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實名制」背後功臣經驗分享:專業知識與換位思考的同理心,才是好PM最重要的特質|經理人
成功 Success > 商務溝通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 攝影

「口罩實名制」推手的業界觀察:無論採取敏捷或瀑布,好 PM 都要能同理客戶!

2022-04-20 採訪.撰文 高士閔

還記得 2020 年初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口罩被搶購一空嗎?為了確保每位民眾都有配額,衛福部推出「口罩實名制」。系統一上線,每分鐘近 2 萬人查詢,不到 12 小時,就賣出 150 萬片口罩。難以想像,這個系統是在一周內完成的,幕後功臣叫做「資拓宏宇」。

資拓宏宇的主要業務,包含應用系統的開發、整合和維運,客戶的產業多元,從利用健保卡申報所得稅(健保系統),到銀行分行臨櫃交易(端末系統)等。資拓宏宇副總經理毛曉夫表示,要跨產業,如期、如質完成任務,關鍵就在專案經理(PM,project manager),「PM 對了,專案就差不多(順利)了。」

延伸閱讀:這才叫超前部署!健保署默默做的 2 件事,讓「健保卡」變成防疫的關鍵

像專案經理李韋霆是資工背景,半個氣象專有名詞都不懂,花了 7 年才成為一名「氣象」領域的 PM,從 200 萬預算的案子,做到今年的 1 億預算。去年他參與「海氣象災防環境作業系統」專案,獲得國際專案管理協會台灣分會(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21 年十大傑出專案經理獎」。

台灣海象災防服務平台,綜合國內外海氣象資料加以應用,假設戰機落海,會搭配海流模式,計算飄移位置,或是海難漂流,溢油的擴散範圍等。「產業知識是最困難的,剛踏進去要付很多學費。」不只是專案經理,還要專業人士做需求訪談、分析,否則客戶的專業術語你聽不懂。而且這些系統每年都要擴充、重建,所以都要回到專案本身。

敏捷或瀑布不是重點,換位思考專案才跑得順

李韋霆認為,「同理心」是 PM 很重要的特質,懂得「換位思考」,才能順暢客戶與專案團隊的合作。像政府機關中央氣象局已經習慣瀑布式專案的做法,刻意導入敏捷反而可能會拖慢進度,要逐步配合團隊特性和屬性調適。像是站立會議(敏捷開發流程的每日會議),一開始覺得每天一次很辛苦,我們就每 2、3 天做一次,「專案性質不見得 0 或 1,原則上是瀑布中有敏捷在裡面。」

對內也是一樣,像氣象團隊可能同時跑 10~20 個專案,webteam(網頁技術組)會有很多跨專案執行,行程撞期就可能導致拖延。後來,就導入看板法(Kanban),讓 PM 可以一眼看出網頁建置組正在做什麼任務,避免不同專案打架。

人員異動、客戶需求不明,是 2 大 PM 殺手

PM 大多是從工程師、系統分析師上來,從小專案做起,然後考 PMP 專案管理認證,考過還要回到實務和經驗。PM 要承上啟下,去跟客戶溝通需求,帶回來給團隊,也要擋下不合理需求,否則專案會延遲,成本會超支;也不能一直說不,客戶不高興,溝通更困難,拿捏中,管理能力要強,EQ 也要好。

寶貴的專案管理人才,也可能在高壓、高強度的工作中「陣亡」。像內部人員異動,也就是專案做到一半,同事請假或離職,就是「PM 殺手」,所以一定要有備案,如果沒有備案,PM 自己下來做,就會蠟燭兩頭燒。李韋霆就遇過專案中,技術經理去生產的狀況。好在團隊預備了背景相似的工程師,該技術經理也願意電話支援,最後才有驚無險。

常見的情況是客戶需求「只有一句話」,比如「跟某一機關介接」,根據客戶和該機關期望的落差、資訊的充足,預算支出可能從 10 萬變成 100 萬。PM 必須懂得釐清、收斂需求,避免期望落差。

不過,客戶也是 PM 養成的助力。資拓宏宇有許多 30 年以上的顧客,像是氣象局就是從民國 72 年開始合作。一來客戶會督促 PM 進步,不能照搬同一套「壓箱寶」;就算最初生疏犯錯,未來也有機會親自彌補,降低陣亡的機率,對公司也是利多。

延伸閱讀:這 5 種角色都叫 PM!專案經理、產品經理,差在哪?

毛曉夫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所碩士。現為資拓宏宇政府暨財金事業部副總經理,曾任「內政部新一代戶役政系統再造」、「國泰人壽核心系統優化」、「中華電信資料倉儲導入」等專案主持人。

李韋霆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現為資拓宏宇專案經理。負責「109 年度海氣象災防環境服務作業系統建置」專案,獲得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頒發「2021 年十大傑出專案經理獎」。

繼續閱讀 專案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