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刘诗雯无缘国乒东京奥运女单阵容?

中国乒乓球协会刚刚公布国乒奥运名单: 马龙和樊振东将参加男单比赛,陈梦和孙颖莎将参加女单比赛,刘诗雯无缘东京奥运会单打 。许昕/刘诗雯将向奥运史上首个…
关注者
572
被浏览
1,383,191

140 个回答

做个假设,如果没有疫情,也没有伤病,按照前年世锦赛冠军的加成,刘诗雯100%会是一号单打以及头号夺冠热门。

但实事求是地说,因为年龄,特别是伤病,身兼单打和混双是很困难的。甚至如果在2018年后期备战混双这个项目开始,如果知道奥运会要延期一年,他们这对混双都很悬。

年龄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那个年代普遍改年龄的背景下。可以看到现在许昕的状态下滑很快,刘诗雯伤病加年龄,上次模拟赛肉眼可见的慢。现在的情况就是,他们这对混双动不了(19年就拿到奥运门票),所以也很令人揪心。

到了今天这个情况,刘诗雯和许昕能够坚持下来,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如果最终混双夺冠,我想它的意义和传奇性绝对不逊色于单打的冠军。

我是从差不多07年亚洲杯开始关注他们这批90后崭露头角的。刘诗雯是灵动速度型进攻打法的代表,极具观赏性,这个打法能在生涯后期遇到马琳这样一位天才指导,打法能变得更丰富,是很令人惊喜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是马琳,我想应该不会有19年世锦赛的夺冠,说不定现在都已经半退役了(类似丁宁,下半年入学北大)。而变油的打法,对混双比赛肯定是有更大的好处的。


陈梦和孙颖莎这一两年的战绩和硬实力确实猛,在那个层次的单打名额竞技中,作为老将,一个不留神可能就被甩开半个身位了,更不用说这样长时间的一次伤病。


希望中国队能包揽五块金牌吧,第一块应该是最难的,祝他们圆梦东京。

没有人永远年轻,却永远有人年轻。

竞技体育很残酷的,输一场球看似没什么,但实际上在以后的十数年间都将为这一场球付出代价。对刘诗雯来说,当年莫斯科一场球让她的职业生涯从此蒙上了悲情色彩,苏州更是命运的转折点。

刘诗雯在布达佩斯夺冠时说,我值得这个冠军,只是它来的稍微晚了些。可是很多时候,一步慢,步步慢,失去以后付出再多也无法挽回了。

而对今天的孙颖莎来讲,风险同样巨大,可以想像,她要是在奥运失手输外战,职业生涯只怕也要从此改写了。我想,二十一岁的孙颖莎现在就跟当年十九岁的刘诗雯一样,面对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欣喜激动之余难免也焦虑紧张。是福是祸,就看她自己的把握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国乒垄断金牌榜的背后,是无数运动员的血泪。每一个大满贯的成长史都是个人努力和命运共同作用的结果。能成为奥运预备选手,她们每一个人都曾为了这千万分之一的可能付出过千万份的努力,却不是每一个都能得到命运的垂青。

这是残酷的现实,却也是最真实的人生。


东京奥运会女单决赛终于落下了帷幕。

回头来看这个问题和答案,依然令人感慨。

伤病、失衡的心态就像恶鬼的利爪,给刘诗雯和许昕带来了或许终其一生也无法和解的结局。没人敢说,究竟是曾经大赛输外战的经历成了他们的心魔,还是失去单打名额带走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梦想。

老将不会迟暮,只会渐渐凋零,他们付出过,坚持过,奋不顾身地争取过,更为队伍毫无保留地牺牲过,只此一点,就值得所有人的尊重和宽容。只是对他们自己来说,午夜梦回之时,咀嚼起这场混双决赛,恐怕还是会一遍又一遍地忆起那咸涩汗水和眼泪混在一起的味道。

年轻的孙颖莎不负众望,在半决赛以完美的发挥击败手握混双金牌、士气正盛的同龄对手,毫无疑问,她已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决策者任用她的正确性。她比刘诗雯幸运得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开了个好头。如今的她,也俨然成了国乒的流量密码,所有人都觉得,小将未来可期。

可是,回头看看前辈走过的路,孙颖莎应该明白,未来可期这四个字对运动员来说不一定是祝福,甚至可能是诅咒。

竞技体育最怕的就是等,攥在手里的才是自己的。巴黎看似近在咫尺,可是乒坛的天,转眼就变。国乒卧虎藏龙,一众好手都对奥运单打名额虎视眈眈。从领奖台上下来的那一刻起,孙颖莎就应该明白,巴黎的竞争正式开始了。她该去思考,究竟要抓住什么,才能守住东京周期的既有优势,在巴黎周期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但是上至万里挑一的国手,下至芸芸众生中的你我,恐怕都无法劝服自己坦然地接受命运对我们的一切安排。刘诗雯抗争了整整十年,才有了布达佩斯的双冠,但是她最终又没能拗过命运,惨淡收场。

至此,除了一声长叹,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看待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