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緊[腎] | 健康動力

2023年10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小心緊[腎]

期數: 
2009年12月號
醫生: 
黃劍明醫生 (腎科專科醫生)

身體器官隨年老出現衰竭無可避免,腎臟也不例外,不論是過濾血液、排尿排廢物、調節身體水分和電解質濃度、分泌荷爾蒙及腎臟代償反應(受創傷後自行修補腎功能的能力)等功能亦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腎科專科黃劍明醫生指出,循每年失去1 % 腎功能的正常衰退率估計,活過百歲腎功能仍足夠應付身體所需,維持正常運作。

腎小球 

講座現場基於老年腎臟退化的特點,長者患上各類腎臟疾病的機會亦較成年人高,而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不斷增加,更令洗腎個案愈見上升。近年,超過三分一洗腎新症為糖尿病患者。 

 

尿道感染普遍 

男性在五十歲前很少患上尿道炎,但年過七十的長者,尿道炎的發病率可高達五分一。這除了因年紀大,身體抵抗力變差容易造成感染外,泌尿道上皮細胞對細菌黏附敏感度增加,或是受前列腺肥大影響,令排尿不暢及膀胱變得敏感,也會增加患上尿道炎的機會。而女性不論哪個年紀,亦有較大機會患上尿道炎。尿道炎沒有明顯病徵,一般服用抗生素治療即可。倘若因其他疾病引起尿道炎,如糖尿病或前列腺肥大,則須同時控制相關症狀。 

慢性腎衰竭個案每年遞增 

早期慢性腎衰竭不一定要洗腎,可以透過藥物處理,而「戒口」更是有效控制病情的關鍵。「面對疾病切忌奉行『駝鳥政策』,因害怕服藥而忽略症狀的嚴重性,只會加劇腎臟負荷,最終離洗腎的日子不遠。」若要保持腎臟健康,減低患上老年腎病的風險,1)戒掉暴飲暴食,減輕腎臟負荷;2)有效控制正常體重;3)每天進行適量運動及4)把其他身體疾病如高血壓、高血糖等控制得當為不二法門。 

 

黃劍明醫生 (腎科專科醫生) TABLE 

‧腎小球開始出現硬化,醫學上稱為腎小球硬化症。年紀愈大,腎小 

球硬化機會愈高 

‧腎小球濾過率隨年齡增加而下降,正常退化速度為每年失去百分一 

腎功能 

腎小管 

‧腎小管數目減少,細胞開始萎縮 

‧腎小管閉塞可造成囊腫,六十歲以上人士約有30%患有囊腫 

‧濃縮和稀釋尿液的功能下降 

‧保鈉功能下降 

血管 

‧腎小球毛細血管產生變化,毛細血管管腔收窄或閉塞,腎小球萎縮 

‧血液從腎皮質向腎髓質分流,令腎皮質血流減少

‧ 腎血流量從四十歲後開始減少,每增齡十年,血流量下降10%

Caption

1) 黃醫生告誡患者,面對疾病切忌奉行「駝鳥政策」,因害怕服藥而忽略症狀的嚴重性,只會加劇腎臟負荷,最終離洗腎的日子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