逞。(編輯:唐佩君/謝怡璇)11305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習近平訪歐 捷克專家:中國意圖分裂歐洲與美國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