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控管能力將主導壽險業的未來

採訪、撰文◎侯琇文

0
1123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臺灣壽險業經過這十幾、二十多年的努力與演進,慢慢地從過去單純的風險分散組織,成為規模龐大以資產管理為主要功能的巨型企業。也因為這樣的發展,壽險業現在正陷入高度風險環伺的經營環境中,很多市場變數互相連動,都給壽險經營者帶來很大的風險與壓力。

就像人年紀大了一樣會有一些三高的麻煩,壽險業目前似乎也同時為「三高」所苦。整體壽險業背負著龐大的經營風險,似乎公司規模愈大,所面臨的經營壓力也就愈大,因此未來風險控管能力,勢必成為永續經營與競爭力的最關鍵因素。

 

壽險業的「三高一低」

壽險業的三高是什麼?國外投資比重高是第一高,讓壽險業必須面對波動愈來愈劇烈的匯率。第二高是負債成本很高,壽險業為了高報酬壓力必須面對強烈的市場風險。第三高則是負債比率很高,當負債比率高,相對地在面對利率波動時,負債評價也會劇烈起伏,若資產面無法匹配,則對經營績效的衝擊更大。

有了三高的風險,但壽險業卻還有一個低的問題,即是自有資本偏低,當自有資本相對偏低,壽險業抵抗風險的能力也會變得較差,壽險業有這樣的體質,只要外在環境稍有劇變,其結果不難想像。

 

3變數衝擊,壽險業的極端氣候

在這樣「三高一低」的情況之下,使得壽險業在面對整個市場環境變動愈來愈劇烈的今日,常常瞻前顧後顧此失彼,面對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困境。匯率、利率與股價3大變數的交互影響,已經嚴重威脅到壽險業脆弱的經營結構,三者只要其中一個產生波動,就足以讓保險公司的經營結果翻轉。

過去壽險業為了增加投資收益填補利差損,將很多資金轉移到海外投資,海外投資的比重愈來愈高,目前已達到62%、超過13兆元投資於海外,想想臺灣政府一年的稅入稅出還不到2兆元,這樣龐大的海外投資,是近年帶給壽險業龐大經營壓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說,今年上半年台幣升值接近7%,立刻送給壽險業800億元以上的匯損大禮,對於過去五年平均只賺700億、800億元的壽險業而言,一個匯率的非預期波動,就已經讓壽險業驚嚇指數快破表了。

早期,保險公司可能要面對死差與費差的壓力,而後慢慢衍生出利差損,現在緊接在後還要承受匯差損,上一個時期的利差損問題都還沒有完全解決,現在又加入一個匯差損變數,可想而知,經營壓力有多大。

三高也許並不可怕,如果自有資本夠高的話!但事實剛好不是這樣,目前整體壽險業平均自有資本比率不高才是最麻煩的問題。按照目前的自有資本水準,普遍都沒有太多的安全儲備,雖然從一個資本效率的角度來看,過多的資本儲備是一種浪費,但面對愈來愈難估計的未來,是應該要多留一些儲備才好。

現在臺幣換美元匯率只要隨便漲跌一塊錢,國內外利率短期內變動3碼或4碼,或是股價上下震盪個20%或30%,都會讓壽險業重傷,可怕的是這些情形都是有可能發生的。最近匯率讓大家灰頭土臉就是個實證,30元防線現在看來好似也不是這麼堅固。

 

風險控管將主導未來保險業的走向

剛剛所提到的風險來源,幾乎沒有一個是保險業者可以控制的。保險業唯一可以控制的是——如何面對與應付這些不可控的風險。過去保險公司要賺錢只要找到好客戶、銷售商品就可以,但現在看來,獲利都被不可控制的因子所掌控。也就是說,保險業未來的營運表現變數,大多數都操控在大環境手裡。

換言之,未來一家保險公司要經營得好,不是只看他的市場開拓能力、獲利能力或是投資能力而已,而是要轉而看他的風險控管能力。也就是面對大環境變動應變與適應的能力,以及如何以最低成本解決利率、匯率與股價波動風險的能力,將決定未來誰能持續勝出,甚至存續的關鍵能力。

要做好風險控管又能兼顧獲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卻是很明確的方向,未來風險控管將是主導整個保險業最重要的經營方向,但遺憾的是,這個方向往往不是花了錢,就能立即看到具體效果與成果,使得過去很多保險公司不願意投入太多,尤其是在人才培育這個部分。

這是每一家保險公司都要去面對的困境,環境波動雖無法控制,但不能置身事外,正確做法應該是想盡辦法將3大波動對自己的影響,透過一些安排將影響降至最低,保險公司才能夠彰顯出自己真正的競爭實力。

落實風險控管過去雖然已經一再強調,但走到今日已經是無法逃避的未來,保險公司的未來走向,要從三高困境中解套,沒有速成祕訣,但風險控管終將成為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