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你知道選對「咖啡豆」也能實現生態保育嗎?由花蓮青農林菁川創立的「古林」咖啡,不僅獲得2019年的花蓮縣咖啡評鑑的特等獎,更實現「土地永續」的理念。

不過,種著「特獎咖啡豆」土地的前身,其實種滿利潤高、易種植的檳榔樹。是什麼原因讓林老闆轉念,將危害環境的檳榔樹全打掉重練為「環保咖啡豆」?(責任編輯:徐子捷)

花蓮青農林菁川(圖)曾參與莫拉克風災救災,了解環境保育的重要,返回花蓮玉里鎮東豐里老家砍檳榔樹改種咖啡樹,並創立「古林」品牌上市。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因參與莫拉克救災行動,讓他體悟到環境保育的重要

家鄉一片土地原本種檳榔樹,青農林菁川參與莫拉克風災救災體悟環境保育的重要,為保水護土砍檳榔樹改種咖啡樹,10年後咖啡結實纍纍,咖啡評鑑獲第一名特等獎。

林菁川說,民國98年他當兵時參與莫拉克風災的救災任務,當時他到屏東林邊、高雄甲仙小林村等地,看到當地種植檳榔樹、薑等作物,因水土保持不佳,造成土石流災害嚴重,讓他深深感悟到環境保育的重要。

退伍後林菁川返回花蓮玉里鎮東豐里老家,家中5公頃山坡地也種植檳榔樹,和父親商量後決定改種茶樹和咖啡樹。

把山坡地上的檳榔樹砍光,改種咖啡樹

林菁川說,當時向法籍神父潘世光(已故)要來幾棵咖啡樹苗,和買來的幾棵茶樹苗一起種植,結果茶樹苗被山羌等動物吃食而死光,咖啡樹苗卻存活下來。於是父親開始育苗,準備大量種植,民國100年試種300株,如今2公頃土地上種了3200株咖啡樹,另外2.5公頃也開始轉型種植。

採有機方式栽種管理,以阿拉比卡、鐵比卡品種為主。咖啡採豆是非常耗費人力的工作,林菁川說,家中5人加上臨時工,常常要10多個人力才能完成,接著還有去皮、清洗、日曬、挑豆、烘豆等製程。104年11月創立「古林」品牌上市。

以咖啡為事業,林菁川說,做了這麼多年且堅持下去,就是希望能種出無可取代、有更獨特風味的咖啡;同時推廣生態共生的農耕理念,以生態保育、生態共存、生態平衡的生物鏈管理方式與自然共融共存,為土地永續、生命力發展為目標而樂此不疲。

林菁川種的咖啡在105年台灣有機咖啡評鑑大賞獲三等獎、108年花蓮縣「洄瀾好咖.啡您莫屬」咖啡評鑑獲特等獎;並經慈心有機驗證,也取得綠色保育標章,更是台灣CAS有機農產品。

古林咖啡栽種於海拔500公尺的海岸山脈間,山區日夜溫差達攝氏10度以上,水氣充足、雲霧繚繞,所生產的咖啡豆品質佳,果實粒粒飽滿,口感香甜醇厚,無論濃縮、萃取、濾泡沉浸,都能呈現出咖啡的美味,可說是真正的「台灣咖啡」。

花蓮青農林菁川種植咖啡樹,採有機方式栽種管理,雖然農事耗時費力,但他為土地永續、生命力發展目標前進而樂此不疲。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從料理門外漢化身麵攤老闆】起初連老婆、小孩都不捧場!七年級生用「彩虹麵條」解決農產品過剩問題

【養蚵阿北拚轉型征服歐美客】七股潟湖比日月潭有前景!他鍊成解說員,用「知性」燃起歐美的七股觀光熱

【用「吃」保護地球】年耗 800 萬個咖啡杯!航空業推「可以吃」咖啡杯、機艙座椅變錢包,力拚零垃圾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砍檳榔樹改種咖啡 10年後評鑑獲第一〉。首圖來源:左圖取自中央社,右圖取自古林咖啡臉書粉專,經編輯合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