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僵_百度百科

尸僵

法医学名词
收藏
0有用+1
0
尸僵(英文:Rigor mortis)是死亡经过一段时间,肌肉逐渐变得强硬僵直,轻度收缩,而使各关节固定的现象。如口不能开,颈不能弯,四肢不能屈等。如在死后10分钟至7小时开始出现。其发展顺序有下行次序(下降型)和上行次序(上升型),前者由咬肌颈肌开始,其次为颜面股,以后为躯干、上下肢;后者由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尸僵经过24—48小时或更长时间开始缓解,到3—7天完全缓解。消失的顺序常与发生的顺序相同。它的出现、消失和强度,受温度、肌肉发达程度和死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尸僵是早期尸体现象之一,虽只在一处(如下颌)出现,即能确定死亡。所以常根据尸僵的发展估计死亡时间,推测临死时的姿势及死亡原因等。 [1]
中文名
尸僵
外文名
Rigor mortis
意    义
确定死亡时间体位、死后经过等
范    畴
法医学
性    质
死亡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表    现
口不能开,颈不能弯,四肢不能屈等

定义

播报
编辑
动物死后全身肌肉很快发生松弛,如面肌松弛,失去生前有表情的面貌;咬肌松弛,使下颌垂下:瞳孔平滑肌松弛,使瞳孔呈中等大小,生前瞳孔的缩小或散大都在死后不久消失;肛门扩约肌松弛,粪便流出;尸体受压部位因肌肉松弛,可形成与压迫物相对应的压痕。但是这种肌肉松弛的现象很快就会过去,经过较短的时间后,肌肉逐渐变得强直、坚硬,并伴有轻度收缩,使各关节固定下来,如口不能开、颈不能弯、四肢不能伸屈。这种死后肌肉强直的现象,称为尸僵。

生理原因

播报
编辑
关于发生尸僵的原因,法医学界正在探讨之中,尚无统一定论。
生理条件下,人体肌肉依靠足够量ATP三磷酸腺苷)的产生和分解维持收缩舒张的相对平衡,人死后,肌肉新陈代谢停止,糖原在缺氧条件下降解产生乳酸pH值迅速降低,在酸性环境中,ATP酶活性增加,使ATP逐渐分解转化为ADP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促使Ac2My复合体(肌动球蛋白)解离,维持肌肉舒张功能。经过一定的死后时间间隔,因ATP酶的失效,ATP不能继续分解生成ADP从而产生能量,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分离停止,而仍交链在一起,形成僵直复合体。 [2]
在活体动物的肌肉中,三磷酸腺苷(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除了提供能量,还有防止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结合成肌动球蛋白(actomyosin)的作用。
在死亡后,由于体内的氧化磷酸化过程逐渐停止。ATP不再被合成,肌肉中现存的ATP因为水解急剧减少。这导致细胞膜上的钙离子-ATP酶泵开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肌纤维凝结成肌动球蛋白,导致肌肉失去弹性挛缩。
再过一段时间(几小时到几天),组织内部的酶开始消化肌肉本身,称为自溶现象。这个过程导致尸僵的自然缓解。

形成过程

播报
编辑
民间常说:“人都死硬了!”就是指的死者经过肌肉松弛后,尸体出现尸僵变硬的状况。凡是经过肌肉松弛阶段的尸体,姿势都基本相同。如果尸体处于仰面平卧状态、则尸体姿势通常是上肢微弯曲,头微倾于一侧,下肢伸直,足尖略向外翻,拇指向掌心弯曲并被其余四指覆盖,手呈半握拳状态。尸体背面如肩部、背部、臀部、小腿后面等柔软而凸出的部位与尸体的衬垫面接触后,因死后肌肉松弛而被压成扁平状态,并且不容易恢复原来的凸度。
在通常情况下,尸僵在死后1~3小时出现,也有的早在死亡10分钟以后或者晚到7~8小时出现的,但一般不会早于10分钟或晚于7~8小时。在特殊的罕见的情况下,也有在死后16~18小时出现尸僵的。尸体肌肉强直一般先出现于数个肌群,经4~6小时扩散到全身,形成尸僵。尸僵的发展顺序有上行次序和下行次序之分。在一般情况下,尸僵是从颌关节的咬合肌开始,逐渐发展到颈部、上肢、下肢,这是下行次序;在少数情况下,与此相反,尸僵由下肢向上发展,称为上行次序。在气温适宜,尸体不致很快腐败的情况下,尸僵经过24~48小时或者更长些时间后开始缓解。尸僵缓解的顺序与尸僵形成的顺序相同,即先发生尸僵的肌群先缓解。尸僵的完全缓解多数情况下都发生在死后3~7天。
注:热会加快尸僵的发生。

表象

播报
编辑
在尸僵还没有完全形成以前,即在死后4~6小时以内,如果用强力破坏已经发生了的尸僵现象,则不久又会重新出现尸僵,如果是在尸僵完全形成以后,即在死后7~8小时以后,再破坏尸僵,消除僵硬状态,则尸僵不会再重新出现。因此,对于搬动过的尸体,通常要检验下颌关节是否强直,以判断尸僵是存在或缓解。要检验下颌关节而不检验其他关节,其原因是尸体各处的尸僵强度是不一致的,其中最强的是下颌关节。
尸僵的出现,消失以及强弱,是要受到尸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的。
首先,要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周围环境温度越高,则尸僵出现越早,消失也越早,反之,则尸僵出现越迟,消失也越迟。
其次,要受到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老年人、儿童、体弱者的尸僵因其肌肉不发达,故出现较早,消失也早,程度也不强。婴儿有时在死后10~30分钟即可发生尸僵。成熟婴儿的尸僵较明显,未成熟婴儿的尸僵较弱,持续的时间也短,所以有时不易察觉。成年人肌肉较发达的人,其尸僵出现得较慢,维持时间较久。
第三,要受到死因的影响。痉挛性药物中毒,破伤风,刎颈,枪伤,触电,败血症消耗性疾病能促进尸僵的发展,尸僵发生早,消失也早。磷中毒和蕈中毒以及水肿,肌肉麻痹者,因肌肉变性,尸僵出现慢,程度弱。

研究意义

播报
编辑
尸僵在法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尸僵是较早的尸体现象,只要有一处出现尸僵也可确定死亡。因此,这常常作为判断死亡的一个标准。由于尸僵能固定死后的姿势,因此,它又有助于判断死亡时的状态。尸僵的发生和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此,又可以借此估计死亡的时间。根据尸僵部分被破坏和所固定的姿势,可以推断死后是否移动过尸体。